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精忠报国(1 / 2)

加入书签

第89章  精忠报国

        第一代的代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府,两百多年的传承,财富自然是有不少的。崇祯皇帝还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把代王府的财富算进军饷物资里面了。

        不过他是大明皇帝,不能像李自成一样,不问青红皂白就宰藩王抢财富。因此,在大同开会之前,事先和代王要沟通一番。

        此时,代王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下变得苍白:皇帝当面说出来,并且听这个语气,是那么地不容置疑,家要没了?

        不过崇祯皇帝没等他说话,继续对他说道:“卿主动献出家财,对于我们大明宗室来说,能得天下人的尊重。朕亦会给予回报,他日平定了天下,朕改封卿去倭地为王,做你真正的藩王,统治倭地!”

        代王听了,先是一喜,然后便哭丧着脸说道:“陛下,倭人会认臣这个王么?”

        在他看来,皇帝只是空口白话,就要谋夺他家  财,虽然他没法反抗,可这空口白话,他还是想反驳下的。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想也不想,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把不认的倭人都杀了,剩下的,自然会认!”

        说到这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又道:“府中多少钱粮,立刻给朕报过来,朕马上要用。你要知道,如果守不住大同,卿有多少钱财,那都只会便宜李贼!”

        代王面对崇祯皇帝的强势,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许他一个虚无缥缈的倭地藩王许诺,就等于是没有!至少在他看来,皇帝能兑现承诺的可能性极低!

        毕竟万历年间的事情,多少都有听说过的,那些倭人那么凶残,甚至都能灭了朝鲜,大明有那个能力想杀倭人就能杀得么?至少从大明开国以来,都没有杀上倭国本土的先例!

        心中叹了口气,代王唯有回奏道:“微臣领旨,这就去拿府中账册,任凭陛下取用!”

        有一句话,皇帝还是说得对的,如果这时候不拿出来,大同失陷的话,不但财物会便宜那些流贼,连全府上上下下的命都要没了的,这也是事实,而不是危言耸听!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感觉他还比较明智,便又开口说道:“这几天卿就收拾下,朕准你搬去京师,一直到倭地就藩。”

        牛金星听了,正要说话时,忽然看到宁武关城头的动静,不由得有点奇怪地说道:“那周遇吉搞什么鬼,这时候还升什么旗帜?”

        说真的,大同这边的军卒,一如宣府那边的军卒一样,大部分人都是早已对朝廷失望,也没有战贼之心,反而有不少迎贼之意。就算是皇帝突然驾临,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改观。

        但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止步于宁武关前,碰得头破血流!

        看着远处宁武关城头上的一道人影,李自成知道,那便是让他恼怒的周遇吉!

        竟然如此不识时务,不降也就算了,还死战不退!死战不退也就罢了,竟然还杀伤了他不知道多少人马!

        城头上的那个男人,到底要死战到什么时候,还要杀他多少人马?

        兵力如此悬殊,李自成就不相信,那周遇吉为一代名将,会不知道有宁武关城破的那一刻?

        恶战了几天,城头上都只剩下老弱了,他还不退,真要死在这里么?

        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可要做却是有非常多的事情。光是这几个人,都会忙得团团转,特别是巡抚卫景瑗,那腿还不便。

        宁武关外面的很多土地已是暗红,多是被鲜血所染。虽然战场尸体已经清理,可还能随处可见断臂残肢。城墙上多有破损,一看就知道是被火炮轰击留下的痕迹。

        宁武关城头上,能看到的军卒已多是老弱。显然连续几天的激战,也让宁武关朝廷守军损失惨重。

        因此,他便又开口说道:“朕给你们一个时辰,回去修改军中名册和欠饷记录。此外,巡抚卫景瑗,总兵朱三乐,分巡副使朱家仕,督储郎中徐有声,山阴知县李倬留下。”

        继续待在这大同,哪怕皇帝来了,可贼人大军也近在咫尺,每日都会做噩梦。要是搬去京师的话,至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卫景瑗有些诧异,他都不知道大同城里有这几个人,甚至还知道他们的关系,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这时候,他第一次开始认识到皇帝所说太祖皇帝托梦这事,该不会是真的吧?

        他实在是疑惑,不过此时无瑕也不好质疑,只能立刻答应下来。

        周遇吉本是辽东小兵,凭战功升迁,入勇卫营为将,成为皇帝御林军三大总兵之一。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确实有当今皇帝的赏识。

        他正在想着呢,就听身边的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在那恨声说道:“微臣就不信了,这宁武关已经是强弩之末,再攻打几次必破,他竟然还不愿意投降?大势面前,螳臂当车,傻了么?”

        其他文官武将看到这一幕,心中也多少松了口气:皇帝没有一直喊打喊杀,雷霆之外还有雨露!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冷声说道:“朕来,就是来剿贼的,保宁武关不失。大同重镇,要做两件事情,卿等听好了!”

        一波又一波的,就这么轮流进攻。或许他们能攻进城去立下攻城拔寨之头功,或许他们将成为边上那火堆上的一员。督战队就在他们身后,他们别无选择。

        他这话一说完,卫景瑗顿时松了口气,心中万分感激,连忙谢恩。站这边,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能坐着就没事。

        这五人也是自缢而不事贼,被当时人称之为“一门完节”。

        这个声音,比起刚才那么多人的喊声,似乎都要响。以至于那些正在快速出府的其他文官武将,不由得都停下脚步往这边望了望,眼神中都是好奇。

        代王听了,不敢怠慢,连忙跟上。他看着皇帝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就感觉,皇帝穿着一身甲胄,身上是多了一份杀气!

        代王府议事大殿,文武官员分列两边,全都老老实实地站着,根本不敢交头接耳。看到皇帝出来,便一起见礼,山呼万岁!

        一时之间,李自成这边,竟然都没了声音。

        宁武关上升起“精忠报国”的旗帜,显然是真得要死战到底了!

        宁武关前,恢河那头,堆积如山的尸体正在焚烧。

        听到他这话,边上的将领李过,有点感慨地说道:“或许他是报答当今皇帝的赏识之恩吧!”

        自从入晋地以来,一直顺风顺水,明国官军闻风而降,让他认为,攻灭明国,一统天下是指日可待!

        崇祯皇帝听了,便立刻站了起来道:“走,尽快把大同的事情给处理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是,就在此时,却听崇祯皇帝又严厉地说道:“敢有弄虚作假,冒领军饷者,斩!宣府那边,朕斩了三十二个;大同这边,有胆子伸手的,朕也定斩不饶!”

        如今皇帝虽然来了,就算能调动军队,可要想让他们拼命,估计也很难!

        没钱,真的很难!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就听崇祯皇帝在说道:“代王已奏于朕,愿献出所有家财用于保家卫国。因此,第一件事,便是核算军中欠饷,全部结清。第二件事,整顿军队,随朕剿贼,军饷绝不拖欠!”

        火光熊熊之下,照亮了离火堆五十步远的大顺军军阵,大约三千多人,正在做攻打宁武关的最后准备。

        说实话,克扣军饷,吃空饷的事情,在每支官军中都存在,真要这么一丝不苟地做,估计就没有当官的了。有些事情,也未必是他们自愿,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代王一听,顿时傻眼,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成国公啊,靖难功臣,传了这么多代,竟然试图谋逆了?

        对他们来说,欠饷的事情,绝对是不抱希望,等于没有的。突然之间,却是要发这些欠饷,这妥妥地就是一大笔财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