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天下如棋局,世人皆为棋子。(1 / 2)

加入书签

第242章  天下如棋局,世人皆为棋子。

        战乱,饥荒,苛税,天灾,人祸,单独分开,尚能苟延残喘。

        若一同发生,令人窒息,如炼狱般水深火热,民不良生。

        人只有在绝境的时候才能激发出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越了自然规律。

        同样的,也只有在真正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试着去找寻一点希望。

        他这一问,最为致命。

        而李星云这时也已经想好了自己要走的路。

        他不再呆愣,没有迷茫。

        直接站了起来,手中黑子重重落在棋盘中,冷声说道。

        “愿不愿的,可由不得他们!”

        弹射起两名白子,尽数收回手中。

        第一回合,二人平战。

        看着落在李星云桌面的白子,张子凡不急不躁,手拿扇子,退一步考虑道。

        “就算你本领滔天,能将世间不良人尽数救回,就能除掉李嗣源吗?”

        李星云提起身边美酒,随着张子凡话音刚落,咕咚咕咚几口痛快入肚,抹了把嘴后,重新放回石桌上。

        又重新拿了一颗黑子出来,利索放在棋盘中,说出自己对策。

        “我虽无法与之大军相抗衡,但若亲自领人,可暗杀之。”

        张子凡平静,握着白子的胳膊放在石桌上,淡定问道。

        “之后呢?”

        白子入局,自问自答着。

        “不良帅大仇得报,就算仍为你所用,就能天下大同?”

        扇子横空出世,重重敲击在棋盘上,震起一颗黑子腾空而起,稳稳当当的落在扇面上。

        李星云被问的再次愣在原地,看着棋盘思考良久,黑子也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落脚位置。

        紧接着张子凡的目光顺着黑子方向渐渐移动,最终得出结论。

        “取民者安,聚敛者亡,不良帅的老路走不通。”

        他看出来李星云已经入了袁天罡的局,如若不能及时把他拉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张子凡利弊分析到位,想让对方清醒过来。

        遂话锋一转,又继续道。

        “的确,他三百年功过难评,可唐灭后,他的霸道除了逼出来一个你。”

        眼神凌厉,脑海中浮现出来自己和李星云相识相知一路走来的全部过程,可谓是见证了对方的成长。

        他的变化,张子凡全部看在眼里。

        也正因如此,自己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更尽力的把对方拉出局外。

        “带来的唯有杀生,招寇,肥敌,危身,武功盖世又有何用?口服心不服的人还有多少?唐灭时不良帅的无力回天,还要再出现几次啊?”

        听着张子凡讲述,李星云心头一滞,意识到了自己已着了袁天罡的道。

        大唐覆灭,宫廷腥风血雨,看着惨死在自己面前的主子,就连袁天罡也无能为力。

        这些过往云烟如昨日经历,萦绕在心头,久久未消散。

        见状,张子凡继续苦口婆心的发出肺腑之言。

        “李兄,知强大者,不务强也!”

        令对方幡然醒悟。

        李星云轻笑出声,单手缚于身后,微微弯腰,想要归置黑子,却又不妥,移向其他方向。

        “李嗣源立身憍暴,事行倾覆,出手便要万千人性命。”

        可找了半天,也没有个合适地方,似随意一下,目光直勾勾的看着对方,同时询问道。

        “依张兄之见,又该如何?”

        张子凡淡定的坐在石凳上,取出白子,锁定目标,放下,给出自己见解。

        “定乱安民,百里之地能取天下,足以一人而己多。”

        李星云低头看着对方白子位置,若有所思的老实听着接下来的话。

        “这一人,便是伱李星云。”

        远景,两块儿绰约着竹叶影子的大石块儿缝隙中。

        李星云站于此,张子凡平静坐着,神色自若的向对方做出保证。

        “无论如今李嗣源把你说成什么,只要你这个天子还活着,我便有希望拉拢,东西南北各路王侯,群起反之。”

        画面一转,他已置身于黑幕中,以岐王为首的各路诸侯屹立于背后,信心十足。

        听的李星云眉头一皱,没有想张子凡竟然有此等想法。

        他弯腰,滑动着黑子,不可思议的看着对方,问道。

        “你要开战?”

        想到漠北大军虎视眈眈,觉得不妥,便说出背后隐患。

        “外敌定趁虚而入。”

        可张子凡并无此意,自然回应道。

        “不战。”

        白子放下,说出自己心里治国的大格局想法。

        以玄武山为起点,逐渐朝着四周扩散,一点点收复民心,得文武百官认可,统大同盛世。

        “但有了诸侯支持,玄武山下百里疆土,我们便能从此地开始,行政等赋,理发治人,辟田野,实仓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