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教学徒弟(1 / 2)

加入书签

郑桑怎么和匠人商量再做几个石磨,扩大生产的事情,于韩盈无关。

  她只在晚上问问,分析下情况,给点儿建议,就甩手不管,带徒弟去了。

  而引发大众新喜好的豆腐,也在周户曹家里,引发了一轮讨论。

  事情的起因,源于周户曹休沐回家。

  之前因为新县令要来的缘故,县丞和县尉狠抓了一把治安,这把火当然不止烧在平民身上,连他们这些功曹也没逃掉,五[ri]班必须上满,夜里坚决不许回家。

  住官庭里的[ri]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周户曹和后世的007打工人一样,就盼望着休沐,能回家过天好[ri]子。

  家里人也知道,儿子/丈夫在官庭住着受苦,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就等着晚上周户曹回来能吃顿好的。

  既然是准备好吃食,那城里最近新出的豆脂必不可少,这东西本身无味,只要浇上点酱,瞬间门就变得极为可[kou]。

  吃法也很多,无论是加入汤里,还是单独切块沾各[se]酱汁,还是和其它腌菜一起调拌,都很不错。

  毕竟是冬季,缺少野菜,能做的东西不多,家里人折腾半天,也就折腾出来五个菜。

  五个菜中,三个是豆脂,这太过于显眼,周户曹没吃,先是对家里人问起来是什么东西。

  妻子笑着回答,这是黔首送来的豆脂,是东河村新出的东西。

  一说,周户曹就明白,这必然是月女又搞出来的新花样。

  他浅浅的将几样新吃食尝了尝,又要来了纯豆腐尝了[kou],便落下筷子,半天没有再吃一[kou]。

  这让家里人很担心。

  母亲忍不住问道:

  “是不合胃[kou]吗?”

  “不是。”

  周户曹摇了摇头,他没有说原因,而是对妻子问道:

  “我今天回来,看家里的仆人都在,你是没有派仆人去东河村吗?”

  妻子叹了[kou]气:

  “伊已经十二了,要先相看人家,哪里能[chou]的开仆人呢?”

  “这个事先不急。”

  周户曹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给伊收拾出来衣裳被褥,让她去东河村学些庖厨的本事。”

  这话一出,妻子眉宇间门就有些不悦。

  汉代是人力资源不足,以至于皇帝的后妃也要纺布做活,到了地方上,周户曹这种官吏人家,家人也要劳作,纺布一手好布,做的一手好饭,是能提升不少名声不假,可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女儿去黔首家学庖厨吧?

  他们能会什么?

  就算是那个月女,也不过是会点儿给妇人接生的本事罢了!

  吹的天花乱坠,神神叨叨的,哈,巫觋能是什么好东西?

  嘴上夸奖几句,还真以为她是什么人物了?

  妻子制止道:

  “一个会点医术的巫女,让女儿和她[jiao]道,太容易损害名声了!”

  周户曹一点儿也不意外自己妻子对韩盈的看法。

  事实上,他也没高看韩盈多少。

  只不过是因为她那些本事,这些[ri]子享受的好处,和心里隐隐的猜测,才如此优待于她。

  “倒也不一定是巫女。”

  周户曹慢慢的说出来了自己的猜测。

  “前些天那煎包你也吃过了,哪位鬼神会食不厌[jing],脍不厌细的?祂都是饮雨露,纳天地[jing]华。这样有章法的折腾,倒像是哪家贵人会做出来的事情。”

  未等妻子开[kou],周户曹退休下来的父亲,直接反驳:

  “若是有贵人经过,亭吏早就报上来了,怎么被她遇上,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周户曹肯定是把这些细节都想全了,才说这个理由,他立刻对父亲反问道:

  “若是这个人,是个游学的学子呢?”

  不等父亲继续反驳,周户曹又继续说道:

  “我又未说那些王子公孙,譬如宫中侍奉的医令,家中子弟为了游学,简装出行,也未必不会发生,我们县正处要道,官道畅通,往来行商、旅人极多,谁知道里面会有什么人?

  我派人打听过,那东河村外邑刚分出来的时候甚是凄惨,说不定就引来了贵人的怜惜,看那韩婴聪慧,随便散了些钱财,又指点了些东西呢?”

  不得不说,周户曹的猜测很离谱,可离谱中,又略微有那么一点可能。

  古人,并不是所有的权贵高官,都视百姓为猪狗,一些思想先进的学者,也会以教化百姓、传播知识为己任,比如之前的诸子百家,那些先贤,也是在村内讲书,任由众人听讲。哪怕是后世被反复批评的孔子,也没有将知识视为禁脔,而是广开门路,教习弟子。

  所以,有‘贵人’经过,教导过韩盈的猜测,还真有成立的可能。

  看着豆脂,妻子犹豫起来。

  若真是贵人经过,指点了这些东西,那自己女儿不学一手回来,实在是太亏了!

  说起来,那煎包的滋味,甚是不错,女儿要是学会了,以后在婆家[cao]持宴席,也能被人高看一眼。

  这样想着,妻子终于同意了。

  “那,就让伊去吧。”

  第二天。

  正在教学的韩盈,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周户曹家的惊吓。

  她正教导着两个学生学习基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