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接兵(1 / 2)

加入书签

第114章  接兵

        这才是春末初夏,离秋收还早呢,就没有粮食的话,有点难以想象。

        保定的地方官也是好奇,如果这个点都有饥荒,那太原那边今年就有难以想象的大饥荒了!

        贺珍听了,露出一点愤怒之色说道:“据那信使交代,似乎是李贼大军离开太原的时候,把太原的粮草都带走了!”

        李自成的军队,每控制一个地方,都会追赃助饷,哪怕是投降的那些地方,也是会追赃助饷,区别最多是强度的大小。

        如此一来,本来当地富户肯定有存粮,但是追赃助饷之下,粮食财富都会被李自成军队搜刮。如果再分之与民,那没什么好说的,可如果把这些都带走的话,可想而知,就等于是把地方上刮干搜净,地方上的人铁定会遭受饥荒!

        震惊之下,崇祯皇帝当即下旨带信使,亲自审问。

        结果这一问之下,基本上就把事情给还原了。

        原来这里面是好大一个陷阱,等着他去踩。结果没想到,他惦记先打败李自成的偏师,就回师北直隶而没有南下,幸运地躲过了这个陷阱。

        留守太原那边的李自成军队,已经几次派信使求援,但是都没有音讯,似乎是不理不睬。

        听到这个真相,邵宗元等人都是大惊失色,随后转为愤怒,纷纷痛骂李自成的残忍无道。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震怒道:“传旨天下,公告此事,朕可赦其他被逼无奈而造反的贼人,独不赦如此丧尽天良之贼首!”

        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因此,王永吉听了,便立刻询问道:“如何不可?何以不可?”

        他至今还震惊于大明皇帝的神力,可以说,大明皇帝是他最为佩服的人了。

        想着这些,王永吉有点意动了。

        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刘芳亮军中的杂牌军,是刘芳亮从太原一路进攻北直隶的路上收编的朝廷官军。也是如此,他们才会在见势不妙时就选择放下武器投降。

        吴甘来看向他,马上解释道:“前些日有锦衣卫校尉经过居庸关,是从山海关那边返回的。算算时间,山海关那边该是知道陛下在晋地征讨贼人,可如今贼人却到了京师而又不见陛下,下官怕山海关那边会被骗!”

        他在满清那边有很多认识的人,多次收到清国皇帝还有他的那些亲朋给他的信,早就知道清国对关内其实是有野心的。

        对此,崇祯皇帝不由得也是感慨,做事还须堂堂正正为好,否则一旦阴谋败露,则必会反噬。

        这边无奈,便派出信使,急赴京师问情况。

        至于刘芳亮的嫡系老贼,大都是有强烈的抵抗意愿而被杀,又或者见机不妙不愿投降,便跟着刘芳亮逃跑。因此,三万俘虏中的老贼不说没有,肯定是很少的。

        而这一次,李自成怕谣言被揭穿,就给了很短的期限,不让他们有慢慢核实的机会,这就让他们都着急了。

        两天之后,一切准备妥当,吴三桂正要领军出发时,却突然得到夜不收报回去的消息,说围攻京师的流贼退了!

        这一下,他们就有点傻眼了!

        族人都在宣府巡抚手下过活,莫日根虽然不以为意,还是接过了书信,日夜兼程赶往蓟镇。

        特别是当今皇帝把粮食分给他们作为对比,更是显出来当今皇帝的仁慈,以及贼首的冷血。

        吴甘来在末尾也署了名,然后用印章在封泥上用印。

        朱敏泰一听,有些吃惊,当即问道:“怎么讲?”

        宋献策听了,摇摇头说道:“明国皇帝很可能是没去太原,过平型关,出紫荆关,便到了保定府的。”

        莫日根这新归化的五百骑兵,都是骑射了得,因此被吴甘来暂时当夜不收来用,刺探军情,打听消息。

        所有人都看着童逵行,就听他大声说道:“以下官之见,可效仿唐时向回纥借兵平定安史之乱的先例,派人向大清国求援,借兵剿贼,解京师之围!”

        <div  class="contentadv">        王永吉一听,顿时有点犹豫道:“清国乃是虎狼之国,这么做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一听这话,朱敏泰顿时脸色也变了。

        皇帝真以为领兵打仗是闹着玩的么?竟然真得领兵出京师去打流贼!

        那么多的名将名臣,打流贼打到后来怎么样了?基本上都是一个结局!

        只听王永吉表情沉重地说道:“大顺国的使者就在后衙等消息,诸位同僚,国事如此,敢问如何应对?”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当即北望京师方向。保定战败的消息,估计明天会传到他那边,太原阴谋的败露,他也迟早会知道,到时候,不知道他会是个什么想法?

        只是这么一想,崇祯皇帝又下旨,全军尽快完成休整,定于明日一早出发,赶往接应周遇吉那边,实施关键的第二步作战计划。

        皇帝那边,临出发前,有给他旨意,处置逃走的晋商,安置归化的这些蒙古人等等,因此他是最清楚前线情况的。

        他们不知道,李自成一开始是真心想打京师的。但是,就在他准备了两日,准备得差不多,想要攻打京师的时候,保定这边有一部分败卒是往北逃的,把消息带到了京师城下。

        王永吉有点恼羞成怒,因为他觉得了解当今皇帝,就凭他去领兵打仗这事本身就不靠谱,吃败仗伤亡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最是相信流贼谣言,并把流贼使者带来山海关开了这个会的。

        “你是说,他夺回太原之后,不管太原那边的事,又追杀过来了?”李自成听了,有点不理解,道,“就算如此,固关可不好打,孤事先怎么没收到一点消息?”

        一人双骑,蒙古人的天赋还能在马背上睡觉,就这送信赶路的差事,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难度。

        不过,流贼的追赃助饷之策,他们同样有耳闻,专门和当官的过不去,抄家都是家常便饭。投降流贼,万一流贼不认账了怎么办?

        当然,他们也考虑过,万一皇帝没死呢?毕竟眼下还只是流贼在说,又没有信物,虽然流贼主力从晋地跑来围攻京师,大概率是打败了皇帝的军队才会跑来。但是,皇帝真死没有,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这么想着,也就没理他,王永吉和黎玉田分别拿了各自的信看了起来。

        这一次,李自成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这个消息,首先在保定城传开,一时之间,群情激奋。

        众人闻声一看,发现是宁远总兵吴三桂。

        最终,他便站了出来,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一听有人开口,王永吉便立刻追问道:“那以你之见呢?”

        两个文官听到他的话,压根没理他,自顾自地很快写了两封差不多内容的信。

        就连那些被吸纳进京营的原流贼,也是震惊。

        ………………

        如今他手中兵力最为雄厚,哪怕他是武将,他的意见也是举重若轻的。

        次日临近中午时分,山海关内的辽东巡抚府大堂,主位上坐着的不是辽东巡抚黎玉田,而是蓟辽总督王永吉,满堂的文武官员,都在听他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