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馄饨(1 / 2)

加入书签

杭行一拿出了他们常用的那辆木车。

        今天的木车要用来装鱼,  杭行一稍微改了一下木车的样子,将木车改得很像一辆马车。

        车斗里放着水和给氧设备,一网一网的鱼直接放到车斗里。

        江荇看了一下车斗,  往里面舀了三瓢灵泉水。

        灵泉水一放进去,  鱼明显灵活了一些,  哪怕在渔网里也游得非常欢快。

        杭行一在边上捏了捏他的脖子,说道:“走吧,准备出发。”

        江荇:“我去拿一点干粮。”

        杭行一:“用不着干粮,正好带你去集市吃点东西。”

        变大了的小蛟乖乖套着木车,听到他们这么说,转头用灯笼一样大的眼睛看着他们,  声若洪钟地叫了两声:“咕咕。”我也要吃。

        杭行一:“少不了你的份。”

        小蛟高兴地甩了甩尾巴,打了个响鼻。

        它喷出来的气息像风一样,  还有点咸腥。

        江荇连忙躲避。

        杭行一拍了拍小蛟的脖子:“走吧,  今天吃什么就看你了,要是换到的东西多,我们就吃好一点,  换到的东西不多,  我们就随便吃一点。”

        小蛟信心十足地“咕”了一声,  甩着尾巴,直接腾云驾雾,带着他们往天上游去。

        小蛟的速度很快,他们的木车前面有一层无形的防风罩,  江荇完全感觉不到外面的风。

        他们的木车在天空中飞过,  像城市的缆车在山川田野上方穿行,  只是要比缆车快得多。

        江荇忍不住往外看去。

        他们的车一直往深山里去,  越走越偏远。

        修行者居住的村庄跟人类的村庄天然有隔阂,  很快,底下的风景就是江荇不认识的风景。

        江荇盯着底下:“这里还是人类世界吗?”

        杭行一:“是,只是设了符阵,没人带的话,外面的人走不进来。”

        又过了一会儿,江荇远远看见山里头有炊烟,他兴奋地拍了一下杭行一的大腿,问道:“那里是不是有人家?”

        杭行一探头看了一眼:“那里有个小村庄,我们第一站去那里。”

        小蛟听到他们说的话,不用他们再吩咐,直接“咕咕”地大喊了一声,踩着云往那个小村庄飞。

        他们的木车急速下坠,因为小蛟的速度太快,他们的车甚至飘了起来,像被线拖着的风筝。

        江荇一惊,下意识转头去看车斗。

        鱼在车斗里游来游去,尾巴拍出水花。

        水花溅起,被无形的车壁挡住,依旧落回去。

        等到了村庄,江荇才发现这个村庄比他们所在的村庄要冷一点。

        他们那边的气温还没到零下,这个村庄已经有积雪。

        他们往下看去,村边的树木上挂着一根根冰挂,胖乎乎的雪堆在大地上,将整个村庄罩住,变得雪白一片。

        房子里的炊烟飞出来,将屋顶上的雪融化。

        融化掉的雪也没往别处,而是顺着屋檐流下来,变成一根根冰棱柱。

        小蛟在天空中霸气地“咕——”了一声。

        村子里许多人家推开窗户,好奇地看着他们这些异乡来客。

        江荇察觉到大家的目光,喊道:“换鱼啦——灵草养大的好鱼,每一条都有灵气——”

        他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嗓音清凛,叫卖的时候不像叫卖,而像念诗。

        出来看的人更多了。

        很快,有人搭话:“你是不是那个江荇?”

        江荇意外,愣了一下,爽快地承认道:“对,就是我。我们带着鱼过来换点东西。”

        那人问明白了,冲村子里其他人喊:“他就是那个种地的江荇,异管局登记过的,不用怕。”

        杭行一在江荇耳边说道:“那人是村长。”

        “怪不得。”江荇明白过来,“我感觉他身上有村长的气质。”

        江荇回乡开农场以来,见过的村长不少,这人身上确实有很浓的村干部味道。

        两人聊天的时候,村里的人慢慢走出来。

        有人问道:“你们要换什么?”

        江荇喊:“什么都可以,只要是有灵气的东西就行,大家看着给。”

        又有个老太太问:“拿豆子换你家的鱼可不可以?”

        江荇:“拿来看看嘛,双方都满意,我们就互换。”

        那老太太提着一小篮豆子出来了。

        江荇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豆子,滚圆明亮,像一粒粒小珍珠,还有豆香气。

        他只一看,目光就黏在豆子上,挪不开。

        江荇在观察老太太的豆子的时候,老太太也在观察他家的鱼。

        老太太用手拨弄了一下:“你家这鱼确实不错,我这一篮子豆子能换多少?”

        江荇掂了掂篮子:“老太太,你家这篮子连豆子一共十来斤吧?里面的豆子应该七八斤?”

        老太太嘿嘿笑了一下:“你这手倒准。”

        江荇说道:“两斤豆子换一斤鱼,我给你找条四斤左右的鱼成不?”

        老太太:“你找吧,我要这种扁的鱼。”

        老太太伸手一指,指着罗氏豚。

        江荇看她已经有了目标,麻利地拿出她看中的罗氏豚,拿出挂称一称,四斤一两。

        江荇把鱼递给老太太,提着篮子,豆子倒不知道要放哪。

        杭行一从后面递上来一个布袋,示意他将豆子倒到里面。

        江荇将豆子倒进去袋子里。

        杭行一伸手在车斗里推了推。

        里面的水像是被无形的袋子兜住一样,他一推,水立刻被推到前面去,车斗里露出一块干燥的地方。

        杭行一顺手接过江荇手中的豆子,扔进车斗。

        江荇看着这神奇的一幕,愣住了。

        杭行一接过他手中的篮子递给老太太,低沉的声音响起:“多谢惠顾。”

        老太太一手提鱼,一手提篮子,高高兴兴地转身回去了。

        成功地做完了老太太这一桩生意,村子里其他观望的人也出来了。

        大家你出一坛酱,我拿一捆菜,把厨房里常见的东西提出来换鱼吃。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有灵气,江荇和杭行一来者不拒,根据对方提来的东西价值的大小换等同价值的鱼过去。

        这个村的房子参差错落,看着不大,实际上有近两百户人家。

        很少有人过来他们这个村做生意,面对江荇和杭行一,许多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纷纷出来换鱼吃。

        反正这鱼也不贵。

        江荇在心里默默记着数。

        很快他们换出了两百三十一条鱼——有些人家不止换了一条鱼。

        等生意做完了,江荇和杭行一准备离开,后面又有人叫住了他们。

        江荇转头一看,是最开始找他们换鱼的那个老太太。

        老太太笑眯眯:“我想多换一点鱼做腊鱼,还能用豆子换不?”

        江荇爽快地答应了:“你尽情换,换得多我再送你几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