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开设太学(1 / 2)

加入书签

长乐宫,温室殿

此刻殿内正在举办筵宴,诸子百家名士济济一堂,笙簧齐奏,正所谓:君臣交欢情更畅,风光晓弄乐偏多。

九鼎重新现世的消息使得这些不愿出仕而隐居山林的名士纷纷现身长安,素有“圣天子”美誉的刘襄自然要设宴来宴请这些名士。

在座的百家名士虽说无官职在身,  可他们在大汉的影响力可一点也不小,对大汉朝堂不少官员都有授业解惑之恩,就比如晁错的老师就是法家名士张恢。

汉承秦制,汉朝建立之初用的仍是秦律,对于秦律的种种弊端,汉朝统治者也是断断续续才废除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为了维护秦王朝统治,  对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进行了管控,实行文化专制。

颁布诏令禁止私门收徒讲学,同时亦禁止天下士人游学、游宦;并颁布“挟书律”,规定私人不得藏法家以外任何学派的书籍,凡藏有法家以外的任何学派的著作处以腰斩、族诛。从而控制民众思想,使天下学术陷入暗哑的困境。

汉朝政权建立不久,秦之诸禁渐渐开解,吕后临朝称制后方才废除了“挟书律”,私学亦从地下转向了公开,学术方开始自由发展。

然“携书令”虽说被废除,可书籍却仍很稀缺,普通百姓无从致书以观。若有慕圣贤之道者只能寻访德隆望尊的名士,向他们请教学问。

历史上申公于鲁地传授《诗经》“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韩安国年幼时专门在在邹县田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

刘襄举起案几前金樽站起身来,环视四周,缓缓说道:“朕以渺渺之身承天子之尊,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不敢有所懈怠,恐德行有失,有负高皇帝。”

“在座诸公执德冲虚,  操尚清远,乃当世圣贤,朕尚未登大宝便仰慕如泰山北斗。今日朕与诸圣贤坐于一殿,倍感荣幸,朕当敬诸圣贤一樽。”

在座的诸子百家名士对于刘襄的举动无不动容,大受感动,连忙举起案上酒杯,众人一饮而尽。

酒罢,张恢起身对着刘襄躬身一礼,喟然叹曰:“陛下真乃圣天子!在下枳县野人,于国无功,得陛下如此圣恩,不胜愧赧!”

刘襄见状连忙回礼,沉声说道:“张恢先生此言差矣!先生通晓刑名之学,在河内、颍川诸郡开山门而广收门徒,为我大汉培育无数人才。先生身体力行圣人之道,自然是当世圣贤。”

在座的诸子百家名士对于刘襄的举动大为受用,纷纷开口称赞起刘襄。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  一食而三起,  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陛下待我等如此周到,  堪比禹皇。陛下得九鼎,真乃天命民心所归啊!”周术沉声说道。

“今我大汉风调雨顺,民有余粮,四方蛮夷不敢侵扰,实乃盛世气象。此气象乃陛下昼夜操劳不息,察吏治得失,务存节俭之功。”白生拱手附声道。

“诸公所言朕受之有愧,朕闻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今诸公隐于山野,朕求而不得,此乃朕德行不足,朕心甚愧!”刘襄长叹道。

在座众人听闻刘襄此言,顿感尴尬,隐居山林而不出仕的是他们,刚才夸赞刘襄德行的也是他们,现在他们言行不一,完全不是圣贤所为。

见在座众人尴尬之态,刘襄继续说道:“朕欲聘请诸公为我大汉博士官,不知诸公愿否?”

“陛下乃圣君,我等自当从之。”众人拱手恭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