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章之廿 岁考成文一日毕(2 / 2)

加入书签

        因南山学舍之前猜题成功,有就海禁政策进行过讨论交流,南奕稍稍思索,便自提笔写到:《论维系海禁政策之必要》。

        <div  class="contentadv">        与前世大明不同,大离王朝并不存在倭寇侵扰问题,其海禁政策,是真的在为民着想,避免危险。

        而且大离只是禁民间船舶下海远洋,本身并未轻视海运探索,不存在海禁会导致大离海运探索受限的说法。

        真要是放开海禁,商人逐利,为了探索海图,搞些小船就开始乱闯,反倒是平白添了许多家破人亡事。

        当然,申论策论,最重觉悟。

        政治觉悟不够高,答得再好,也难免扣分。

        对于海禁政策,离皇要是有心放开,早就在离京众人上书时便答应放开,也不至于推诿说容后再议,一路拖成了今年岁考「策论」题目。

        不过,单纯的支持海禁,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要想答卷出挑,还是得切中要害才行。

        而在海禁政策这块,要害就是:为何有人想放开海禁?

        只要摸清试图放开海禁者的诉求与立论依据,针对其立论所需的民众基础,给出其他满足民众需求的办法,消去放开海禁者的民心支持,夺其根基,自可成矣。

        南奕反向破题,运笔如飞,同样顺利答完。

        到了下午1点半交卷后,休息时间比上午长些,足有半个时辰,从1点半到2点半,还可以告假如厕。

        只不过如厕会有武安卒陪同,寸步不离地盯着。

        南奕没有如厕,只是伏在案上假寐,温养心神。

        岁考的四门科目,要在一天之内考完,即便是南奕,也略感到了一丝疲惫。

        其他普通学生,更是不乏心力枯竭者。

        好在到了2点半,第三门考试科目为「经义」,以填空题为主,突出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偶尔有些简答题,考校对不同经义融会贯通的程度,也不算太废脑力。

        南奕依着原身学识,不紧不慢地答题,自忖应该出不了多大错谬。

        到了4点半,又是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不过这一次,会有专人送来盒饭,供一众学子与监考官就餐。

        等吃完,来人收走餐具后,还会每桌都配上油灯,添油点灯,免得晚上昏暗不便答题——主要是教室深处不在窗边,随着晚间生起灰雾,难为天光所照。

        5点半,南奕摊开最后一门「文赋」考卷,先在考卷边缘写好姓名与学舍,接着看向题目。

        题干大意为:随着技术革新、百业更迭,大离民间将会有日新月异之变化,请考生展望未来,推演假想百年后的大离局势,或社会风貌,并在此基础上,作文一篇,不拘格式,不限文体,只要求千字以上。

        审题后,不少人都是眉头微蹙。

        今年岁考,不少人闭着眼睛都敢押题,说「文赋」考题定是与蒸汽技术引入有关。

        而眼下,题干上虽未明言,但又是技术革新,又是展望未来,其实就是在说蒸汽技术引入会带来哪些变化。

        但偏偏,题干要求推演百年之后,而非十年后的变化。

        若是单说蒸汽技术引入后的十年变化,大部分学子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甚至有门路者,还能直接照着北方坎朝最近变化来写。

        但是往后推演百年,就鲜有学子提前思之。

        一阵犹疑后,大部分学子都准备围绕一个点展开推演,或写交通出行方式之变,或写战争后勤形式之变,或写务工民众之壮大,或写格物教育之普及。

        毕竟,考试时间有限,诸学子仓促间,不敢细想太深。

        ————

        感谢「折子溪」打赏10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