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71枪毙(1 / 2)

加入书签

他们夫妻就一个孩子,负担不重,原本养着满满,也没啥,可现在多了张嘴,未来还不知道会多几张嘴,她有种需要迫切赚钱的想法。

慢慢的走到门外,看到闺女已经上手摸那狼了,刘茵只觉得这俩以后会造出数不清的嘴来,肩上的压力更重了。

当年旺家勾7搭到一头狼,满满现在又找了头狼,难道这就是所为的有其父必有其女?

郑向东站在她身旁:“我们也去和它熟悉一下。”

两人一走过去,那头狼就警觉起来。

虎妞没像对待满满那样去摸它,而是甜笑道:“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以后要一起生活。”

有虎妞在中间充当翻译,郑向东和刘茵慢慢与那狼熟悉起来。

家里的环境好些之后,陆陆续续添置了更多的棉衣棉被,之前存着的狼皮就都被刘茵给卖了。

本来这些东西是能当成纪念留着,可谁让旺家找了个狼媳妇儿。他们不知道狼的智商如何,但动物的鼻子一向灵敏,哪怕那狼皮用了很多年,也怕狼在上头闻到同类的气息。

现在真是庆幸当初将狼皮全都处理了,不然现在满满领回来一头狼,要么会将他们当死敌的攻击,好点的会以为他们也的同类。

后者还好,前者只怕是家都要闹翻天。

问了宋岩之后,他们在山里艰难的找到一种能染色的植物——五倍子,也叫盐肤木。

两人根据宋岩提供的方法将这种植物处理后,确实得到一瓦罐黑乎乎的东西。

“这玩意儿不会对金玉有啥害处吧?”

刘茵给那头狼取了个名字,就叫金玉,原本她看着满满,想着他们未来会子孙满堂的情景,心酸的就给取了个堂堂的名儿。

虎妞一听到以为是糖果的糖,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后来听了解释,她还挺失落,觉得堂堂没有糖糖好。

当时刘茵也想了想,堂堂听着太像姑娘的名字,就改了个金玉。

金玉满堂,希望他们家金玉满堂,不会被吃穷了。

总之,名字就这么确定了。

“我问过老宋,他说使用不要太频繁就好。”

既然来了家里,肯定得为它的健康着想:“会不会掉色啊?”

“要不我们先染个别

的东西试试?”

刘茵立马从旁边抓了只鸡过来,沾上染料就往鸡身上涂:“幸好鸡还没来得及杀,不然现在连个试验品都没有。”

给鸡染上之后,刘茵就松开了它。

“先看看鸡的情况,咱们再决定要不要给金玉染毛,反正队里人现在很少来这边,也不怕有人会看到金玉。”

“嗯。”

金玉在家里住几天之后,刘茵肩膀上那股无形的压力更大——这货太能吃了!

她想,要不是虎妞这几天给金玉‘科普’,估计这货能一顿将院子里的鸡给霍霍完。

还好金玉是一头骄傲的狼,在家吃了一顿之后,也会出去打猎,带回来的东西完全能抵他的口粮。

郑向东带着全部身家去了京市后,刘茵和虎妞就开始了养狼的生活。

尽管知道虎妞能和动物沟通,但她还是使用精神力,如同疏导旺家和满满那样,让金玉对这个家更有认同感。

狼和狗是同一科,大家时常说狼是冷血动物,其实不大对,狼的恒温动物,若是从小驯养,也能亲近饲主。

只是,眼前这只已经成年,为了掩人耳目,只能让它多做一些狗的相关动作。

比如时不时耷拉下耳朵,或者竖起尾巴等等。

郑向东去京市待了差不多二十天才回来。

再看到金玉的时候,当真刮目相看,除了眼神之外,行为什么的已经有点狗的样子了。

“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

好久没看到爸爸,虎妞一看到他之后就抱着他的手。

郑向东将身上的东西放下,从里头拿出几本书来:“爸爸也很想你,这是明辉给你的。”

“一定是故事书,上回明辉哥哥给我写信的时候,就说了要送故事书给我。”她接过之后立刻翻开,果然看到很多图画,全都是彩色的。

“那你看完之后,也给金玉和满满讲一讲,让它们也跟着听一听。”

虎妞兴奋的点头,捧着故事书就跑到外头给她的小伙伴们说故事去了。

刘茵给他冲了被蜜水,放下后笑道:“书那么重你还扛回来,累不累?”

没了闺女在旁边碍事,郑向东直接抱住媳妇儿,亲了一口:“看到你之后精神百倍。”

刘茵在他身边坐下,拿起

她倒的那杯蜂蜜水:“这杯水虽然很甜,但你没喝嘴巴都这么甜,我看也用不着喝了。”

“媳妇儿倒的水,怎么能不喝了。”就着她的手,郑向东将水一饮而尽。

“路上还顺利吧?”

郑向东笑:“我去的时候穿得破破烂烂,谁都没跟我说话,很顺利就到了京市。”

他边说边将贴身放着的房契拿了出来,递给媳妇儿。

刘茵接过之后,发现居然不止一张:“你买了两处房子?”

“嗯,一处是靠近大学的一个小院儿,面积不算特别大,胜在独门独户。一处是离市区稍远点的地方,是一栋带花园的小洋房,非常漂亮。”郑向东解释道:“现在卖房子的人很少,这两处全靠老顾帮忙找到的,过户也是靠了关系。咱们的钱买这两处房子后还剩一些,我全都给了老顾,让他再帮忙看看。”

刘茵看着两张房契,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她怎么就忘记了呢?!

现在虽说平反的人多,但还没完全开放,大多数卖房子的那些人都是受过迫害,害怕运动再会发生,因此才会卖房去国外。

今年并不是买房子的最佳时机,能买到这两处房子,她想老顾一定费了不少力气。

郑向东看她拍自己,连忙拉着她的手:“媳妇儿!”

刘茵抬头冲他笑了笑:“没事儿,我就是忘记个事。这两处房子很好,我以为咱们的钱买不了啥,没想到两套房子还有剩余。”

从房契上看,那套带花园的小洋楼占地面积不小,等他们过去之后,重新修建一下,暂时能满足金玉和满满的需求。

郑向东抓着她的手,生怕他再打自己:“其实我在京市走了很多地方,面积大的一般都是四合院,只是里头住的人太多,鱼龙混杂,我也就没开口问。”

这点刘茵当然知道,能拥有整个四合院的人不是高官显贵,就是还在下放的地方,真要捡漏,也得等到明年。

“现在这样很好,有这两张房契,咱们也是在京市有房子的人。”刘茵笑眯眯说道:“正好,还有半年的时间,咱们也能再存点钱,到时候一定能买一个我们向往的房子。”

“嗯,上回沈大哥说外头的需求增加了很多,咱们一定能

大赚一笔。”

郑向东帮着媳妇儿将从京市带回来的东西整理好之后,发现床边多了很多书。

刘茵见他看到:“全是谢教授寄过来的,接下来的时间有你忙了。”

“谢教授给我基础打的很牢靠,比起那些很久没碰过书本的知青,我好太多。”郑向东翻了翻,然后将课本和资料全都收好。

两人在屋里的时候就听到外头虎妞嬉笑的声音,慢慢走出来,便发现金玉和虎妞在丢藤球。

家里有不少藤球,但大多是坏的,满满小时候精力旺盛,有时候就会让它自个儿追着藤球玩。

虎妞长大会走路之后,也会和满满玩这个游戏,郑向东没想到金玉这么快就能和虎妞玩在一起,有时候还会让一让虎妞。

“媳妇儿,带着金玉去过队里吗?”

藤球突然朝着刘茵脚边滚来,她伸脚将藤球踢回去之后回道:“带去了,引来不少围观,有挺多人说像狼的,要不是金玉学会摇尾巴,很多人都不敢凑近了看。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金玉是满满捡回来的流浪狗,还说咱家好福气,又添一员猛将。”

“没人发现就好,二柱和大壮说了什么没?”

郑向东去京市之前,金玉还被藏在家里,二柱和大壮自然不知道。

“他俩都想把金玉偷走。”

“嗯?”

“以前旺家在的时候,他们就挺想要,后来有了满满,两个更羡慕。来了个无主的金玉,可不得抢着要吗?”

郑向东以为这事儿二柱干也罢了,大壮居然也想。

满满之后,他们两个也在家里养了小狗,始终没有满满这么生猛,因此总惦记着满满的后代,可惜满满没让他们如愿。

回来之后,郑向东第二天就去上工了,去了一趟京市,他难免成为全场焦点。

刘茵帮着把小猪带顺后,也不再去猪圈。

队里人知道她不养猪后,很多人都来找她问为啥不养,更担心养猪这项收益没了。

刘茵给出的理由是家里事多,猪圈有刘祖和郑兴,他们照顾的很好、即便没了她,猪圈也不会出问题。

同时,她也给村里人保证,只要她空闲或者猪圈出啥状况,一定第一时间给予帮忙。

没能劝动刘茵,大家跑猪圈的次数也多了起

来,就怕出现知青那种情况。

好在刘祖和郑兴将猪照顾的很好,大家渐渐也安心了许多。

郑向东一边上工一边复习,忙得不得了。

刘茵不用去猪圈,每天除了照顾家里的三餐,就是去山里找东西赚钱。

有金玉和满满陪着虎妞,刘茵完全不担心闺女的安全问题。

特别是知道虎妞隐藏的技能之后,她更加不担心了。

有了金玉之后,加上满满,虎妞俨然成了生产大队最靓的崽,走哪儿都有两个保镖跟着,谁都不敢欺负,甚至还有挺多大孩子、小孩子想和她做朋友,为的就是摸一把金玉。

虎妞和金玉沟通过,它不喜欢别人摸它,因此虎妞从来没答应过。

金玉越来越受关注之后,虎妞也不带着金玉和满满出去了,他们三个在家里照样玩的挺开心。

除了和沈军的生意之外,刘茵也会去黑市,赚的肯定没有沈军那边多,但了胜于无。

有时候,虎妞也会跟着一起上山,比起刘茵这个当妈妈的,她的排场和大的多。

满满紧跟虎妞保护着她,金玉则是最好的利器,不用指挥也能猎到许多猎物。

这天,母女俩下山回家,家里院门大开,郑向东正在院子里用沙盘写字。

听到声音后,他立刻抬头,见了母女俩,直接丢下手里的木棍,上前接东西:“今天收获颇丰呀。”

刘茵将身上的东西全都卸下后,松了松筋骨:“我还好,和平常一样,多的都是金玉猎的,你看那些脖子上有大窟窿的,全是它的杰作。”

她打猎技术娴熟之后,一般不会将猎物弄得血肉横飞,这样会引来大型动物不说,也不好清理。

金玉不一样,它的本性就是撕咬猎物至死,能忍者这么多东西不下嘴吃,已经很棒了。

“金玉,很厉害啊!”

若换做满满,郑向东一定会上手摸一摸再夸奖,可金玉不同,他从闺女那儿得知金玉不太喜欢别人摸它之后,他和刘茵很少摸。

也不知道金玉听没听懂,它冷冷睨了郑向东一眼,高傲的走到一边趴下。

郑向东和刘茵习惯金玉的性格,并不多话,心里都盘算着晚上给它加餐。

刚来的时候,金玉只吃生肉,看到满满每天都吃煮

好的肉之后,它尝试过几次,慢慢的也能接受煮好的肉。

只是它始终是一头成年狼,依然不会改变吃生肉的习性。

而且它每天都出去打猎,刘茵觉得这点很好,和郑向东商量过后,不管他在外头吃的,每次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它准备,不是正餐,算是零食吧?

家里的日子蒸蒸日上,时间也过的很快。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号,国家恢复高考。

刘茵家里没有收音机,得到这个消息还是郑向东上工的时候听到的。

队里有了钱,也想办法买了一台收音机,偶尔听一听国家政策和外头的情况。

生活好了,队里的人也愿意将孩子送去读书,听到高考恢复之后,每个人都很兴奋。

特别是那些知青,恢复了高考,他们也能回城了,他们早已厌倦种地下田的生活,他们太期待着回归。

冷静过后,知青们一个个跟蔫儿了似的,无精打采。

年数长的知青,下乡快有十年,每天上工干活,早就对书本陌生了,现在让他们拿起笔,恐怕都不知道能写出什么来。

恢复高考,他们能考的上吗?

年数短一点的还好,刚从学校下乡,想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捡起来,还算容易。

知青点里。

老知青长吁短叹:“你们刚来的就好了,一定能考上,一定能回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