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煌煌巨作,《本草纲目》。(求(1 / 2)

加入书签

第175章  煌煌巨作,《本草纲目》。(求订阅)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第三节课。

        江宁明显放松了许多。

        看着一众学子,江宁说道:“今天我们这节课讲一位医生,李时珍。”

        “相信大家也查阅过一些资料,知道李时珍是谁。李时珍是明代的一位医生,他只考中过秀才,没有中过举人,更不是进士,所以他也没有当过官,他就是普通的一小老百姓。或者说,比之普通小老百姓要好一些。但对于几千年历史而言,像这样的医生,也不会被太多的史官关注。”

        不只是这个世界。

        前世也是如此。

        前世史书上对于李时珍的介绍也没有太多。

        当江宁将一个表格例出来时,台下一众学子都是叫了一句。

        但光每一种本草,要将他彻底了解清楚,亦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江宁却是又讲了一个故事:“又有一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告诉李时珍,他爹吃了这江湖郎中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他去找他算账,郎中硬说药方没错。让李时珍给看看。说完把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李时珍抓起药渣,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告诉他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日华本草》的记载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仅仅只是听江宁的讲述,他们便知道,这是一部宏篇巨作。

        很多时候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进而出错。

        <div  class="contentadv">        “那就写一本书,将前人的错误指证出来。”

        可是。

        也许李时珍并不是医术最高明的一位医生。

        27年虽然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

        “李时珍先生用了多少年时间创作这一部作品?”

        “又有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纵身翻越柜台,请李时珍诊脉,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说到这里。

        这一部作品就像徐霞客游记一样,如此的光芒璀璨。

        看起来。

        更不用说。

        不等众人回话。

        确实。

        因为担任过御医,所以有一些介绍。

        可是。

        明代不但没有互联网,整个的交通与信息传递都非常困难。

        但27年,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

        现在有多少医生,不但没有责任感,而且医术也不见得高明。

        这位同学摇了摇头。

        “那这本书在哪?”

        江宁说道:“不过虽然如此,李时珍却是毅然挑起了这样的一幅重任。他准备修一部时代最为完善,最为准确,最为系统的一部本草类医书。为了更为方便传播,也更容易大家记忆。李时珍打破了自上古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大类。”

        江宁点头:“但明代可没有互联网。”

        这也是为什么古书上会有不少出错的地方。

        “我的天,这也太庞大了吧。”

        每一个元素,哪怕穷其一生都没能完全研究得透。

        有的。

        不只是一辈子。

        当江宁讲到李时珍为了检验草药的特性,竟然亲自尝试时,众人对于李时珍便佩服起来了。

        每一类下面的本草,又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等等。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将碰到的这一些情况发到网上,让行业内进行纠正。”

        “这个是好的。”

        江宁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表格。

        “27年!!!”

        众人还真想不到太多了。

        在各部之下,则是分类。

        但对于江宁来说。

        他的价值比之《徐霞客游记》还要大。

        这也是不少人查阅资料,对于李时珍的初步印像。

        不过史料当中,也仅仅只写到这。

        但笑过之余。

        同样也是值得众人尊敬的医生。

        一众学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别看元素周期表只是按上面分类,介绍了一系列的元素。

        上述李时珍这一些经历,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说到《本草纲目》,这又是一个故事。

        但李时珍,就是要将这种不可能化为可能。

        或者说,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好吧。”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明代不比我们现在。我们现代只要有互联网,有的只是一搜,一切都出来了。可在明代,交通如此不方便,信息如此闭塞。有的一些草药,连李时珍他自己都没有见过。甚至,哪怕我们有互联网,我们的信息无比的畅通,但是,也不见得我们之前梳理的草药没有问题。所以,要想完全的弄清楚这一些草药的各类特征,哪怕有的只是一种药材,都得花无数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