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 / 2)

加入书签

江逸虽然因为方才那句见到他哥才过来打招呼,有点不待见对方。

  但这陈熙是个健谈的,知道他的身份也不卑不亢,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再加上生的一副好皮囊总是会得到优待。江逸很快撇除了对他的偏见。当走到广场前的集合处时,两人已经开始称兄道弟。

  通过这一路上的[jiao]谈,江逸知道了陈熙是吏部尚书的幼子,家中有两个嫡兄,有一个也在刑部任职,所以他才会认识江慎。

  六部尚书虽品级相同,但从职权范围来讲,吏部尚书算得上是六部尚书之首。

  大盛并没有宰相一职,虽有内阁,但权力还多集中在皇帝手中,首辅并没有那么大的职权,所以吏部尚书已经是大盛最顶尖的那批官员了。

  难怪这家伙态度这么随意放松,原来也是个顶级二代呀。

  江逸之所没见过他,是因为陈熙前几年一直在外地的书院上学,最近因为要入国子监才回京的。

  陈熙此前就读的书院是由他外祖父担任山长的鹿鸣书院,在大盛同样是比较知名的书院。

  这种书院可以理解为地方的私立学校,一般都是有某位大能坐镇,跟各地的府学比起来师资要稍好。

  如果是与这位大能关系较好的亲友,有些人甚至会放弃国子监的入学机会,而专心在书院上学,以接受专人辅导。

  江逸与他再一深入[jiao]流才发现,两人竟然都是被家人[bi]着来国子监上学的,于是他们的关系顿时从普通朋友变成了知己。

  就在他还满广场张望的集会地点时,陈熙已经驾轻就[shu]地带着他到了广业堂学子们聚集的地方。

  一问才知道陈熙来国子监之前已经接受过自家兄弟等人的经验传授。陈熙也才发现江逸连对国子学有几个班级都一无所知,于是连忙向他科普一些国子监相关的基础知识。

  这国子学分为初中高三级,通四书未通经者入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修业一年半以上文理通畅者,许升入修道、诚心二堂。又修业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入率[xing]堂,每堂视当年入学人数又各分设数斋。

  “为什么高级班只有率[xing]堂一堂?”江逸不解。

  “因为每月月考按照成绩积分,如未得满相当积分则不能升入下一堂。而得满积分并非易事,所以初级的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人数最多。除了新入学的学子,还有一部分为未升入修道堂和诚心堂的旧学子们。”

  这不就是留级?看来这国子学也奉行宽进严出的原则。

  “除此之外,为督促监生每[ri]在监学习,各斋设有勘合簿,记录监生课业出勤,如未达一定标准,也不能升入下一堂。”

  听完他的介绍江逸麻了,不仅要修到足够的学分,还有出勤率作为平时成绩。

  他不会毕不了业在这国子监学他个十年八年的吧?想到此,江逸脸上露出了惊恐之[se]。

  陈熙见他神[se]不对便没有再把那些什么[ri]常出入和号舍管理的严格规矩说下去,而是边拉着他往一斋的方向走去边开解道:“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想这么多作甚。”

  江逸想想也是,遂抛开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一心打量起周围的学子来,

  国子学除了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等,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生源。例如各府学举荐的优秀贡生,父祖以身殉国而蒙恩入监的恩生,或是在太学成绩突出被破格录取的太学学生。

  再加上这些学子的父祖职级不一,家境有别,所以场上的学子们也并不是全部都非富即贵,每个班都能看到几个泾渭分明的小圈子。

  这些学子多是十二到十六岁的少年,穿着打扮,高矮胖瘦各有不同,江逸也见到了几个眼[shu]的身影,其中不乏一些结过仇的勋贵子弟。

  江逸这时才想起来自己在学校还有一个认识的人,连忙在人群中寻找起江诚的身影。

  “你有相[shu]的朋友也是今[ri]入学吗?他是何长相装扮,我帮你找找看。”陈熙看他不停东张西望似在找人,于是提出帮忙。

  “是我六弟,他也是今[ri]入学,身高大概比你略矮,身材较瘦。我今[ri]出门时并未与他一块儿,所以不知他今[ri]是穿什么服饰。只是不知道为何他好像不在这?”江逸边找边回答。

  在发现附近找不到后便打算去另一处寻找,他指着不远处问道:“那边是正义堂和崇志堂吗?我去那边看看。”

  “不用如此麻烦,你用此物看看。”陈熙把手伸入书袋摸索了一会儿,拿出一个东西递给了江逸。

  江逸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个单筒望远镜。谁会在上学的时候带个望远镜来学校,这是来认真学习的样子吗?

  不过这个做法很合江逸的胃[kou],看得出和自己是一路人,他非常满意这个新[jiao]的朋友。

  江逸对着陈熙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两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

  上学第一天,到新环境大家总会拘束一点,并且各堂各斋前面还有几位学正学录监督巡视,所以其他学子都只是小声[jiao]流,行为举止多较收敛。

  唯有江逸和陈熙,两人大喇喇地拿着望远镜窥视远处,高调到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最先注意到的是身旁的学子们。

  “王兄,周兄,那两位是谁你们认识吗?”一名看上去书卷气较重的白衣学子看向江逸的方向,问身边刚认识的两位京城的朋友。

  “赵兄竟不认识?”他身旁一名嗓音沙哑的少年惊讶道:“身穿红衣的那位是京城有名的江家小霸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