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互唱和二贤舒胸臆 登姑苏闲话…(2 / 2)

加入书签

之前我也曾在睦州任上呆过一阵子,现任知州吕蔚还是我一力举荐的,素与我交好。

此人刚正不阿,廉洁清明,但凡遇到悬疑不绝之处,尽可向其讨教。

稍后我为你修书一封,稍与他便是。”

柳永闻他一席为官之道,心中顿时感慨万千,拱手作揖道:

“聆君一席话,真情动肺腑。愿你我兄弟之后赖鸿雁传书,互报平安。”

范仲淹与柳永依依惜别后,转身又投入治水的重任中。

柳永则带着孟瑾、洛怀川去姑苏台游玩。

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

三人顺着九曲弯路拾级而至高处,举目四望,但见湖光山色如画。

四周林木葱郁,烟岚云岫,清幽怡人。孟瑾许久未见到如此美景,自是心情大好。

提起裙摆,穿梭流连在野花芳草间,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间。

柳永望着眼前娇俏的身影,面上不由浮现出一抹浓浓的笑意,对着身后的洛怀川道:

“以后我也唤你川子吧,不知你如何看待吴王夫差?”

洛怀川踩着脚下的土地,正在脑补着此处那两株被夫差镶金嵌玉的梓树与楠树之昔日盛状。

被他猛地一问,方才回过神来道:

“吴、吴王为人暴戾,刚愎自用,不听谏言,致使人心向背。

又视、视人命如草芥,驱疲兵作战,掠他人国土,夺人之妻女。

虽、虽有伍子胥之死谏,却置若罔闻。

然太宰嚭(pǐ)之流谄媚安私,却颇得王心。吴国不、不亡,天理难容。”

提起悠远的历史,柳永也是伤感无限,背剪双手,眺望着远方道:

“是呀,遥想当年馆娃宫、响屐廊、玩花池、琴台是何等富丽堂皇,最终也逃不过化为灰烬,沉埋于历史。

夫差已成为过去,却与后人留下无数唏嘘感慨。

想那伍子胥不但修筑了大城与姑苏古城,为避免吴地之水患,便利当地漕运与灌溉,

又亲率民众开挖胥江,若非有他,又何来今日之姑苏繁华?”

“希夷贤弟说的对呀,为臣当如伍子胥,事君只管尽忠,何顾逆君致祸?

好在官家仁德勤政,真乃我辈之幸啊。”

洛怀川望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大词人,言语间似乎坚定了誓做一位贤臣的决心,心中也为他感到欣慰。

遂言道:“七、七哥日后必是一位体恤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之名宦。”

柳永赞同地点点头,忽见远处开有一丛十分娇艳的野花,忽然灵机一动,走过去采摘下来,三下两下编成一个花环。

见孟瑾正临溪掬水,遂悄悄绕到其身后,将花环戴在她的头上。

口里还不忘赞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家娘子任是怎样皆美。竟比那西施还要美上三分。”

孟瑾被她一说,顿时娇羞地别过脸去,撩起清水溅到他身上,娇嗔道:

“轻薄,川儿还在,也不怕人笑话。”

“娘子如此花容月貌,今日相公我便轻薄一回又何妨?”

洛怀川见二人你情我侬的样子,不由得暗为孟瑾高兴,总算没错付了人。

心里这样想着,口上忍不住顺口溜达出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柳永闻听他出口成章,言语不俗,惊讶道:

“好诗呀,好诗!川子,未想你竟是深藏不露。

只可惜少了两句,但不知能否再做得出后两句?”

洛怀川被他一夸,方才想到自己鲁莽了。

不过既然柳永问了,也只好装作副一蹴而就的样子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嗯,有意境,不过好虽好,只是有些诗不对景。

应将西湖改做太湖,再将这两句调到前面,便更贴切了。”

其实柳永哪里知道,这四句乃彼时未出生之大文豪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赞美西湖美景所做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人就这样在苏州留恋了三五日,这才继续前往睦州赴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