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多年的布局逐步开花结果】(1 / 2)

加入书签

ASML的总裁这次跳出来发表如此怪诞的言论,其实是看到了新微半导体就要攻克ArF光刻机了。

        这尼玛突破的速度有点快,真的被吓到了。

        如此下去,还能了得?

        光刻机这个东西,对于芯片半导体的重要程度那是真的重要,但说它的产业规模有多大嘛,其实真的不大。

        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也就只能养活一家光刻机产生,确保其过的滋润。

        因为研发成本搁那放着的,若是光刻机厂商多了,摊销不了成本,那会导致所有的厂商都活不下去。

        正因为如此,发展到现在逐渐就剩下一家ASML在搞光刻机了,其它厂商逐步退出舞台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玩家入局了。

        现在东方大国那边冒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整合了几乎全国最优的行业资源推出了一个新微半导体,技术进展之快,让ASML总裁彼得感受到了威胁,这威胁不是在当下,而是在将来。

        这个行业产业规模并不大,只有一家ASML刚刚好可以美滋滋的,但再多一家可就意味着原来那家要少吃很多肉。

        收入的锐减,意味着以后再研发新一代产品的时候,成本将难以摊销,这才是真正的痛点所在。

        彼得·伯纳德这厮最新的言论传回国内,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很多大众网友看的直呼舒服了,更有人直接翻出了就在上半年大基金落地的时候,ASML总裁当时也发表过言论。

        方鸿带着一丝满意的笑容,自顾自的点头说道:“好,多年来的投入布局,现在都开始逐步开花结果了。”

        其它厂商还不太敢向九州蓝箭下订单,这个时候太需要从零到一的突破了。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如果天空之镜项目率先探测到引力波,那么这份科研成果就落地在国内,荣誉也在国内的学者,进一步就是在新城大学和宁兴庆团队手里。

        以前有年轻人想要进入基础科研,但是他的家境不太好,得考虑生存问题,以前的基础科研投入少,岗位不多待遇也不高,导致一部分本身对科研事业热爱无比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了国家整体的科研水平进步的。

        不只是相信爱因斯坦,更重要的是方鸿对前十记忆清楚着,2015年正是LIGO发现引力波的时间节点,之所以给宁兴庆团队下了三年期这么苛刻的要求,就是要赶在LIGO之前发现引力波。

        闻言,方鸿关掉网页顿时道:“差点忘了这个事儿,好啊,干得不错。”

        “成功泊入预定轨道完成组网,天空之镜项目的最后一部分也由此正式成功送入太空轨道,蓝箭五号也成功回收其助推器和二级推进器,首次商业发射大获成功。”

        天空之镜项目科研团队能够完成方鸿给他们定下的如此苛刻的条件,就算失败了方鸿其实也不会说什么,但能成功属实是不容易,换做外国的团队来做,从项目立项到目前实现组网,十年都未必能做到。

        这份荣誉代表了你的雄厚科研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我能够搞这设备,我能做到,我能发现,所以我最牛笔!

        当时他可不是这样的,曾在媒体上公开嚣张的称对东方大国的企业研究光刻机不屑一顾,甚至还扬言称,就算给你们完整的设计图纸,你们造不出光刻机来。

        天空之镜项目,即太空激光引力波探测系统,老美那边在地面搞了一个LIGO项目,也是探测引力波的。而“天空之镜”的原理大体上跟LIGO差不多,但绝对比地面更精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