第141章 新内阁人事调动(1 / 2)

加入书签

三月,  李首辅告老还乡。

        除却后一点点名上瑕疵,他几乎全身退。后人评价起来,恐怕多褒扬,  毕竟,  李首辅内阁虽然没大作,和帝王关系尚算融洽,  不功不过地让国家安稳地度过十年之久。

        虽然偶天灾,  偶人祸,北方瓦剌隔三差五地『骚』扰边境,还发生过寒『露』之变这样惨剧,南方海域与倭寇常战事,  西南不太平。

        在古代,这样安稳很难得了。

        至少,离史“民不聊生”四个字,  还一距离。

        然……然!

        程丹若满腹叹息,  却无人可说,大概这就是古代游戏规则吧。

        只要李首辅还活着,皇帝就打算树立他为君圣臣贤典范,不会他。

        她唯一能做,  竟然是祈祷皇帝贤明,以后还能记得这事,抑或是哪个臣子和李家仇,  等李首辅死了以后,再重提旧事,清算李家。

        其他就没了。

        日子还要继续过。

        李首辅退休后,内阁就剩三个人。

        程丹若还在晏家时,曾以为许、王在争这个空出来名额,  现在,她才发现争名额前提,是皇帝打算往里塞一个人。

        内阁无员。

        虽然从先帝时期开始,到今上继位,内阁已经从一个顾问团变成了宰相机构,并没形成例,没退一个就补一个规矩。

        ,皇帝第一个大作,仅仅是任命杨次辅为首辅,统领内阁。

        杨氏内阁年代,到了。

        程丹若对这人一无所知,从前在晏家没听过,好在她身处权力心,耐心留意周围只言片语,慢慢就拼凑出相关信息。

        在,且做一个对比。

        李首辅家境贫寒,全靠族人资助方能考进士(这或许是他默许族人圈田重要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只是翰林院修撰,负责修。

        他运气好,今上被过继,立为太子,先帝命人为他讲学,李首辅就这样成为了皇帝老师,与他结下师生之情。

        今上继位,李首辅虽母丧,回家丁忧三年,可皇帝没忘记他,守孝一结束就把人找回来,先为礼右侍郎,隔年入阁。

        他事稳健,时常调和皇帝与老臣矛盾。后来,他被任命为首辅,延续一贯作风,稳求进。

        杨首辅不一样。

        他是少年才子,一首风流好诗,十八岁就成了进士。更重要是,他爹曾官任尚,他自懂事起,就对官场一套了如指掌。

        翰林院挂职,外放五年,回来做御史,再刷刷资历,顺利在五十岁入阁,如今五十五岁,年富力强,已经是首辅了。

        这么一位官场老将做老大,两任内阁交接条不紊。

        三月底,交接完成。

        重头戏来了。

        杨首辅上奏皇帝,恳请增加内阁席位,并提名许、王两位尚入阁。

        --

        晏家。

        晏鸿之近痛风又犯了,没敢喝酒,品着清茶,和王尚聊天。

        “杨奇山上台了。”王尚感慨,“野心勃勃啊。”

        杨首辅,名峤,字奇山。

        “新官上任三把火。”晏鸿之慢慢道,“这第一把就烧到和许继之,我还是点意外。”

        许尚,名延,字继之,外号“八面尚”。

        王尚道:“他要探探陛下心思。”

        “二人都进内阁,六可就唯其马首是瞻了。”晏鸿之判断。

        内阁地位经过一系列变化:初,只是皇帝私人顾问团,后来为提升内阁地位,规非六尚或侍郎不可入阁。

        等今上继位,又进一制衡。

        吏尚和侍郎入阁,握人事任命权力,确保调任畅通。管财政户尚和管科举礼尚都不在其,相对遏制住内阁。

        至于兵权,兵尚曹阁老在,兵只调兵权,掌兵五军都督府,仍归皇帝直接统属,多为勋贵武将,又是一重制约。

        可以看出来,皇帝虽然倚仗内阁,仍戒心,以六制约。

        这固然大程度上确保了帝王权威,却拖慢了政效率。

        各各屁股,这是没办法事情。

        如今,杨首辅申请让许、王二人入阁,代表他向皇帝申请:咱们统一下门,提高点效率,干点大事,不?

        晏鸿之问:“厚兄怎么想?”

        王尚道:“这要看陛下决心多大了。”他想想,给句实话,“依我看,陛下已经下了决心。”

        晏鸿之慢慢点了点头。

        --

        在所人观望,皇帝思考几天,后同意了杨首辅申请,并对职务进调整。

        杨首辅升为吏尚,兼任东阁大学士

        曹阁老升为次辅,为兵尚兼渊阁大学士

        崔阁老为吏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

        许尚入阁,兼任级殿大学士

        王尚入阁,兼任建极殿大学士

        人事、财政、军权,全归于内阁。

        同时重申了六科职务,明确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百司之事”。

        很巧,调任诏令下发那天,是程丹若上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