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朕是好皇帝(1 / 2)

加入书签

刘襄登基以来的第一次诸侯朝会着实是错综复杂,使人的心情大起大落,看的眼花缭乱。

先是刘襄斥责南越王太子赵仲始,接着又是将楚王刘礼改封云中郡,如今长沙王吴右又语出惊人的要主动削去长沙王号。

经过短暂的震惊后,代王刘恒第一个反应过来吴右的意图,看向一脸谦逊神色的吴右,  心中对于吴右不由的表示钦佩。看得破权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放下权力的人却少之又少。长沙吴家能够在大汉富贵这么多年,且没有遭到皇帝忌惮不无道理啊!

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能够击败项羽,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来削弱项羽实力、增强自身实力。在其称帝以后,为了稳固汉家天下,和吕后用种种方法消灭异姓功臣。七个异姓王,  皆因各种罪名被杀被废。唯独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

“长沙王何出此言,卿并无过错,将长沙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朕怎能夺去长沙王号,这让天下人如何看朕,卿这不是陷朕于不义吗?”刘襄闻言当即起身甩袖,脸色一沉愠怒道。

在刘襄的规划中并没有取缔长沙国的打算,一来作为穿越者的他熟知吴右的儿子就是最后一代长沙王,之后吴家便会绝嗣,从而使得长沙王位空缺;二来长沙国气候恶劣,人口稀少,没有反抗汉朝的实力;三来老刘家需要长沙国这么一个异姓国来彰显自家的圣德,让手下的功臣们死心塌地的卖命。

“回禀陛下,臣辞去长沙王位乃是经过深思熟虑。长沙国低洼潮湿,臣的先辈都体弱多病,英年早逝,臣常自哀伤。”

“如今四海升平,  天下皆人心向汉,加之臣无治国之才,  臣恳求陛下能赐予臣一处肥沃的封地,  使得臣的家族能够长盛。”

“臣为一己私利而损陛下之圣德,此乃臣之过错,然臣先祖也曾于大汉有功,故厚颜无耻恳求陛下成全臣之私愿,望陛下垂怜!”吴右见刘襄愠怒,立马哭哭凄凄的说道。

长沙吴家的家训便是“谨小慎微”,吴家长辈自幼便会对自家后代进行教诲,使得吴家子嗣一直小心做人,懂得察言观色来躲避危险。

吴右清楚他们长沙国非有功于项也,追原破秦之功而封之。刘邦册封他的曾祖吴芮是为了安抚天下人心,毕竟大汉说到底是继承的秦朝天下而不是西楚天下,若是只大封自身亲信,必然不会使得天下人信服,需要他们吴家来支撑大汉门面。

加之南越国不服汉朝管教,时常侵扰,而南越国地处岭南,不易攻打。汉朝需要长沙国作为他和南越国之间的缓冲带,从而保证腹地的稳定。

但是随着刘襄登基后,长沙国在刘邦-吕后时期稳定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刘襄的农业改革赢得了天下中层及下层的民心、南越国被刘襄逼迫的主动内附,长沙国已然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了。

“这…长沙王吴芮确实对我汉家社稷有大功,  高皇帝多有夸赞,朕理应尽力满足卿之需求,可长沙国也不可如此草率废除啊!”

“朕方才已然申明会守高皇帝之制,如若废除长沙国,岂不是让朕失信于诸王啊!这让诸王如何看待朕啊!”刘襄一脸为难道,环视着在座诸王。

既然长沙王吴右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意思”推辞了,只是这种事情不应该由他来直接一锤定音,他需要一个背锅侠。

这个时候理应有一个诸侯王站起身来劝他,他再勉为其难的答应,如此才能显示出他的帝王胸襟,对臣子的仁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