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萧何张良(1 / 2)

加入书签

第106章  萧何张良

        一开始,快马消息是明国骑军伏击了张天琳部。

        这个消息,倒也不是特别意外。雁门关被明国夺回,就有想过明国军队会南下。

        但是,已经出发的李过很快又派快马禀告,说是明国皇帝亲率骑军伏击了张天琳部,并俘虏了张天琳之后交换了俘虏便从代州退走了。

        这个消息,就让李自成等人大吃一惊了。

        明国皇帝亲自领军,实在是有些难以想象了!

        最后,李自成一行人商量之后,决定从宁武关撤军,先回代州了解具体详情再定。

        宁武关这边,看到贼军拔营东去,便立刻快马禀告雁门关这边。

        此时,崇祯皇帝已经开完了战后总结,刚好,宣府宁龙领着一万挑选出来的宣府步军,押着大量的粮草物资赶到前线。

        于是,崇祯皇帝便宣布,以宁武关守军为基础,重新改编京营,并且开始战后叙功。

        首先是周遇吉,守住宁武关,挡住了李自成大军,并致其伤亡近三万,又夺回雁门关,伏击张天琳所部贼军有功,被崇祯皇帝封为忠勇伯;

        而后,两个骑军营的总兵贺赞、贺珍,随驾亲征,定宣府、阳和及大同三地,又救援宁武关,夺取雁门关以及伏击张天琳部贼军有功,加封太子少保、左都督。

        如果皇帝真的犯傻,竟然真的派那几个锦衣卫就想在这里把他抓走,那就没办法,只有撕破脸了!哪怕以他家人要挟也没用!反正他爹都交代过的,这也是听他爹的话。

        高桂英听了,挥手让房间里的侍女都退下,然后才带着一点忧虑之色对李自成说道:“白广恩从太原押送粮草过来,刚好是代州之战后,被他察觉到了一些异常。我特意让人盯了下,发现他有派人打听明国皇帝的事情,并且还派了不止一个人打听。”

        他的亲卫都很好奇,不过没敢问。

        为了夺取天下,李自成虚怀若谷,接纳降将,甚至连射瞎他眼睛的陈永福都收了,就是为了告诉天下人,他李自成求贤若渴,有雄主之资。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换成是他,被逼无奈投降了反贼,本来的话,天下大势已去,可能还没什么。但是,突然间知道皇帝变得英明神武起来,那又会有什么心思,那是真的不好说!

        李自成也不得不承认,就这个时候来说,天下人其实还是认大明朝为正统的。至于他的大顺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带偏见的。并且类似大顺国的,还有张献忠那厮早在去年就建立了大西国,并且是占据了湖广这个粮草大省而不是他偏居西北。

        听到这里,李自成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当即赞道:“好,这主意好!”

        结果没想到,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皇帝竟然派了锦衣卫来找他了。

        京师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山海关这边已经收到邸报,自然是非常震惊。此时锦衣卫的到来,让他很是不安,不知道锦衣卫的到来,又会给山海关这边带来什么,是祸,是福?

        然而,锦衣卫校尉见到他,却只是对他说道:“皇上有给宁远总兵吴三桂的密旨,他人在何处?”

        李自成听了,眉头都拧成了一个“川”字,脸色阴沉,低头看着地面,一言不发。

        李自成一听,心中一动,看向他道:“理由呢,终归要个理由才好动他!”

        果然,就见吴三桂看完之后收好密旨,对当前的锦衣卫恭敬地说道:“末将回去就写奏章,还请天使代为转呈。”

        等李自成到了之后,她才私下里把所有情况都给李自成说了,最后,她有些担忧地对李自成说道:“我看这个皇帝真的非常厉害,最能蛊惑人心。本该是朝廷官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战事,硬是被他赢去了军心。你和他直接交战,一定要小心啊!”

        李自成听了,更是欣喜,双手一拍道:“好,好,好,真不愧孤之张良也!”

        这就让黎玉田好奇了,皇帝给吴三桂的密旨,到底说了些什么?

        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的表情,到了后来之后绝对没有恼怒这种情绪表现了。换句话说,该是不会翻脸。于是,他稍微放心了一些。

        说到这里,她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出了她的担忧道:“这些为朝廷效力过,但是最后迫不得已投降我们的将领,你说他们听说皇帝的这些事情,会不会心里有什么想法?”

        吴三桂负责把辽民迁入山海关内,行踪如何,需要问过巡抚衙门才能知道了。

        不但是没想到当今皇帝亲自领军真得去征讨贼军,并且沿途还干了这么多事情!

        吴三桂这边,回过神来之后,变得更为恭敬,说立刻回府写了奏章送过来,然后才匆匆离去。

        于是,几个人商量了下,就定下了这个决定。

        京师那边的事情,他通过邸报,还有他爹的密信,了解得比其他人都要多。

        于是,李自成便开始部署大军东进,以及晋地这边的安排。

        要是换了别的势力,特别是明朝的势力,他们绝对不敢提这种可以丢城失地的计策。

        可谁知,宋献策听了,却是摇摇头说道:“我军只有二十来万人马,不留晋地,全部东进,争取一举南下明国京师,这才是重中之重。至于晋地,兵力留少了守不住,因此丢给明国皇帝便是。以晋地换明国京师,值!”

        ………………

        可是,如果要处罚白广恩的话,人家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于大顺国还是有功劳的,真要处罚,那会失人心的!

        但是,又不能不防着,万一关键时候他突然反水怎么办?

        沉默了一会之后,牛金星便向李自成建议道:“殿下,要不对白广恩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兵权,如此就不怕他背不背叛了!”

        李自成听了,感觉有些不妥,便转头问宋献策道:“宋卿以为呢?”

        几天之后,李自成便领大军到达了代州。

        牛金星显然想过,便马上回答道:“就说他押运粮草有功,升他为督粮官,让他回陕西去凑集粮食。”

        李自成不用刘伯温和李善长来比喻,而是引用了萧何张良两人,让宋献策和牛金星都很是高兴,连忙谢恩。

        其他大小将士,也都论功行赏,该升官的升官,该赏赐的赏赐,在宣府物资的支持下,都是立刻兑现。

        听到这话,李自成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个昏庸的明国皇帝突然一下变得这么精明起来了呢?

        本来的话,他在建国檄文中都有帮昏庸皇帝说好话,谴责贪官污吏,从而给他的追赃助饷提供合理性。结果没想到,昏庸皇帝不昏庸了,这岂不是等于自己都认可那个皇帝!

        这么一来,让手下人又怎么想?

        想着这些,李自成觉得有些头疼了!

        最终,他秘密召见牛金星、宋献策等心腹商量这个事情。

        辽东巡抚黎玉田听到手下禀告,当即匆匆迎出。

        牛金星一听,心中痒痒,立刻进言道:“既然要放弃晋地,不如把晋地的粮草都带走,教那皇帝夺回晋地,却要为晋地百姓粮食而忧心。如果出现饿死人之事,我们便可借机宣告天下,皇帝其实还是之前的皇帝没变!”

        一时之间,全军士气高涨,求战之心火热。

        听到这话,李自成略微有点犹豫道:“如果我军东进,那晋地怎么办?孤要留多少人马才能守住已拿下之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