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各奔东西(上)(2 / 2)

加入书签

(这主要得益于铺天盖地的宣传和造势,政府、教会、媒体,尤其是底层更喜欢英雄和皇帝的传说,中层讲法律,高层更多时候则是只谈利益。)

历史上弗兰茨的人气就非常高,这在某种方面也是得益于现任皇帝斐迪南一世的特殊性,人们觉得不可能会更差了。

此时有所不同,人们并不是从烂到极致的东西里找一个不那么烂的,而是确确实实地知道强大和优秀。

少年人偶尔有一两次惊世之举并不奇怪,但要事情不虎头蛇尾,而是越来越好,这就非常难了。

贵族和官僚们都很清楚这世上的计划和法令很少能通过时间的检验,但弗兰茨大公的计划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正确的。

有些人觉得奥地利帝国的未来也许在海外,比如科拉罗夫伯爵。此时的阿卡多夫·莱布斯泰因斯基便在向弗兰茨求一个中美洲殖民地的职位。

实际上阿卡多夫本人对此非常不满,因为他是军校的高材生,同时作为莱布斯泰因斯基家族的继承人自己不该去中美洲那个蛮荒之地。

尤其是在理查德·梅特涅想要去接手弗兰茨在维也纳的生意的时候。

在阿卡多夫心中这可是雪中送炭啊,而且弗兰茨在维也纳的产业油水可比一个地方总督还香。

最主要的是阿卡多夫觉得理查德·梅特涅都敢接,自己也不怕死为什么不能接?

科罗拉夫伯爵当然知道弗兰茨在维也纳的生意很大,但是也很危险,而且前者觉得自己的长孙没有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能力。

此外科罗拉夫伯爵并不觉得中美洲那块所谓的蛮荒之地就不重要了,作为财政大臣他很清楚资金的流向,这块此时不那么耀眼的殖民地得到的投资却是最多的。

打开地图就知道这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只不过此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将视线聚焦在了欧洲和亚洲。

但实际上美洲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正在不断攀升,而且事实也证明盎格鲁-撒克逊人根本守不住他们的后花园。

而作为法国人的老对手,奥地利帝国自然不能甘于人后。

实际上奥地利军方一直有一个方案,那就是在法国人入侵墨西哥或者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时候奥地利军的主力将会渡过莱茵河直接在欧洲大陆上与其作战。

至于为啥是渡过莱茵河,而不是经过瑞士山区,或者是撒丁王国呢?

奥、法越过瑞士山区相互攻伐的情况只可能存在于中世纪,因为当地的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也没法通行足够数量的军队,同样维持补给也十分困难。

在规模越来越大的近代战争中,这完全就是自寻死路的表现。

法国人倒是想通过撒丁王国直接在意大利地区开战,问题是被拿破仑灭过一次的撒丁王国还愿意相信前者吗?

实际上从十六世纪开始,法撒边境上的堡垒修筑竞赛就没停过。

其实无论是奥地利人还是法国人都希望能将战火烧到对方本土,而这都要通过撒丁王国,但后者显然不会同意。

因为一旦开放边境,最大的可能是法奥双方直接在撒丁王国的土地上开打。

而且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两尊大神要不把撒丁王国打成一片焦土是不会离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