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大汉军官学院(1 / 2)

加入书签

“陛下,不知何人可为参谋部之参谋长?”左丞相许文恭声问道。

“参谋长?”刘襄闻言开始思考了起来,并没有直接说出人选来。

殿内群臣也都屏息凝神的等候刘襄宣布人选。

大汉延续秦的三公九卿制,太尉是全国的最高军事长官,治军领兵。

可刘襄在废黜周勃太尉一职以后,就再也没有任命过太尉,随之刘襄的威望越来越高,群臣也都默认大汉没有太尉这个官职了,不敢在刘襄面前提及太尉。

如今参谋长这个官职虽说没有太尉那般大的权柄,可却能拥有着统筹各官署并指挥大汉各军行动的能力,堪称当前大汉最高的武职。

“隆虑侯功勋卓著,屡立战功,谋略颇多,由其出任参谋长一职。”刘襄思付片刻,缓缓说道。

众人听到由周灶出任参谋长,既感到惊愕,又无话可说。

自从周灶取得河朔之战大胜,被刘襄赐予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策马入宫门的殊荣以后,周灶就生病了。

刚开始还能坚持来上朝,后面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今年直接卧病在榻,没有办法上朝。

刘襄让周灶担任参谋长,那这参谋长和太尉一样形同虚设,虽说有人坐着,可周灶也没办法上班啊!

但群臣也无人敢表示反对,作为收复河朔之地,一举洗刷匈奴带给大汉屈辱的将军,周灶如今在大汉军中威望十分高。

他们若是敢以周灶身体不行为由,反对周灶担任参谋长,定然会激起将军们的不满,祸及自身。

“陛下圣明!”群臣恭声道。

刘襄满意的点了点头,参谋长对皇帝负责,如今周灶称病在家,等于参谋部的决策是由他这个皇帝来决断的,参谋部在前面替刘襄顶雷。

当然刘襄并非想把参谋长一职虚设,只是目前没有什么好的人选。

大汉如今虽说将领颇多,可却无一人能够真正做到统筹全局,算无遗策,见微知著,文武兼备。

而且成为参谋长以后,就不能再统兵打仗了,需要如同丞相、御史大夫一样呆在长安里面,以免参谋长在军中大肆培养羽翼。

“既有随军参谋辅佐将领治军攻伐,则将领之幕僚实属累赘。待参谋部人员甄选完毕,正式开始运转以后,则严禁将领招募幕僚。”

“将领可将幕僚信息上禀于参谋部,由参谋部从中挑选人员充入参谋部,对其重新安排。”刘襄缓缓说道。

汉朝时统帅率军出征,有权自行招聘、选任文职僚属,设置府署,帮助处理军政事务,称为“开府“。由于这类府署设于幄幕中,所以又叫“幕府”,而统帅左右的僚属,也因之被称为“幕僚”。

幕僚的工资是他效命的将领所出的,而不是朝廷出的,幕僚自然而然会对养活自己的将领更忠心,必要时甚至会跟着将领一起造朝廷的反。

从古至今,要想成大事身边必须有一帮人来辅助,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微薄的。

东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天下,哪一个枭雄帐下都有一堆谋士充当幕僚。那些食人之禄、替人分忧的幕僚教着自家主公怎么取代汉家天下,没有几个真心忠于大汉。

故而现在刘襄要提前预防这种情况,使得领兵将领若是出现造反意图,就会面临孤木难支的困境。

“陛下圣明,臣以为还需禁止诸侯王招揽门客。诸侯王招揽门客乃是为了治理好诸侯国,使得诸侯国不受外敌入侵,百姓安居乐业。”

“既然参谋部有股肱羽翼之用,完全可以使诸侯王依自身所需向朝廷申请参谋类型和数量,由参谋部之参谋来辅佐诸侯王处理国政。”许文上前恭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