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两年大治,华夏大国(1 / 2)

加入书签

第335章  两年大治,华夏大国

        元兴二年,冬月,还有零星的雪花飘落。

        燕京北郊,山坡上远远有火光和爆炸的声音响起。

        相对一百丈远的台子上,几道穿着官员衣袍的人影拱卫着中间一个身材高大的身形坐在上面。

        火器匠作的官吏正站在一侧接受询问。

        问:这次的改良感觉如何?

        答:回陛下臣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但需要更多时间。

        问:威力差不多了先将这批下放到神机营。

        答:回陛下,数量可能不多。

        问:威力不大,数量不多,但够响就行,朕不指望你们现在就造出多大威力的东西出来。

        答:谢陛下!

        ……

        那边的土坡上几个穿着红戎服,披着披风,头戴圆边帽的无甲士卒,冲刺几步,手中几个冒着火星的铁疙瘩齐齐抛飞出去,扔到前方一堵土墙后面,便是接连轰的几声。

        火光、爆炸,土墙纹丝不动,却升起大量黑烟。

        一身帝服,披大氅的苏辰坐在几个大将中间,烤着炉火,一边问道:“诸位将军感觉如何?”

        这里地位最高的,自然是李靖和霍去病,还有替换回来的张玉,可惜做为明将,他对火器并不熟悉,这里的一切,都是明成祖给的第三道令牌:柳升,这位神机营第一代统领所研制。

        苏辰还为他专门设立了两千人的神机营,以及五百马军。

        李靖放下热茶,笑呵呵的说道:“火器用途广泛,最近臣也在翻阅明成祖那本关于火器的书。”

        这两年来,起先是并不看好所谓的火器,随着那位明将柳升出现,一直停滞的火器终于有了一些突破,虽说在战场上应用,依旧不及弓弩,但最先开发出来的铁疙瘩,能让士兵携带,点燃、抛出,制造意想不到的爆炸声。

        “火铳成熟之前,倒也可让箭矢捆缚火药,取代寻常火矢,可惜火药产量极低,只能用在神机营,无法扩展到各军当中。”

        对于习惯掌握战场的李靖,很快看出这种东西将来的用途将会更加广泛,随后从苏辰这里借走了朱棣那本《神枪火器法》连日翻看,便有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吕布‘切’了一声,随后站起来。

        “某家还是习惯用自己的弓箭,火器也就给寻常士卒用用则罢了。”

        苏辰笑了笑,没有接下去,两年来,火器改进的效果不大,但延伸的空间却是十足的广,飞云港十五艘战舰,已经配备了火炮,不过锻造金属工艺尚不足以支撑爆炸,发射几枚就要停歇一会儿,避免炸膛。

        “走吧,今日就看到这里。”

        说了一句,苏辰起身掸了掸身上炉灰,朝身旁那官吏吩咐一句:“跟柳将军说一声,后面的就不看了,省着点火药。”

        “是,陛下。”那官吏小心退到一侧,目送皇帝,及一众将领离开。

        路上不时也谈及火器,吕布对于这个并不感兴趣,时不时跟霍去病说上两句,还邀对方到府里做客,霍去病连连摇头,他知道吕布什么心思,但自己却是没那方面的打算,就算有,他想要找的是一个温婉顾家的女子。

        “对了,今日好像是吕将军的女儿领军回城,咱们去看看如何?”

        苏辰在一旁听到提起吕玲绮,不由提上一嘴,这两年中原、草原、北地安定,但不代表没有宵小作乱,尤其草原上,总有几个小部落联合一起想要闹事,然后就被政抚司按了下去。

        但总是这样,让苏辰也有了火气,最近的一次他准备让铁佛或者铁牙去把那里屠了,不过吕玲绮将这差事接过来,吕布不放心,便让高顺跟着一起,马云禄也自告奋勇的加入进去。

        接连两月后传回胜利的消息,而今日便抵达燕京。

        众人拱卫着苏辰从北门入城,一路到达南门时,府衙已经将那边的道路清理出来,都动了起来,数百名差役全部出动,维持秩序,虽然并不是大战归来,但两年不曾厮杀,对于民风彪悍的北地来说,这点战事也能充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零星的雪花飘过街头,落在街边攒动的百姓身上,苏辰在车里换了便服,与同样换了常服的众人来到一家茶肆,看着下方街景。

        “四国之中,有女将怕是只有夏国了吧。”苏辰站在站在二楼的栅栏后面,笑呵呵的朝左右的吕布、李靖等人说道,“不甚太难的战事就让她们去打打也无妨,大的战事,还是要交给朕的将军们。”

        “女子统领军队,在军中有时并不方便。”李靖点点头,其实他并不赞成让女子上战场的,“尤其女子会乱发善心对战局恐有影响。”

        “哼,我家女儿可不会!”吕布双手环抱胸前,哼了一声。

        就在这时,下方街道,靠近城门那边有百姓的声音传来:“入城了!”

        紧跟着许许多多不同的人声都在呐喊:“来了来了!”

        “我看到大夏旗帜!”

        “……女将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