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成本控制(1 / 2)

加入书签

第76章  成本控制

        见过新路,也了解到兄妹五人的诉求后,陈古勋没有耽搁,直接来到议事大厅,将五人的诉求报告给了族长。

        大厅内,陈万舟抚着胡须,面色沉着:

        “需要灵田做实验?”

        “他们是这么说的……”

        紧接着,陈古勋便将青玄当时的话语重复了一遍。

        听完其中的缘由,陈万舟眯着眼考虑了片刻后,不由的颔首赞同。

        “这样啊……也行!那咱们就先在丰登谷划一片地方给他们,看看他们能折腾出什么好东西。如果成果还不错的话,就是那五十亩灵田都划给他们也不是不行!”

        “那我就代他们谢谢五叔了!”

        “不用!都是为了咱们陈家!”

        陈万舟摆了摆手。

        如果陈青玄他们真的在灵植一道上取得了什么好的成果,那得益的还不是他们整个莲湖岛陈氏?

        至于现在的这些灵田,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些投入罢了。

        根本不值一提!

        要知道,他们陈家现在可是有着七百亩灵田,未来,甚至还可能有七千亩,七万亩,这么多的灵田,产量只要稍稍提升那么一两分,那利益就已经很可观了。

        更别说提升的更多了。

        跟那比起来,现在的这些投入真的只是微乎其微。

        再者说了,哪怕青玄他们将来没有弄出什么好的成果,但至少也可以积攒一些经验嘛!而且过程中,他们还将修为给提升上去了。

        这不管怎么算,他们都不会吃亏!

        再考虑到青玄他们走上了新路,也不再需要消耗族中的丹药,陈万舟答应的更加干脆。

        就当……就当这是提供给几人的修行资源吧!

        想罢,族长大人也不再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至于其他几人的诉求,你直接看着办就是,咱们就不用商量了!”

        “好!那我待会儿就去找一下十九妹,让她吩咐下去。”

        对此,陈古勋也没什么意见。

        确实,除了灵田以外,其他的都是小事而已。

        不过就在他准备出去之时,却突然想起五侄孙的诉求,他眉头一皱,问询到:“五叔,咱们的灵石还能撑多久?”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参悟方法有了,法术心得有了,应对外界的猜疑也有了相应的预案,可别到时候在灵石上翻了跟头。

        那样的话,他们莲湖岛的崛起速度可就要大受影响了。

        这,由不得陈古勋不担心!

        其实对此,身为一族之长的陈万舟也很清楚。

        甚至在这个计划执行之前,他就默默地核过其中的成本。

        按照市场价来计算,一瓶下品【回灵丹】的价格在八块灵石左右,每位族人每天消耗半瓶,也就是每人每天需要四块灵石。

        他们莲湖岛陈氏现存的族人共有一百四十一人,其中“存”字辈一人,“万”字辈一人,“古”字辈五十三人,“长”字辈六十二人,“青”字辈二十四人。

        除去目前不需要消耗回灵丹的“青”字辈和几位年岁很大的“古”字辈。

        预计会用《同道参悟法》修行法术的修士大约会有一百人。

        这么一来,光是【回灵丹】上的消耗,每天就需要五十瓶,合计四百灵石。

        修炼一年的话,就需要十四万六千灵石。

        这么多灵石,都能购买七枚筑基丹了。

        同样,这灵石数量也是很多散修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而这却是陈氏一年的花费。

        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但,这些灵石还真的不得不花。

        毕竟有了大成境的法术,不管是炼丹炼器也好,还是种田灵厨也罢,都能将其中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大截。

        到时候,这些投入进去的灵石都可以翻倍,甚至十数倍的挣回来。

        甚至,哪怕是那些专职战斗的族人,也可以通过大成境的法术获得更高的战斗力,更强的保命能力,从而有着更高的狩猎产出。

        所以,哪怕陈万舟、陈古勋等族中高层知道这项计划花费颇大,也没有人丝毫反对的意思。

        现在的问题是,族中的资产到底能撑到什么时候?

        对此,陈万舟的回答是:“【回灵丹】的材料咱们可以承担一半。所以算起来,咱们大概还能撑个四五年!”

        “只有四五年?”

        陈古勋闻言,先是一惊,随后思量了片刻后,又点头道:“也确实只能撑这么久!”

        他们陈家的灵田大约五百余亩,不,现在是七百亩了。

        七百亩灵田,年产值大约是三万五千灵石。

        去除发给族人的贡献点,还有灵肥等成本,再去除平日里的消耗,所剩的余利大约只有两三成。

        也就是一年一万左右。

        灵田方面的盈余就这么多了。

        但是除了灵田以外,他们陈氏还有炼器、炼丹、制符、狩猎、紫云城的店铺和矿脉分成等多个盈利渠道。

        这些加起来,也可以有个一两万。

        这么一算,他们陈氏每年的盈余就在两万五千灵石左右。

        而花费方面,除了承担各位族人的日常所需,比如法器、灵丹、灵符、灵膳等等,他们还要时不时的塑造灵脉,晋升灵脉,甚至,还要和这次一样,去购买功法和法术秘典。

        所以别看陈氏建族已经三百余年了,但是手里的能支配的灵石还真的不多。

        最多,也就区区十来枚筑基丹罢了!

        当然,这些都是族中的公产。

        如果算上族人们的私产的话,那这个规模还得扩大个四五倍。

        别的不说,就陈青玄的那位七爷爷陈古庸,别看老人家基本没出过莲湖岛,也没什么手艺,但是如果把他老人家身上的各种法器、灵丹、灵符还有贡献点之类的都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个小一万灵石呢。

        也就是说,只要两代人的努力,就可以换取一枚筑基丹。

        如此财富,可见一斑。

        而这,其实也是陈氏族人得到筑基丹的主要方式。

        两代人供一个,或者父母二人直接供一个,给自己的后辈一个筑基的机会。

        至于是龙是虫,那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些,陈万舟沉吟了半晌后,又开口道:“老九,你觉得……咱们要不要削减一下【回灵丹】的供应年限?”

        “削减?”陈古勋不明所以。供应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削减?

        “对!削减!五叔的想法是:第一年咱们全力支持;但是之后,咱们就将支持的力度放低,比如只报销个五六成。”

        “五六成?”

        陈古勋先是一愣,随后若有所悟,“五六成的话,每年的成本在三万五左右,咱们差不多已经可以跟得上了。”

        随着法术境界的提高,他们陈家每年的产出肯定也会相应增加的,到时候,想来不仅可以填补空缺,甚至还可以有盈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