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1 / 2)

加入书签

宋柚跟大多数人一样,  觉得生活单调,她也喜欢听八卦,马上扯着俩孩子加入进去,仔细听着他们说关于田鸽的事儿。

        田鸽两口子返回部队,  他们俩肯定会受到关注,  没想到大家直接就议论起来。

        “听说沈营长娶了新媳妇,  家里东西都换了一遍,  全都给换成新的了。”

        “为啥换新的,  以前的也能用啊,是新媳妇嫌那些东西有人用过?”

        “那多浪费啊,  要是被褥、锅碗瓢盆这些日用品全换的话,没两三百下不来吧。她这是头婚,  以前估计没当过家,不知道哪哪都需要钱,  挣点钱多不容易啊,谁家的钱禁得起这样造!”

        这年头浪费肯定会遭到诟病。

        “那些东西不换也不行啊,大军整天说这个是他妈的,  那个是他妈的,  都不让田鸽用,你们说不换能行吗,  日子总得过吧。”

        这话一出,大家就同情起田鸽来,  说她这后妈不好当,沈营长有仨男娃,老大老二都皮,  亲妈都管不好,  更别说后妈了。

        宋柚没参与讨论,  她想把那些前妻用过的东西都换掉确实挺费钱。

        不过假设是她的话,别人用过的东西她可能也会觉得膈应。比如睡前妻睡过的床,她可能就很难接受。

        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不应该是男人也是别人用过的,那为什么能欣然接受呢。

        何况这不是双方条件差不多的重组婚姻,是未婚女青年主动嫁带仨娃二婚男。

        这两口子的事儿,宋柚只会默默吃瓜,她绝对不会参与,甚至懒得说上几句。

        没一会儿,出来找孩子的田鸽也走到这边来了。

        她知道沈爱国找她这么一个对象特别有面子,她未婚,学历高,相貌好,虽然跟宋柚比差点,但肯定比别的军嫂长得好。

        这几天,她听到了不少夸奖,众人都说沈爱国这个对象找的好。

        男人有面子,她脸上也有光。

        不过当她言笑晏晏地跟大家说话的时候,她会觉得累。

        这三个孩子很皮很难带,大军总是把他亲妈挂在嘴边,明明他亲妈抛弃了他们,可他总说他亲妈如何如何;二军稍微好些,可一旦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碗里的汤烫了,他就会跟沈爱国告状;小军年纪小,倒是最先承认她这个妈,可小军才两周岁多点,各方面都不能自理,都需要她亲力亲为。

        她不得不竭尽全力,尽量温柔地对待他们,才能换来一句好后妈的评价。

        听到军嫂们的议论,她可不想被认为是铺张浪费,肯定要说孩子不对,就说:“孩子亲妈走了,可孩子有情有义,不让用他妈的东西,我们就随着孩子,把东西换了。”

        有人说:“仨孩子不好带吧,要是亲生的气急了还能打几下,不是亲生的打不得也骂不得,你又没经验,慢慢来吧。”

        田鸽内心叹气,可脸上却带着极其温柔的笑容,说:“男孩子肯定会淘气点儿,都说淘气的孩子聪明,我肯定不会打骂他们,我会陪着他们长大,长大就懂事了。”

        众人把她一阵夸,夸她温柔,夸她有耐心,还说沈爱国对她可真好,愿意把那么多东西都换了。

        田鸽内心继续叹气。

        她看书的时候觉得收服三个皮小子,让他们服服帖帖管女主叫妈把女主捧在手心很有成就感,可真正经历的时候,她完全没有体会到乐趣。

        而且她觉得沈爱国更关心孩子,远胜于关心她。

        她还需要收服这个男人。

        宋柚在一旁观察田鸽的表情,她跟田鸽之前是朋友,俩人很熟,对方这种表里不一的话她自然听得出来。

        不知道田鸽强颜欢笑能撑到什么时候。

        听完八卦,宋柚美滋滋地带娃回了家。

        第二天就是周日,俩孩子大早晨就被锁头跟香妹叫出去玩。

        锁头站在门口喊毛豆,香妹喊豆包。

        秦丽霞站在墙边探过头来,笑着说:“我们家香妹不爱跟男孩玩儿,可她好像挺喜欢你们家豆包。”

        宋柚问香妹:“你爱跟豆包玩吗。”

        香妹的两个羊角辫随着点头的动作上下跳动,小脸上带着甜笑:“嗯,豆包长得俊,还很干净。”

        她扳着小手指:“还有燕子、小花、敏敏也爱跟豆包玩儿。”

        豆包被夸得小脸通红。

        全是女孩,宋柚心说豆包才这么大点,就这么招女孩子喜欢,也好,省着长大不好找对象。

        可没出去一会儿,俩崽就回来了,宋柚看毛豆不开心,便问他怎么了。

        豆包说:“大哥不高兴,大门口站岗的叔叔不让我们出去,大孩子他就不管。”

        宋柚笑道:“你们俩小豆丁在大院里玩还不够?还想往外跑?”

        以前在村里他们放学后就跟一帮孩子一块到处跑着玩,现在只能在大院里玩,觉得闷得慌。

        但宋柚觉得他们在大院里玩比在农村到处跑更让人放心。

        毛豆两手托腮坐在门槛上,他想念村里的小伙伴了。

        等中午韩承回来,俩娃跟他说了这事儿,他说:“你们俩这么小,肯定不让出去,再说我跟门口站岗的战士说了,不管是谁站岗,都不会放你们俩出去。”

        毛豆跟豆包:“……”

        他想得可真周到。

        宋柚笑眯眯地看着俩儿子,说:“这样最好”。

        到下午,俩崽子忘掉上午的不愉快,又跑出去了。

        等到傍晚回来,看毛豆肚子底下塞得鼓鼓的,蹑手蹑脚往屋里走,宋柚叫住他,笑咪咪地问:“你衣服里藏了什么!”

        罐头瓶里是两只蝎子,一大一小。

        见已经被抓包,毛豆只好说:“我们从家属院西边墙根下的石头那儿翻出来的,我想去外面供销社卖掉,咱院里的供销社不收,大蝎子一毛,小蝎子三分五分。”

        毛豆知道一毛钱可以买两根奶味儿雪糕。

        他语气非常自豪,似乎玻璃瓶里装着一笔巨款。

        宋柚对供销社收购农产品跟各种药材有所了解,她笑着说:“你这蝎子不行,已经死了,供销社只收活蝎子。”

        “真的?”毛豆有点沮丧。

        “妈妈还会骗你吗?”宋柚说。

        “再说你也不能去捉蝎子,蝎子有毒,万一被蛰整条手臂都能肿起来。”宋柚说。

        “可是大家都去捉,我捉了两只,他们都羡慕我。毛豆是坠棒的。”

        看来大院的孩子跟农村孩子没啥区别,娱乐项目都差不多。

        豆包说:“妈,我跟毛豆说不要捉蝎子,他不听。我没捉,我就在远处看着。”

        豆包没毛豆那么淘气,他有自己的想法跟主见,会判断对错,不盲目跟风。

        宋柚把豆包一通夸。

        看宋柚温柔地跟毛豆说不能去抓蝎子,韩承说:“你跟他们讲什么道理,下次再去直接揍一顿。”

        宋柚笑着说:“你小时候是不是没少挨揍?”

        韩承就当没听见,很倔强地不说话。

        费了好多口舌,毛豆终于答应不再去捉蝎子,宋柚说:“吃饭吧。”

        又是一个周日,韩承还要训练没时间,就安排高军跟宋柚一起去县城把三大件拉回来。

        一大早,宋柚正在做饭,听见毛豆跟豆包大喊:“妈,小鸡崽都生出来了,一共六只。”

        昨天破壳四只,到早上,六只全部出壳。

        这些鸡真幸福,宋柚在鸡窝旁撒的花籽也长出了一寸多高的苗,很快它们就会有个花园中的家。

        早饭是紫菜蛋花汤跟蔬菜炒饭,宋柚很快把饭做好,拿了一撮小米放到木头食槽里,又加了点白开水,端着往鸡窝走。

        只见团团站在栅栏上正瞪着大眼睛往里看,豆包正在训斥它说:“你把小鸡都吓着了。”

        小奶音萌萌的,训斥起猫来也很可爱。

        看猫听不懂他说话,豆包很生气,小手抓着团团后背把它提起来,像拎行李一样往远处走,奶声奶气又很霸气地呵斥:“你不乖,以后不许你靠近鸡窝。”

        团团很老实,后脖颈的皮毛都被揪了起来,就那样被他拎着,不动也不反抗。

        走得远了,豆包把团团放下,苦口婆心地劝导:“以后跟小鸡做朋友,听懂了吗?”

        团团睁着湿漉漉的圆眼睛,委屈地叫,喵喵喵。

        宋柚差点笑出声来,说:“有了小鸡,团团就不是宝宝了吗!”

        刚生出来的小鸡湿漉漉的,有母鸡给它们保暖,宋柚只要喂点小米跟水就行。

        她把小米放进食槽,铁蛋跟芦花竟然都很自觉,都没来吃小米。

        看来这对爸妈还不错。

        “名字已经起好了,是一毛到六毛,你看这只脑门有黑点的是二毛。”毛豆看着小鸡,喜滋滋地说。

        宋柚:小鸡名字带毛字,毛豆小名也带毛,怎么像兄弟一样。

        吃过早饭,宋柚跟着高军出发,俩娃说去挖蚯蚓,宋柚没锁门,跟他们说玩够了就回家。

        他们先去照相馆取照片,然后去供销社拉东西,顺便宋柚还买了绣花用的绷子、针线。

        到家属院后,宋柚坐在军车后斗里,跟遇到的军嫂打招呼。

        “韩副团家的,缝纫机、自行车跟收音机一块买了?”

        宋柚笑着回答:“要用的东西,早晚都得买。”

        到家门口,高军把缝纫机往下搬,宋柚把收音机先抱回屋,再出来时,她看到田鸽正站在车边看着缝纫机。

        田鸽说:“你结婚时不是买了三转一响吗,这是又买一遍?”

        宋柚说:“老家要用,这儿也要用,肯定要买。”

        田鸽羡慕极了,没听说过大件买两遍的。

        韩承可真大方,对宋柚那么好,旁人根本就比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