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黑无可黑(2 / 2)

加入书签

    林泰来看不下去了,对董其昌说:“我写封信给浒墅关王税使,回家路上,你先带他去浒墅关!

    王税使有经验,肯定知道怎么劝慰他!”

    文科乡试的悲欢,武生林泰来并不懂,但他马上就要迎来属于他的考试了。

    八月底放了文科乡试的榜,武举乡试紧接着就在九月举行。

    武科乡试的规模比文科小多了,一共也就数百人参加,最后取中三十个武举人名额。

    武科到了乡试这个级别,制度就很正规了,不像府县那样随意和乱来。

    后世人可能不太了解的是,武举是有卷面文字考试的,而且分量很重。

    参加武举的武生,要先考策论,在文场上根据题目答一篇策、作一篇论。

    武举的录取原则是“以策论定去留,以武艺分高下”。

    只能说,这个考试制度太踏马的适合林泰来了。一个准备去考文科的人,还会怕策论?    虽然林大官人并不是军事专业的,但这几个月也是一直复习《武经七书》的,后世又经历过网络信息的熏陶,对于键政还是很有心得。

    别的武生答策论题,能写千八百字就不错了,而林大官人两道题洋洋洒洒的写了六千多字。

    就文场上这种绝对的数量级差距,考官如果敢淘汰林大官人,林大官人就敢举着答题去告御状。

    策论考试之后,就到了林大官人最喜欢的武艺考试环节了。

    对林大官人而言,天下没有比这更公正的考试了!    在武举最早的时候,武艺部分只考步射和骑射,这对林泰来这样平民考生是非常不利的。

    后来为了扩大取材范围,武艺考试扩展为三个项目,分别是弓马、膂力、刀枪。

    考生要在三项里任选两项参加,只有在两项里获得一等的,才有被取中的资格。

    对林泰来而言,当然是直接略过弓马,选择膂力和刀枪两项。

    待到秋来九月八,林大官人上校场。

    数百考生站在点将台下,接受点名,这种武艺考试不像文场,没必要入场搜检。

    考官们都在点将台上,林大官人抬头就看到了南京兵部尚书王遴,他也是主考官。

    而王遴身边是一个武勋,林泰来推测是南京城守备大臣、临淮侯李言恭,估计是副主考之类的角色。

    疑似李言恭的武勋大臣身后,就是林泰来初到南京就见过的李宗城。

    这会儿李宗城也看到了林泰来,忍不住怒目而视,但林大官人完全不在乎。

    要是武艺考试还能被你个小瘪三黑了,那就是天大笑话了。

    今天膂力,明天刀枪,都是林泰来参加的项目。

    点完名后,便有军士抬了两组石墩,来到点将台下。

    重量都是天下统一的制式,分别是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另有一个作为摆设的五百斤。

    当其他武生都与两三百斤的石墩搏斗时,被喊到名字的林泰来出列上前,直接选了五百斤石墩,按规定动作把石墩提到腰腹之间。

    在几百道惊骇的目光里,膂力项目第一名轻松到手。独一无二的提起五百斤石墩,想黑都黑不掉。

    从校场出来后,林泰来马不停蹄,迅速回到国子监。

    林大官人临近考试后为何吃住都在国子监,就是为了防止场外阴招。

    国子监里面虽然条件一般,但怎么也比外面客店、勾栏场所安全。

    林泰来不清楚是否有人针对自己,但至少住在国子监里他更安心。

    如果不是赵志皋坚决反对,林泰来都想在大成殿里打地铺。

    又到次日,还是同一个校场,开始刀枪项目考试。

    南京守备大臣、临淮侯李言恭对南京兵部尚书王遴说:    “我听说林泰来此人,心思都在文坛上,给他武科功名纯是浪费。”

    正说着时,恰好被点到名的林泰来手持大枪,随便挽了个枪花,然后就高声对点将台上禀报说:

    “好叫诸公得知,在下枪法得自戚少保亲传,戚少保所用的神威烈水枪也赠送给了在下!    当时戚少保说,若熟习这套枪法,又能熟读武学七经,夺取一个解元不成问题!”

    众人:“.”

    和昨天一样,又是几百道目光一起注视林泰来。

    谁说武艺考试不好作弊?你这样自报枪法来历,就纯属作弊!还踏马的公开索要解元!

    身为主考官的王遴无可奈何的对李言恭说:“本部想问问君侯,你怎么才能黜落他?简直黑无可黑啊。”

    一个文能水六千字,力能拔五百斤石墩,枪法传自戚继光的考生。

    一个考前公开上演过一骑当千的武功,从提学察院打穿秦淮河北岸,数百官军都挡不住的考生。

    说实话,不给武科解元都要被骂大黑幕了,怎么淘汰?

    林泰来背后又不是联系不上大佬,要是那么好黑掉,王世贞早就动手了,还能放任他蹦跶到现在?

    想黑箱作业也要遵守基本逻辑,不顾影响的乱黑,最后一定是把自己也搭进去同归于尽。

    结束了考试后,林泰来最大的感想就是,如果文科考试能像武科这么简单和公正就好了。

    武科乡试规模小,又不用看上万份卷子,结果出来得也快。

    所以没两天就放了榜,本科南直隶乡试取中武举人三十名,解元乃是苏州府吴县民户武生员林泰来。

    文场里策论第一,武场里膂力项目第一、刀枪项目第一,所以这个解元算是实至名归。

    林大官人摇身一变成了武举人,大官人这个称号更加名符其实了。

    这时候,许多最近才听到林泰来传说的人如梦方醒。

    原来拳打学术东林派,脚踢文坛复古派的苏州林生,来南京是参加武举考试的!    南京结束之行要结束了,求一张最后的月票,刺激一下酝酿新剧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