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商税改革(1 / 2)

加入书签

听着税务部尚书苏林华的一番话,朱由棷也才明白现如今大明商税现状。

大明商税,的确太过于繁复纷杂。

五花八门的税收名目,恐怕往来商人们都知晓不清楚。

若是征收人员,随意编排个名目,向往来客商征收商税,你叫还是不叫?

正如苏林华先前所说的那样,商税名目众多,再加上征管体系不完善,非常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而更加可怕的是,官绅勾结,打压普通小商贩。

基层危机,非但收不上来税,还会让天下百姓对朝廷寒了心。

而商税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这一点。

不仅名目众多,而且征收非常困难。

虽然朱由棷不懂得税收事情,但是身为衡王,一路当家走到现在,他也知道什么事情都需要成本的。

就像商税征收一样,要想公平公正地征收全部税收,恐怕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若想这么多税收征管人员,不至于出现腐败现象,还需要大量的监督人员。

而且,商税征收不仅仅是要在城镇里面,还要深入到交通要道、关隘等地,恐怕要设立数以万计的税务征收机构,方能可以。

但是,如此以来,腐败必然会发生!

而这个年代,绝大部分商税征收对象,都是街头商铺。而这些商铺中,绝大部分都是小买卖。

想要全面征收,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在后世之中,这一点都没能全部做到。

想一想明朝的商税,在后世中

大致相当于消费税、营业税。

而只有一小部分,才相当于增值税。

后世中,消费税、增值税,以票控税,征收还算容易。

但是,营业税就不一定了。

小县城、小城镇里面,那些小商铺很少有人去征收。

因此,这也才有了营改增。

将税收征管,放在了生产端,而不是消费端。

毕竟消费端,非常散,征收非常不易。

而在大明这个年代,商税中大部分名目,都是在销售端。而这一部分,自然也不了了之了。

唯一能够征收的那部分,则是在运输过程中。

譬如钞关税、九门税、过闸税、船引税、桥税等等。

也只有控制了这些交通要道,才能够征收到税。

或许要想进行变革,也只有在这条路上进行了。

想到这里,朱由棷抬头看着苏林华,开口问道:“商税体系太过繁琐,还是要简化一些。而且征收机构,要全部归于你们税务部这边,其他部门严禁插手,杜绝多头征管,杜绝腐败!”

“遵旨!”

税务部尚书苏林华点点头。

苏林华端着茶杯,小口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陛下,至于商税体系改革一事,我们税务部这边翻阅了历朝历代的商税,发现宋朝商税最为合适。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宋朝商税甚至超过田赋,支撑南宋半壁江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