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迎驾(1 / 2)

加入书签

第188章  迎驾

        一进入泉州府,崇祯皇帝就能感觉出来,这里的百姓确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这里没有乱世的痕迹,没有在草丛路边看到白骨,没有看到断壁残垣的村落,没有荒废田地上的杂草;有的就是农民在田间劳作,村子里的鸡叫狗吠,还有小孩的嬉笑打闹,以及大人的喊叫喝斥声,真的是在外面很少见的。

        听到官道上的动静,小孩都会跑出来围观,也不怎么怕官军。大人也是旁观为多,甚至有不少自顾自去干活。民间对于官府的态度,也和其他地方有明显不同。

        九月的天气,在这福建最南方这边,真的很热。

        但是官道两边的水田中,都是金黄色的水稻,估计很快就要到收割的时候了。

        看着这一幕,就连方正化都忍不住对崇祯皇帝说道:“都是托万岁爷的鸿福,这天下已有太平的迹象了!”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摇摇头说道:“这不是拖朕的鸿福,而是有人罩着这里,没人敢动这里而已!”

        另外一边跟随着的阎应元听了,很是惊讶,当即问道:“陛下所指此人是福建水师总兵郑芝龙?”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说道:“是他,在这里,他的话比官府还管用。甚至可以说,这里的官府只有都听他的话才能当着官。”

        方正化一听,顿时就怒了,道:“好大的胆子,莫非是想造反?”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没生气,只是笑着说道:“乱世之中,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他的水师实力,天下第一,他就有这个实力让当地官府都听他的。看到没有,他对自己家乡的百姓也是不错,在这里很得民心。”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阎应元,吩咐他道:“水师的实力,确实是他最为厉害,这是毋庸置疑的。当初西夷前来挑衅时,他发出江湖悬赏令,各地的船纷纷加入他的船队,组建了庞大的船队把一向在海上横行的西夷船队凑得不得不给他交保护费!你要多看多学,朕希望以后的南京水师,实力要胜过福建水师!”

        听到皇帝的这些话,阎应元顿时感觉压力山大,不过说真的,他心中也有一些不服气。要是这个郑芝龙真的像皇帝所说这样,为何他就没听说过呢?

        这么想着,他便把这个疑惑说了出来。

        崇祯皇帝听了,只是呵呵一笑道:“他是从众多海盗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海盗王,而后被朝廷招安,利用大义名分继续扩张势力,不但打败了所有的海盗,也把西夷给打服了。他的势力,从倭国到南洋,整个海面上都要给他交钱才能行船,年入千万。但是,他做事又很低调,所以卿才会没听说过他。但是只要是走船做海贸的,就必然听说过他的大名!”

        顿了顿,他严肃了起来,又道:“郑芝龙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兵力更达二十多万!”

        阎应元听到这话,非常震惊,忽然之间就感觉,真的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想到在这偏僻之福建地方,还藏着这么一个厉害人物!

        也亏了是皇帝的锦衣卫刺探能力了得,要不然估计更少人知道这个郑芝龙躲在这里闷声发大财!

        不过方正化却是知道,这根本不是锦衣卫这边提供的消息。万岁爷能知道得如此清楚,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太祖皇帝托梦告诉万岁的。

        此时,阎应元在震惊之后,又从心底生出一股豪情之志,当即对崇祯皇帝奏道:“末将定然会努力,不让陛下失望的。”

        崇祯皇帝听了,看了他一眼,赞许地点点头。

        这个阎应元的主观积极性,在大胜关之战中就已经证明了的。他这么说,肯定是心中下定决心,要把南京水师带出来的。

        对此,崇祯皇帝也是有信心的,不说他知道未来的趋势,知道怎么给南京水师增添战船火炮之类,就只是郑芝龙这边,因为他是郑家的船队,那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多重用外姓人。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证明,郑家人中,包括最为有名的郑成功在内,其实水平都不行。郑家船队,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当然了,既然自己都穿越过来了,所有的一切,该改变就要改变。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心中也是有一股改变历史的豪情,当即用马鞭一指道:“走,且让我们都看看,这郑家水师如何!”

        他这边是刚进入泉州府,到海边的泉州府城还有两天的路程。

        ……………………

        晋江安海镇,任何人到这里,都会被一所宅子给震惊。这所宅子不是别家,正是郑芝龙的家宅,光是建造这宅子就花了三年又两个月才完工。

        一个特点是非常大,郑府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差不多是九万两千平方米,相当于后世的一个超大型小区了。

        郑芝龙这宅子的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

        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

        其豪华程度,能让所有人都为之咋舌!

        此时,在泰运楼的大堂内,有几个人正坐在这里议事。

        主位上坐着的,大概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相随和,始终保持微笑,似乎是个非常好相处的人。

        在他的左右两侧,还坐着几个人,年纪都是三十多岁,容貌有些相像,只是缺了那丝笑容,反而是耷拉着脸,明确传达出他们的心情其实很不好。

        只听其中一人看向主位上那人,大声说道:“大哥,如今是可以确定了,那鸟皇帝是冲着我们郑家来的了,怎么弄?”

        不用说,这个大哥便是郑芝龙了。而说话这人,则是他五弟郑芝豹。

        坐在另外一侧的,则是郑鸿逵,原名郑芝凤,听到郑芝豹的话之后,也是皱眉说道:“之前黄大人过来,我们郑家已经给出十万石粮食,又派船送去南京。可这皇帝还领兵南下,直奔泉州而来,不知是什么缘故?”

        坐他下首的郑芝鹏是郑芝龙的族弟,同样开口说道:“大哥,皇帝来我们泉州,基本上确定就是冲我们郑家过来,或者说是冲大哥来的,这到底是福是祸?”

        郑芝龙没有开口,郑芝豹却是转头看向对面,大声说道:“怎么可能还是福?难道你们还没听说么,这皇帝在京师宰了三个世袭国公,又在南京把那些勋贵都给收拾了,为了什么,不就图他们的钱?如今该是从哪里听说我们郑家有钱,所以又眼红了!”

        说到这里,他用手一指四周道:“就算他不知道,只要来了我们这里,一看这宅子,就算我们郑家没钱都会认为有钱了!”

        郑芝龙听到这里,终于皱了下眉头说道:“也是当初还年轻,不懂韬光隐晦才修建了这座宅子,如今也不可能毁去,这倒是个麻烦事。不说别的,光是那皇帝要较真的话,我们这宅子就逾制了!”

        大明朝对什么品级的官员住什么样的宅子,穿什么样的衣裳,都是有规定的,违反就是逾制!

        不过到大明朝中后期之后,已经没人把这个事情当回事,逾制成了司空见惯。不说别的,就连京师城里,也到处都是逾制的。

        不过郑家的宅子实在太大,逾制地也非常过分,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要是以前的话,福建这边是他郑芝龙说了算,就算是福建巡抚也得看他脸色,才能做好这个官。要不然,要是福建巡抚敢找他麻烦,他都不用出面,就能制造一些事情让当官都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那时候他怎么逾制,只要不是造反,就都不会有事。

        可这一次,是皇帝竟然破天荒地跑来泉州,这是做梦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可以拿捏普通当官的,这皇帝还怎么拿捏?

        如果说,这皇帝是个庸才,那他也不怕。毕竟大风大浪过来的人,有的是手段招呼,也能糊弄过去,甚至还能讨好到皇帝,让郑家更上一层楼。

        可是,这个皇帝,以前还下过多次罪己诏,本来以为就是一只病猫,结果没想到,从去年开始突然就发飙,这才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这是一头猛虎!

        更不用说,就在前几个月的时候,声势极其浩大的贼军,竟然就被皇帝亲自领军给平了!

        这等赫赫武功,说真的,当初郑芝龙自己都判断错了,还以为当今皇帝会完蛋呢!

        如今,这样一个皇帝在南京之战后,放着诸多事情不处理,竟然直奔福建!来福建也就算了,竟然还直奔泉州!

        到了这时候,郑芝龙才感觉到皇帝是冲着他来了!

        虽然他有些想不通,皇帝为什么冲着他来,但是这已经是事实了。

        想着这些,郑芝龙也有些头疼了。

        结果没想到,就听到郑芝豹有点恼怒地说道:“要是皇帝敢对我们郑家动刀子的话,大不了就灭了他,重新回海上得了!”

        说完之后,他想了下,还补了一句道:“这里是我们的地盘,而且那皇帝好像就只是带了一千多人而已!”

        其他人听了,都没接话。

        皇帝对于有钱人下手这事,经过几次事情之后,其实是可以明确的。但是皇帝要真对郑家下手的话,那自然不可能不反抗。

        可是,杀一个皇帝,那绝对和大明朝是不死不休的。只是区区郑家,就算如今海上无敌,可以后呢?只要大明朝还在,郑家迟早会被朝廷剿灭的!

        以前可是有过,大明朝的海盗在沿海混不下去,最终跑去南洋建国称王,结果还不是朝廷派了水师过去剿灭掉了。

        郑芝龙想了下之后,便看着几个弟弟说道:“我们全家先搬去老家那边,至少那边的宅子比较普通,不至于那么显眼。先看看皇帝是什么意思再说吧,应该不至于对我郑家喊打喊杀的!”

        他老家在南安,在泉州的北面,沿着蓝溪逆流而上能到。

        他一旦决定了,几个弟弟都不敢反对。

        此时,他想了下又说道:“另外,有些太显眼的东西,都赶紧收拾收拾,不在朝廷编制中的船只,碍眼的,都去其他港口停靠。总之,一切等皇帝走了之后再恢复原样!”

        听到这话,郑鸿逵便问道:“大哥,那船坞那边怎么办?”

        郑芝龙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艘。这是属于郑家私人的,可不在朝廷编制之内。

        郑芝龙听了,想也不想道:“先停工,船只先拖走,船坞先掩盖下,实在不行,就放几艘渔船应付下。当今皇帝该是不了解海事的。”

        郑芝豹听了,嘟哝道:“真是麻烦!”

        郑芝鹏听到这话,当即附和道:“那可不是,皇帝出宫,前呼后拥,劳民伤财,所以但凡皇帝喜欢出巡的,肯定是要祸害地方的主!”

        郑芝豹一听,又想再说,却没想到,郑芝龙忽然冷声喝道:“够了,从此刻起,都对皇帝放尊重一点,就两天时间了,改改你们的习惯,把皇帝放在心里尊重,否则要是在皇帝面前说走了嘴,谁也救不了伱们!”

        不得不说,他很谨慎。

        郑芝龙不是用商量的语气,他的几个弟弟不管是不是不以为然,都答应了下来。

        随后,他们又开始商量具体的接驾细节。总之,不能让皇帝发现他们太多的东西,能把皇帝糊弄走就糊弄走。

        正在讨论呢,忽然,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很快地,一群人便走入了大堂。

        “爹!”

        “爹!”

        “大伯!”

        “大伯!”

        “……”

        郑芝龙闻声看去,却见是他的几个儿子,还有他的侄子,都是一脸兴奋的样子,便眉头一皱喝道:“你们来干什么?”

        为首的年轻人,该是二十出头,听到他的话,一点都不怕,反而兴奋地对郑芝龙说道:“爹,听说皇上来我们泉州了,我们得赶紧商量接驾的事情!”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成功,郑芝龙的大儿子,此时名叫郑森。

        原本他被他爹送往南京国子监读书,又拜师有名的大儒钱谦益。结果没想到,号称百万大军的贼军要攻打应天府,便奉父命回到了老家,名义上过年,其实是避兵灾。

        结果消息传来,说皇帝驾临南京,并且以区区五万兵力就打败了百万贼军,这让郑森不由得非常惋惜,不能目睹这史上最伟大的战事!

        本来的话,他早就想回南京了。但是他爹不允许,就只能继续在泉州憋着。

        结果又没想到,威名赫赫的皇帝竟然要来泉州了,顿时他叫一个兴奋,立刻和他的亲弟弟以及堂兄弟跑来他爹这边了。

        对刚二十一岁的郑森来说,最是崇拜英雄的时候。更不用说,这个英雄还是皇帝,战绩就仿佛是传说一般,又是那么的让人向往。

        阵前单挑,降服贼将;又是阵前单挑,神箭无敌,活抓奴酋……

        每个事迹,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传说中才有的事情。

        战神一般的皇帝,竟然有可能要亲眼见到,不兴奋就怪了!

        他如此,他的那些弟弟也都是如此!

        原本大堂内有些阴郁的气氛,被他们这些年轻人一冲,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什么喜事呢!

        此时,郑芝龙一见他们这些年轻人的样子,顿时就气得冷声喝道:“看看你自己,都是孩子他爹了,做事如此不稳重,何以成大器?”

        郑森是崇祯十五年春结婚,并于十月有了他大儿子郑经。此时,已是崇祯十八年九月,儿子都满三岁了。

        此时,郑芝龙一发飙,原本热烈起来的大堂迅速冷了下来。

        郑森却是不怕,只是收了兴奋表情,郑重地向郑芝龙一礼道:“父亲,孩儿已是孩子他爹,当能和父亲商议迎驾一事否?”

        郑芝龙:“……”

        对这个儿子,他寄予厚望,但是他又发现,这儿子和他完全是两个人。

        他在郑森这个年纪的时候,不但早就赴香山澳找他舅学做买卖,更是东渡倭国,已经拜海贼王李旦为义父,并成为他的得力干将了。

        可反过来看看这个儿子,说真的,郑芝龙是有点失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