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人才出山(1 / 2)

加入书签

第212章  人才出山

        崇祯皇帝这次领军沿运河南下时,不再是像上次一样不打旗号,因此,沿途州府百姓皆知道,皇帝又领兵出征了。

        沿途的官员,也纷纷赶到运河边觐见。

        崇祯皇帝也不急着赶路,听闻地方官府的奏报,也会询问各地情况,特别是农事民生之类的。

        山东这边,首辅范景文领着五万京营分散剿贼之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大小毛贼基本上都清理掉了。甘薯的推广,也已经被广大百姓接受,在收获之前的几个月,粮食缺少的时候都会用甘薯代替,吃法也开始多种多样。

        可以说,山东这边的粮食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当然,之所以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这个粮食问题,最为关键的,其实还是打到了山东的最大地主,曲阜孔家。

        孔家的田地,全部收为官田,然后分给百姓种。第一年,是免赋税的,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百姓的积极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全部农田的种植,所得粮食也归他们自己所用。

        第二年开始,要收赋税,那也是按照官府规定的赋税收取,而不是看地主老爷随便定下的收租比例。对于种地百姓来说,负担也是大为减轻的。

        全国范围的丈量土地,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要想全部完成,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更多的制度革新,都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这也是这段时间内,崇祯皇帝更倾向于自己领兵出征,先把贼寇给平定了再说。

        当他领兵到达扬州府时,受到了当地百姓最为热烈的欢迎。

        运河两岸,自发地聚集了百姓前来欢迎,这是上一次救灾留下的情分。

        史可法自然也来觐见,给崇祯皇帝禀告上一年的盐政事情。

        盐田法并不复杂,推广之后食盐产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因此盐价非常低,但是架不住销量大,因此光是去年一年的销售食盐所得,就有两百万两之多。史可法还预计,今年只会更多。

        并且他还向崇祯皇帝禀告,扬州这边还制作销售精盐,价格会高上不少,利润更高,销量也是不小的。

        对此,崇祯皇帝很是欣慰,当即肯定了他的做法。

        在保证了百姓最基础的需求之后,进行分层销售,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这个史可法,领兵打仗不行,但是遵旨做事,还是可以的。

        离开扬州之后,崇祯皇帝到达南京,在这里却遇到了糟心事。

        先是有百姓拦路告御状,说当地官府不作为,纵容恶吏欺压乡里,横行不法。

        而后便是地方官诉苦,说他们实在不敢管,往上报,也没个结果。

        崇祯皇帝便在南京停留,不得不专门处理这个事情。

        之所以最终闹到了御前,还是和皇帝的态度有关。

        那些伤残退伍的军人,多在京畿之地和南京这边安置到地方衙门为多。

        这些原本当兵的,大都是没有文化,甚至有不少人是从流贼招安然后征战沙场的时候负伤不得不退出军队的,江湖习气还在。

        虽然说大部分人安分守己,但是也有一部分凭借皇帝重视他们,就从犯小错开始,慢慢地横行衙门,横行当地了。

        地方官不敢得罪他们,就连上级衙门,包括南京守备太监听说了之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也很容易理解。皇帝震怒之下,肯定是要杀一儆百,处置下这个群体的。

        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虽然这些情况事实具在,也容易想得通,但是他还是专门逗留了将近半个月,不但派锦衣卫小微出去调查,也严令南京镇守太监查清各项事情的来龙去脉。

        因为这个事情,是关系到军队福利之一,是崇祯皇帝的基本盘,哪怕是依法办事,如果对军队动刀过多的话,也会让崇祯皇帝的基本盘没有以前那样牢固的。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经过半个月时间的调查,崇祯皇帝基本上明白了有关伤残军人这个整体情况如何?

        说起来,其实还是利益之争。

        衙门办事的吏员,衙役这些,以前基本上是世代相传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

        之所以是当地人世代相传,也是因为当地人熟悉当地情况,处理各种事情都能熟门熟路。

        如今,皇帝下旨,以后的这些活,都会由伤残或者退伍的军人替代,并且以前属于劳役部分的以后也不属于劳役,会有俸禄。这就等于动了原本当地人的利益,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

        但是,这是皇帝下旨,他们明面上是没法反抗的,就只能是来阴的。

        比如说,他们大都是地头蛇,先用手段让那些伤残军人难做事,然后再去结交,酒肉朋友很容易让这些人把他们当真正的朋友。不知不觉间,通过言语之类引诱他们犯错,引起公愤。

        那些地方官其实也不喜欢皇帝这个革新,因此对于这种事情,哪怕是知道了也会故意纵容。

        明面上,压根没人和皇权作对,但是造成的实际结果,就是这些伤残军人到地方之后,大都为祸一方了。

        当然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和伤残军人的素质有关。

        不但是他们身上还有江湖习性,招安前的一套会表露出来,还和他们基本上都是目不识丁,在平时办事上要当地地头蛇的帮助也有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