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挑拨离间(1 / 2)

加入书签

一众公卿大臣都是博学多才、道头知尾之人,听了刘襄的一番话纷纷恍然大悟。

“臣听陛下之圣语,如醍醐灌顶。陛下高瞻远瞩,臣叹为观止!”刘舍恭声道。

“通过移民利诱手段使匈奴人中梓材皆定居长安,使得草原上只有荆栎存在,再不断对草原上匈奴人灌输我大汉上国宗主的观念。”

“由此使得居住在草原部民都变得愚昧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我大汉官吏的管辖,谨遵我大汉律法,歌颂陛下之圣德。”左丞相许文缓缓说道。

“左丞相所言极是,这便是朕为何要向匈奴推行‘移民政策’的原因。”

“无论是西域诸国还是西南夷诸部落,他们都有着固定居所,容易管理。而匈奴人沿水草放牧,居无定所,无法依靠武力来达到统治的目的。”

“要完全征服他们,就必须要在文化上征服他们,让他们丧失反抗的斗志,遵循我大汉的律法。”刘襄缓缓说道,对于许文说的话十分满意。

“陛下,此移民之策于我大汉确实有远利,可匈奴人始终是野蛮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以为需为匈奴移民制定新的律法和管理机构,从而维持长安安全。”盐铁都尉窦婴恭声道。

“窦爱卿所言极是,以往蛮夷入我汉境,都是将其安置于边塞郡国,长安定居的蛮夷数量并不多。”

“匈奴人多慕我大汉繁华,此移民政策一旦推行,定居长安的蛮夷数量必然会剧增,必须要做好预防工作。”

“诸位爱卿对此有什么想法,都畅所欲言,你一句,他一句,来避免出现失误。”刘襄看向众人淡淡说道。

“陛下,臣以为首先要在定居入境条件上做出限制,只有单于庭与大部族的贵族才能获准定居长安,寻常匈奴人若无突出才能严禁进入。”

“除贴身之物以外,牛羊兵器辎重皆不可带出边城,可在边境官吏帮助下通过互市将其转化为我大汉钱财。”

“一名匈奴人最多只能带三名仆从,严禁其来长安途中私自与我大汉子民交流,严禁私自停留郡县。”绣衣都尉朱昕思付片刻恭声说道。

“臣以为可在长安城内修建蛮夷邸,城外修建蛮夷庄,使得匈奴人不与我大汉子民混居,方便对匈奴人的管理。”

“为匈奴人分配住宅时,依据边郡官吏与典客署的名册对其进行打乱,使得互不相识的匈奴人定居在一起,便于我大汉官吏管理他们。”奉常刘雄渠恭声道。

刘雄渠虽说与其他公卿大臣比起来年轻,是因为皇弟的身份才当上的奉常,可经过这些年的朝会熏陶,也是有所长进的。

“匈奴入境定居的名额、钱财兑换、审核标准这些由典客署负责;匈奴人与匈奴人、匈奴人与大汉子民关系处理的相关律法由廷尉府来负责。”

“蛮夷庄与蛮夷邸的建造由少府来负责;匈奴人定居长安,长安粮粟需求必然会增加,此事由治粟内史署来负责解决;丞相府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工作,将最终的结果呈报于朕。”刘襄缓缓说道。

“谨遵圣喻!”群臣恭声应道。

“待来岁我大汉与匈奴正式和亲之时,便是移民政令推行之日。此后对匈奴既要进行打击、削弱其有生力量,也要对其进行分化,使得单于庭无法统御草原部族。”刘襄沉声道。

“臣等竭力而为,定不辜负圣意。”群臣恭声道。

刘襄相信在他的大棒与甜枣配合攻势下,定能使得草原上再难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游牧政权。

接风宴席之后的几天,匈奴使团享受了高配置的外宾待遇。

出行有典客署配置的专属车马,吃喝有细盐茶叶,穿戴有少府署送来的绫罗绸缎,悠闲时还可以一边看长安街角的各族才艺表演,一边品尝甜美的蔗糖。

天堂般地享受让一众被大汉兵锋吓破胆的匈奴使团成员受宠若惊,纷纷折服在天单于刘襄的圣德之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