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思想(1 / 2)

加入书签

第228章  思想

        但是,不管如何,自古以来,在婚姻大事上,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很多人都是在进洞房的时候,才能看到另外一半到底长得咋样?

        因此,虽然此时的崇祯皇帝威势很大,又是皇帝,可说出这样的话,依旧是太过夸张,以至于周皇后依旧是皱着眉头,显然并认同。

        也就是当事人,太子朱慈烺和坤兴公主是兴奋的。作为年轻人,当然希望自己挑选另外一半。要不然,也不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流传等等。

        事实上,在明末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这样的风气了。

        秦淮十二艳中自己择婿不算的话,那汤显祖的《牡丹亭》之类,也已经流传了。当然,虽然他创作《牡丹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反应当时科举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多少也是有一些和婚姻相关的苗头了。

        明末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有很大的解放,各种思想都开始涌现,甚至连虚君这种提法都有。

        崇祯皇帝如今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除了辽东建虏没有平定之外,就国内而言,战乱基本已经平息。因此,他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新旧思想观念的冲击,就必然会是存在的。

        为什么很多科学技术,或者说科技产品并不是出现在东方?不是说东方人不够聪明,而是思想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东方的读书人都是钻研四书五经为当官。当上官之后,就是混官场,讲得是人情往来,甚至不少官都是有幕僚或者师爷,由他们来处理具体事务。

        试想一下,掌握权力的是这样一批人,那社会的风气又怎么可能会推动科技的进步?

        不可否认,明末确实有一批科技上的人才,包括农学,医学,物理学等等都有。但是,这并不是主流。

        比如宋应星这类,那是在官场失意,连续考不上进士,心灰意冷才会去关心技术的。

        因此,崇祯皇帝要实现大的变革,推动大明朝的科技进步,不可避免地就要推广新思想,冲击到旧有的思想格局。

        而婚姻大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刚好天下最尊贵的太子和公主都过了原本该结婚的年龄,崇祯皇帝便临时起意,放开他们的束缚,引发全天下的讨论,冲击原有的意识形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再推进其他以前从未有过的制度和做法,就不会显得突兀,能分散一些阻力。

        因此,他看到周皇后似乎还很有意见时,便又对她说道:“婚姻乃是大事,让他们先去选意中人。但是最终娶还是嫁,不还是要我们来帮他们做主。我们已经耽搁了他们两人的婚事,就算是对他们两人的补偿,就这样说定了吧!”

        周皇后听到这话,看看两个早已成年的子女,心中也觉得愧疚,最终点点头说道:“陛下已有决断,那我自然不会反对了!”

        要是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喊出婚姻自由,自由恋爱,那就是步子迈得太大,铁定会扯到蛋!

        只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却又留有余地,就能减少很多阻力。

        相信以后有太子和公主的榜样在,最终在洞房才能第一次见另外一半的情况必然会减少很多。这个措施,也肯定会赢得年轻人的拥护!而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不过,当崇祯皇帝在文华殿议事时公布这个消息时,又一次引起了群臣的反对。除了一些俗套的反对理由外,还强调一点,说太子妃事关重大,如果任由太子出去找的话,在外间的女子多是粗鄙或者风尘女子,如何能为太子妃?

        按照他们的意思,还是要各地选妃,然后层层选拔之后选出最好的太子妃。

        崇祯皇帝听了这个理由之后,却是笑着说道:“今时不同往日,看来你们在京师久了,都不知道各地的变化!”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不少臣子就闭嘴了。做官么,当然是京官最好,去到地方,就算是封疆大吏又如何,品级最高的,始终是在朝堂上。

        不过这个念头才起来,他们忽然就愣住了。以前确实是这样,可如今,大明首辅可是坐镇在云南,另外一个皇帝信任的辅臣则领兵在灭洞吾的东吁王朝!

        他们在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如今我们大明朝有女兵,也有女人封爵,更有石柱王。你们是不知道,石柱王所到之处,当地的女人都是风闻出动,以观石柱王风采。“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如今我大明朝深藏闺房的女人,可是不常见了!”

        他当初在石柱见秦良玉的时候,其实就有和秦良玉沟通过,让她去游历各地的时候,也注意鼓励女性,而不是躲在自家屋里一直不出门。

        不得不说,秦良玉对于朝廷是真的忠心耿耿。如今的她,是打不动仗了,但是这个事情却是力所能及.因此,她每到一地,都不介意女性提出的一些要求,和蔼面对,甚至还有言语鼓励,说些巾帼不让须眉的话,而她本身又是这句话最好的佐证,因此非常有效果。

        不要看崇祯皇帝这几年一直在领兵打仗,但是有不傻哦事情其实真的是变了。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又补充说道:“以前的选妃,难道都能选出贤妃?这个答案,相信你们自己心里有数。这个事情,就这么决定了,诸卿无需多言!!”

        这也是因为他是皇帝,儿子娶媳妇的事情,也是国家大事,要不然,还能有其他人插嘴的份?

        事实上,要让这些当官的反对的话,他们要反对的东西多了。

        比如说举办什么行业比试,太子出京游历,封女人爵位等等,这些都和以前大不一样。

        只是崇祯皇帝在十七年初时,杀得人头滚滚,比如说那三个国公,说他们想要造反,其实没人能信。也就是他们有私心,不能急皇帝之所急,顾自家不顾朝廷而已。

        这样的心思,大多数人都有。如果为自家的事情去坚持和皇帝作对,信不信皇帝会杀人抄家?

        他们相信,当今皇帝是真能做得出来的。特别还领兵打仗这么多年,威望这么高的时候,动刀子这种事情,说不定比以前更有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