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一起封妻荫子(1 / 2)

加入书签

第203章  一起封妻荫子

        夔州府沸腾了!

        当今皇帝犹如天降神兵一样降临,在两军阵前直接打杀了贼首八大王,降服了整支贼军!

        城外被贼军抓来的百姓不用死,坚守夔州府城的将士也不用厮杀,皇帝领着大军到达,蜀地眼看着就能太平了!

        这么多年了,一直是乱个不停。

        大部分人都厌倦了战乱,厌倦了朝不保夕,就想着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如今,好像是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了!

        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神勇盖世的当今皇帝。

        很自然地,夔州府的上空,最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吾皇万岁……”

        朝廷官军开始接管城外的大西军军卒,跟随崇祯皇帝而来的部下,对于这些已经驾轻就熟,甚至都不用崇祯皇帝操心,只需要把最后结果禀告上去就成。

        而李定国则挑选了一千人,然后向崇祯皇帝辞别,立刻赶往重庆府那边。

        夜幕降临时,夔州府才总算安静了一些。

        在知府衙门大堂内,崇祯皇帝还在处理政务。

        陕西的高桂英、田见秀等人来信,在信中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他们相信朝廷会善待投降的他们,但是他们要求,不要让他们去打李自成,如果崇祯皇帝答应的话,他们就无条件投降。

        没有提更多要求,也是高桂英和田见秀的高明之处。如果他们提出一二三什么之类的多少要求,那就有可能惹得皇帝不满,不答应的话,就只有兵戎相见。

        但问题是,如今的他们,并没有本钱来抵抗朝廷大军。虽然说抵抗会造成朝廷军队的一些困难,但是最终,肯定是被朝廷镇压的。那么做的话,就属于损人不利己了。

        当然,让高桂英和田见秀不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最关键原因,还是他们相信崇祯皇帝不会处置他们。

        田见秀不说,高桂英其实已经有和当今皇帝打过几次交道的。

        第一次,是在前年的代州之战,她就亲眼见识了皇帝的仗义和爱护部下的心思。只是区区一些诈降的手下,还是刚投降过去的,皇帝就想尽了办法去救他们。

        这样的皇帝,以前真的从未见过,由此可见,绝对是个好皇帝!

        第二次,就是真定之战了。皇帝的武勇,她见识到了。同样的,皇帝释放了家小营,表现出他在这种情况下都遵守诺言,说放是真的放,就是想要赦免天下被迫造反的人,早点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

        再然后,她的弟弟也在御前效命,并没有什么不妥。

        如此种种,最终高桂英就决定,只提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要让他们去打李自成。

        对此,崇祯皇帝当然是没有意见的,也理解他们提这个要求的想法。

        这不,坐在大堂内,他就是要处理这份书信。

        想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便提笔写起了处置意见。

        第一,同意高桂英、田见秀的要求,不会让他们攻打李自成所部。

        第二,陕西等大顺军控制的地方,已经建立地方行政体系的,按照原本大明朝在当地的行政体系进行平移,大顺官员继续任职,治理地方,但是转为大明朝官员,在吏部挂名留档。

        第三,这些大顺军控制的地方,非地方行政体系,全部撤销,所有人员等待皇帝后续处置。这也就是说,什么皇后啊,绵侯什么的,都不承认。

        第四,所有大顺军军队,都要接受朝廷整编,重新安置;大顺军控制的地方,该派驻军队的,比如边关,固原等军事重镇,得由朝廷军队驻扎。

        第五,大顺军中如果想解甲归田的,一律放行;想要从军为国效力的,朝廷依旧会接受,不会受歧视。

        第六,所有大顺军的地方,都和朝廷官军进行和平交接,库房封存,田册移交。

        第七,大顺军这边如果同意,便和首辅那边进行接触,完成这份旨意上的内容。

        写完之后,崇祯皇帝便看向大堂上站着的那位,已经私下被方正化教导过的张天琳,微笑着说道:“朕同意陕西方面的投降要求,给他们写了回信,还要你再跑一趟,把陕西的事情处理完。”

        张天琳一听,连忙回答道:“没问题,陛下……”

        说到这里,他忽然察觉到了什么目光,看过去发现是方正化,顿时吓了一跳,想起什么,立刻改口道:“末将遵旨!”

        崇祯皇帝见了,微微一笑,又转头看向方正化道:“把这份旨意的内容再抄一份,送给首辅,让他和陕西那边接触,妥善交接。等朕平定了蜀地之后便会去西安!”

        “奴婢遵旨!”方正化听了,立刻恭声领旨。

        交代完了之后,崇祯皇帝又看向张天琳,带着微笑说道:“干得不错,朕很满意。等这次差事办完之后,朕封你为御前直属标营参将,随朕征战天下!”

        在固关的时候,张天琳就表达过想要跟随皇帝打仗的心思,崇祯皇帝记得,因此就准备把他带身边。

        说到这里,他补充一句道:“立下军功,朕再封赏你!”

        张天琳听得很是欢喜,终于如愿以偿跟着盖世猛人了,连忙谢恩。

        随后,崇祯皇帝自然也是关心整编的情况了。

        夔州府这边的大西军,大概是十万人马,不过皇兵只有五万左右。张献忠把他的军队分为皇兵和里兵两种,皇兵就是野战部队,里兵是地方军队。

        三天时间的整编,只挑选了其中两万人马加入了京营,分散到京营各部中。其他大西军,暂时驻扎在夔州府,等蜀地其他大西军再一起整编。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崇祯皇帝便命令吴三桂为主帅,领本部人马,并惠登相、马进忠所部所部收复夔州府全境,并在投降大西军的带领下,前去接收保宁府,由北方一侧前往成都,张天相继续坐镇夔州府,而张天琳则通过蜀中小道前往陕西不提。

        至于崇祯皇帝这边,则领着剩下的京营人马,并曾英等川中将领,水陆两路,浩浩荡荡地往重庆进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