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大明盐业总商社(二)(1 / 2)

加入书签

对大明盐业总商社的食盐,固定售价,便是这次盐业制度改革的目标。

如此一来,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食盐销售价格,便不会暴涨。

售价确定了,食盐出厂价自然也会确定。

这一次,大明盐业制度改革之后,不管是沿海地区的长芦盐场、苏北盐场,还是内地的盐城、自贡盐井等,全部转隶于大明盐业总商社之中。

所有权,可以分属于百姓所有。

但是,产出的粗盐,必须要售卖给大明盐业总商社。而后,经由大明盐业总商社,进行过滤、提纯,分包、定价,销售给盐商们,运送到各地进行售卖。

除此之外,朱由棷还吩咐大明盐业总商社,在渤海湾沿岸一带,继续扩大盐场范围。

要知道,整个渤海湾周围一带,可是大明条件最优渥的盐场。

长芦盐场、莱州盐场、营口盐场,在后世之中,可是提供了绝大部分食盐供给。

产量非常高!

在这些区域,经过大明盐业总商社改革之后,建成了新式的盐田,开始晒盐、制盐。

总体来看,现如今的交通条件还不算很好,因此每一包食盐的出厂价,对于盐商们来说,还是能够赚到钱的。

按照朱由棷的规划,等到以后蒸汽火车试制成功之后,就要在各地开始兴建铁路。

到时候,大批量的食盐,就能够通过铁路,运送到大明各省。

甚至可以在各省建立储存仓,在各地进行分包、售卖。

只要包装

制式一样,售价一样,就能够保证各地百姓们的生活。

制式包装,再加上组建盐业执法队,处理私盐,能够极大地打击贩卖私盐的行为,也能够保证盐业官营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大明盐业总商社的利润。

一分银子一斤精盐的价格,比以往时节贵了一些。

但是,大明盐业总商社能够保证盐业的稳定,如此一来倒也不算太贵。

如此价格,也能够赚取丰厚的利润。

再加上盐税,大明朝又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了。

正是因为盐业的利润非常丰厚,朱由棷才格外关注这一点。

看着面前的袁傲迪,朱由棷开口说道:“内阁那边,会同各部门,已经在制定盐业官营的章程了。大明盐业总商社的八成股份,都在内阁财政部手中。另外二成股份,则在枢密院手中。到时候,大明盐业总商社即便能够赚取丰厚的利润,这些利润也是朝廷所有。”

“不管何时,一斤精盐一份银子的价格,不能够变化。不管是盐慌,还是盐多,都要保持住,要稳定各地的食盐销售。”

“而且,大明盐业总商社这边要在各府县之中,组建精盐仓库。大明盐业总商社出售的食盐,在各府县仓库,直接售卖给商户,进行零售。”

“从盐场,运往各盐库的运输,也全部交由大明盐业总商社来负责,杜绝商人们中途涨价。”

“等到沿海各盐场,以及内地盐城、自

贡、汝州等地盐场建立起来,进行分销。”

“这是制度上的改革。”

“除此之外,”

朱由棷继续说道:“等到盐业官营章程制定之后,由各地巡警营同时负责盐业执法,打击私盐,保证盐业官营的稳步推进。”

“这一点,你们放心,好好经营!”

听着朱由棷的话,袁傲迪点点头,应道:“陛下放心,我们大明盐业总商社这边,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