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 / 2)

加入书签

第31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崇祯皇帝接过名册,翻了几下,发现已核实的锦衣卫军卒数量,大概在两万人左右。

        这还是亲军卫,并且是亲军卫中最受重视的锦衣卫。可就算这样,都空饷了这么多人,其他各卫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不过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不在乎了,反正是掀桌子,要重造一个大明,那就打破这些坛坛罐罐便是!

        他把名册还给李若链,同时交代道:“卿拿着名册去皇后那边要钱吧,如果不够的话,就和锦衣卫的将士们说,明后两日会再发,定然会补足他们的欠饷。”

        很多卫所到底欠饷多少,其实已经算不清了。因此,那些军卒都只是发放了三年的欠饷而已;锦衣卫这边,档案之类比较齐全,是能查到欠饷的历史情况。

        不是每个军卒都没有领军饷,或多或少都有些,但是拖欠年份很多,要补足锦衣卫的欠饷,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那些抄家来的银子,要用的地方,崇祯皇帝都有过目,因此心里有数,到底皇后那边还会有多少银子。

        他估摸着,估计这次抄家得来的银子是不足够结清欠饷的。

        事实上,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其他卫所,这个已经烂了,已经欠了很久可以暂时不管,但是唐通和方正化带来的军队,那是要重用的,必须要优先解决欠饷问题,这绝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随后,兵仗局那边要恢复生产,打造各类军械,那各种物料也是要花钱的。这个钱都还没算。

        听到这话,李自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那周遇吉乃是有名的将领,估计不会死守代州,迟早会反应过来我军乃是消耗其兵力。微臣估计,他会退守代州之北的雁门关。如此,宁武关那边,一支偏师足矣。”

        而在京师这边,大明王朝的文官武将们,压根就没关注流贼大军,而是在琢磨着怎么对付他们的皇帝。

        就见他收了笑容,认真地问道:“军师,我们这的前锋已经攻下忻州,但是在代州被那周遇吉所拦,是不是大军该开拔了?”

        此时,即将入夜,但是接到军令的大顺军军卒,却是士气高昂,立刻开始整顿起来,准备明日一早就开拔,前往夺取宁武关。

        总之,崇祯皇帝的资金缺口还非常大。

        宋献策似乎是没听到李自成肯定他的话,反而看着像是在思考问题,过了一会后又道:“代州以西,有宁武关天险,或可派一偏师,拿下宁武关,如此大军北进,便能确保侧翼安全。”

        在他向李自成禀告情况的时候,李自成那一只独眼,也是定在宋献策身上,听得很认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