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资本影响教育(1 / 2)

加入书签

在视察完琅琊郡官学后,刘襄开始了在齐地诸郡的巡视。

作为昔日齐王的刘襄受到了齐地百姓的狂热欢迎,山呼万岁,许多百姓感动的泣不成声。

刘肥时期,依靠曹参的辅佐,齐地实现了大汉最快恢复经济;刘襄时期,依靠刘襄脑海中二千多年的智慧,齐地成为了大汉经济之最。

这使得齐地百姓对于刘肥、刘襄父子无比尊崇,不少县乡百姓特意为刘肥立祠以作纪念,将刘襄的画像也挂于家中祠堂。

齐地的景帝庙香火不断,每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比惠帝庙要昌盛许多,甚至在佳节良日时,景帝法驾还会在齐地出巡,享受齐地百姓跪伏。

刘襄在出巡齐地途中不时展现亲民的形象,常常停下御驾驻足与长者闲谈,甚至会去百姓家中吃饭,毫无帝王架子,将齐地百姓感动的痛哭流泣。

齐地诸郡自从经过苍鹰郅都大刀阔斧的整改,一大批贪官污吏和豪强大姓被惩办,如今吏治清明,豪强守法。

“陛下,前面就是临淄郡地界了。”许文恭声对着刘襄御驾禀告道。

“先去稷下学宫。”刘襄睁开闭着的眼睛,沉声说道。

临淄如今乃是整个汉帝国的金融中心,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

刘襄为齐王时,临淄经济水平本就在大汉前三。等到刘襄成为皇帝以后,临淄的政治地位水涨船高,有了朝廷政策的支持,经济水平领先了长安与五都城市一大截。

“临淄比朕离开时,要繁华许多啊!”刘襄看着临淄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道。

若不是临淄郡守早早命士兵开辟好道路,限制行人出行,天子大驾的仪仗恐怕会在临淄郡内举步维艰,临淄郡的人口太稠密了。

“臣听闻如今临淄最繁华的市集万金地租,临淄商贾冠绝天下,每年为朝廷国库贡献大笔商税,临淄郡守治理得当。”许文恭声说道。

自从驷均死后,许文便成为了大汉朝堂齐王派的首领,许文自然要替自己这一派系的人说话。

“嗯,临淄郡豪强大姓众多,人口远比其他郡要多,要治理好临淄郡确实不易,临淄郡守有功。”刘襄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自陛下颁布诏令使各郡国兴官学以后,前后几位临淄郡守都将振兴稷下学宫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如今稷下学宫已有几分气象。”许文恭声说道。

秦灭齐以后,稷下学宫便荒废了,学宫内的各派人士鸟作兽散。秦国将颇具占地面积的稷下学宫当做兵营,用来安顿驻齐军队,使得稷下文盛之名不复存在。

汉初之际,经济萧条,百姓生计困难,朝廷根本顾不上文教之事,以恢复经济为目的。

在刘襄登基几年以后,才开始倡导各郡国修建官学,培养人才服务国家。

稷下学宫因此恢复了生机,成为了临淄郡官学所在,每日都有读书声回荡在空气中,虽比不得百家争鸣时的气象,可也总算再度成为了文化之地。

“稷下学宫曾是百家学士争辩之所,文学昌盛,孟珂、荀子、慎到、环渊、邹衍等百家名士都曾于稷下常驻。朕每每从典籍中读到稷下昔日辉煌,常常为稷下之衰而惋惜。”

“朕当初为齐王时,有心振兴稷下学宫,可惜当时高后猜忌刘氏诸王,朕恐有不轨之徒借稷下之名诽谤朕,使得高后抓住把柄,故而未敢兴稷下学宫。”

“如今天下安定,国富民强,稷下学宫这所文教盛地理应再度焕发光彩,使其发挥出其价值来。”刘襄沉声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许文恭声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