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信人人皆可成圣(2 / 2)

加入书签

        “谁家有这么聪慧讨喜的孩子,真是幸运。”

        女人们窃窃私语,开始在月老会的男人们脸上来回打量,看谁长得憨头憨脑,可能会生出个虎头虎脑的孩子。

        男人们立刻把脸板起来,腰挺直了。

        看我看我!我绝对是个好生养的男人!

        好像有哪里不对?呃,不管了!总之,看我!

        于是,月老会圆满成功,所有女子都成功领回了一个青壮男人。

        就算这些男人会随军打仗,但朱元璋将士的女眷,都会得到驻将驻兵的优先照顾,无论是体力活还是安全,都不成问题。

        就是这些个男人刚跟着女人们回家那几日,第二天训练都使不上力。

        又过了几日,他们都赖在训练场上不敢回家。

        朱文正和李文忠两个小将不明所以。悄悄打听原因之后,两人差点笑破肚子。

        他俩笑声太大,吵得看书的陈标直翻白眼。

        ……

        在应天的朱元璋接到从扬州送来的文书和家书,也差点笑破了肚子。

        他把朱文正写满不正经话语的书信丢给了被迫留守应天,给他打下手的汤和。

        汤和看完之后,乐得不行也羡慕得不行:“大帅,我想去扬州保护标儿。”

        朱元璋笑骂道:“你别想,想也没用,你的惩罚期还没结束呢。”

        汤和抱着脑袋痛苦道:“我都半个月没喝酒了。”

        朱元璋道:“才半个月而已……”

        见朱元璋又要唠叨他,汤和赶紧转移话题:“说起酒,大帅,你准备怎么处理胡三舍?”

        朱元璋横了汤和一眼,责怪汤和打扰他的好心情。

        最近外面人继续对朱元璋口诛笔伐,仿佛朱元璋已经众叛亲离,但涌向朱元璋领地的百姓越来越多,到处一片欣欣向荣,荒废的田地都种上了新苗。

        朱元璋本正高兴着,陈家酒楼管事一则禀报,让朱元璋黑了脸。

        攻取婺州后,朱元璋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建议,颁布禁酒令。

        这禁酒令其实不禁止民间自己酿酒自己喝,只是禁止大规模贩卖。所以酒楼所贩卖的酒都不是粮食酒。

        比如朱家酒楼的酒,就是甜菜根制糖后的残渣所酿造的甜菜根酒,酒味淡,虽平价贩卖,但每日限量,寻常客人难得喝到。

        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有人趋之若鹜,陈家的酒楼老实,其他酒楼可不愿意放弃酒水这暴利的东西。他们总会变着法子偷偷酿酒卖酒。军中也有人嗅到商机,和酒楼里外勾结,倒卖军中屯粮用于酿酒。

        朱元璋麾下有一大将名为胡大海,是朱元璋最为信任重用的将领之一。

        胡大海有两个儿子,次子胡关住得他真传,跟在他身边随军征战;长子胡三舍是个没用的纨绔,待在应天混吃等死。

        这胡三舍本事没有,胆子特别大。他卖私酿的酒,居然卖到了陈家头上。

        马秀英在应天商人陈迪家中产子,后陈标误以为自己是陈家人,暴露了自己神仙童子身份,又得一个倒霉相师的批语后,陈迪当机立断奉上家业,成为了“陈国瑞”的族人和大管家。陈家重要岗位上都换上了朱元璋的人。

        酒楼中的管事,个个都是朱元璋的密探,或者受伤不能上战场的亲兵。

        于是管事当即诱骗胡三舍进小院商谈,店小二一拥而上将胡三舍捆住,直接禀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按住额头:“胡大海怎么会有这么个混账儿子!”

        汤和道:“他自己一定也很想知道,不然也不会重点培养二儿子,把大儿子扔应天不管。”

        朱元璋骂道:“他不管,让我管?按照军令,我该砍了他!”

        还好胡三舍被陈家管事拿下,这事还有周旋余地。若被其他人发现告发,朱元璋就两难了。

        胡大海还在前线作战,砍了他儿子?朱元璋就算不担心胡大海会反叛,也心疼这个老伙计。

        但不砍,他的禁酒令岂不是一张废纸?

        汤和道:“不过此事挺怪异。胡三舍就是一没有领任何职务的纨绔,他哪来的本事偷粮酿酒?”

        朱元璋脸一沉:“这说不准是有人试探我呢。”

        汤和见朱元璋心中有数,便不再卖弄自己的才华。

        他道:“那现在怎么办?先藏着?”

        朱元璋道:“如果是背后有人试探我底线,恐怕此事还不算完。”

        汤和皱眉:“大帅的意思是,就算胡三舍被咱们藏起来,也会有知情人告发胡三舍?”

        朱元璋冷笑:“先是蓝玉,然后是胡三舍,下一次他们还会找谁?”

        汤和疑惑:“这事和蓝玉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道:“蓝玉跟着常遇春南征北战,很少回应天。就这么几日时间,他就能遇到一个正在卖艺的面容姣好的女人……”

        朱元璋冷笑了一声:“那卖艺的父女俩是无妄之灾。那女人能露出姣好的面貌,是因为头一天晚上得了好心人救助,洗了澡,换了身好心人的旧衣服。”

        这两件事蓝玉和胡三舍都活该。背后之人都只是把吸引人的东西拿出来,引诱他们露出贪欲。若是没读天书之前,朱元璋肯定不会发现背后黑手的存在。

        读了天书,被陈标教导之后,朱元璋才知道“糖衣炮|弹”这个词。

        现在已经有了大炮,朱元璋和元朝廷早就用大炮对轰过。他知道炮|弹这玩意儿有多厉害。

        裹上糖衣的炮|弹,这比喻真是太形象。

        拉拢,腐化,利用,手握把柄之后,自己手下的将领们就会为那些士绅豪强富商所用,甚至成为他们的傀儡。

        老伙计们目前还不好腐化,所以就盯着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兔崽子们下手?

        朱元璋闭上眼。他想起标儿的话,屠龙者终于成了恶龙。

        自己还没打下天下,就先尝到了坐天下的难。

        汤和看得没有朱元璋透彻,他只是从自己浅薄的见解出发,推测道:“他们引诱蓝玉和胡三舍作恶,违反军令,然后再拱一拱火,逼得大帅你不得不杀蓝玉和胡三舍,然后策反常遇春和胡大海?”

        朱元璋淡淡道:“可能吧。”

        朱元璋相信,常遇春和胡大海都不会因此事叛逃,谢再兴是个例。

        对方并不是想要自己杀蓝玉和胡三舍,恰恰是希望自己因为常遇春和胡大海,不处罚蓝玉和胡三舍。

        自己如果这样做了,就是暴露了自己的底线,他们就能拉拢和腐化更多的人为他们谋利。

        汤和道:“大帅,如果他们真的告发胡三舍,那大帅该怎么做?”

        朱元璋道:“让胡三舍死了就好。”

        汤和瞪大眼睛:“真杀啊?!大海正在攻打处州呢!”

        朱元璋道:“我只说让胡三舍死,又没说杀他。”

        汤和被惊吓得更厉害。难道朱大帅要借刀杀人!

        朱元璋可不会做这等掉身份的阴谋诡计之事,他只是随便找了具和胡三舍体型相像的尸体,弄个面目全非之后,换上胡三舍的衣服,再在胡三舍藏酒的地方一把火烧了。

        胡三舍在酒窖地面上用刀刻下遗书,说发现有人以巨额钱财诱惑他偷粮酿酒,他与其虚与委蛇,本来想抓住这个机会立下大功劳,证明自己不比二弟差,结果暴露,被人堵在酒窖灭口。幸亏他命硬,没死透,才能留下遗言。

        胡三舍又说,自己将证据藏在了某个乱葬场处,请朱大帅一定为他报仇。

        朱元璋看到地面上刻着的遗书,泣不成声,当即将遗书拓印一份,四处传阅,并寻找胡三舍所说的藏证据的乱葬岗。

        可惜火势太大,灰烬和残骸毁掉了遗书部分字迹,胡三舍遗书中所指乱葬岗不知道确切方位,只能一一排查。

        在攻打处州的胡大海得到了这个噩耗,揪断了自己好几根胡子。

        因为太茫然,他甚至没来得及感到悲伤:“关住,你说你哥真的会这么勇敢和聪明?”

        胡关住犹豫了一会儿,道:“大哥都去世了,爹你还是别再骂大哥了。”

        胡大海道:“我总觉得这事怪怪的。我儿子的事我还不知道?他能这么勇敢才有鬼了!”

        胡关住小声道:“难道大哥私自酿酒是真的,是朱大帅……”

        胡大海立刻使劲敲了一下胡关住的脑袋:“大帅不是这样的人!大帅光明磊落,要砍谁直接就砍了,哪怕被万人骂,他都要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当着众人的面砍!别说胡三舍,就算是我胡大海犯了事都一样!”

        胡关住捂着脑袋:“爹,我还没说完呢。我的意思是,是不是朱大帅救了大哥,大哥没死。朱大帅只是利用了这件事。”

        胡大海愣住。

        他仔细想了想,一拍大腿:“还很有可能!虽然大帅砍人的时候都很光明正大,但救人的时候就挺阴的!咱们等等,大帅肯定很快就会给我准信。”

        胡关住道:“大帅的信怎么不一起送来?他这么做,不怕爹你离心吗?”

        胡大海笑道:“大帅肯定知道,只要是胡三舍咎由自取,就算他亲手砍了胡三舍,我也绝对不可能和他离心。他没给我写信,恐怕三舍这事背后还有很大牵连,他怕露馅。”

        胡关住点头。他爹这么信任朱大帅,他也只能信任朱大帅,不然还能怎么办?

        信还没来,胡大海居然就已经完全相信大儿子没事,拍拍屁股继续攻城。

        不过他表面上还是装得很悲愤,并为大儿子挤出了几滴眼泪,说这个儿子不错,他不该忽视大儿子。

        胡关住有些疑惑,自己爹不会为大哥的事与朱大帅离心,究竟是对朱大帅太忠诚,还是早就想弄死大哥这个没用的儿子。

        他爹确实好几次都说过,如果不是虎毒不食子,他早就掐死大哥。

        他爹应该是开玩笑吧?

        是吧?

        胡大海破城那天,送来嘉奖书信的人同时小声道:“扬州城劳动改造的青军中多了个新人,吃得多干得少,干了好几日一个工分都没得到。”

        胡大海早就知道扬州城的事。

        他乐了:“真的?这种没用的人,怎么不用鞭子抽!”

        来人道:“咱们只是让青军劳动改造,又不是把他们当奴隶,怎么会用鞭子抽人?”

        胡大海道:“那就饿啊!不好好干活还想吃饭?美得他!”

        来人叹气:“饿也不至于,扬州还有粮。管劳动改造的将军见他死皮赖脸不想干活,就让他去扫茅厕堆肥。就算他不做事,也必须在茅厕里待够一整天。想必他过不了几日,就乐意干活了。”

        胡大海笑得眼泪都飚出来了:“好!太好了!就该这么做!哈哈哈哈!”

        胡关住:“……”

        如果他没猜错,那个被送去劳动改造的,就是他大哥?

        朱大帅果然没杀他哥,而是让他哥假死后,将他哥送到扬州劳动改造去了。

        胡关住看着笑得特别开怀,比攻下处州更开怀的老爹。

        爹,亲爹否?

        胡大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此事就在朱元璋和胡大海的默契中暂时告一段落。

        朱元璋听到送信的人回报,胡大海笑得差点岔了气,忍不住扶额。

        他就知道会如此。

        自己生养的儿子自己清楚,他只要把遗书一给胡大海送过去,胡大海就知道胡三舍没死,多余的话就不用说了。

        就算胡大海身边有耳目,也不会猜到真相。

        现在告诉胡大海扬州青军正劳动改造的某人的笑话,就算对方猜到了真相,此事过了这么久,也已经尘埃落定,翻不起波浪。

        唯一让朱元璋头疼的是,胡三舍背后之人,他并未查出来。

        或者说,他查出来,但不敢相信。

        蓝玉和胡三舍之事,背后可能有牵扯的人,千丝万缕,居然把除了陈家之外的所有富户都罩住了。

        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只能把这件事暂时搁置。

        无论背后是谁,如果蓝玉和胡三舍不产生贪欲,这些小伎俩就不会得逞。

        所以治标不如治本,该让这些没吃过太多苦头的小兔崽子们好好端正一下思想了。

        青军的劳动改造,想必也很适合他们。

        于是在朱元璋一声令下,各家长辈再如胡大海老母亲那样溺爱孙儿,也得把将二代们乖乖送来,进入朱元璋新建的学院中受苦。

        他们能闹自家人,却不敢去和朱元璋闹。

        再说了,所有将二代们都要进入这个学院,他们家儿子不去,这岂不是以后无法融入将二代中?

        朱元璋特意给陈标写信,希望陈标能回应天担任书院小先生。

        扬州的事已经走上正轨。陈标给李文忠、朱文正出主意就好,凡事不可亲力亲为劳累。他再不回应天休息,亲爹陈国瑞就要亲自来扬州逮儿子了。

        陈标正排戏、写话本、编写歌曲玩得开心,哪会理睬朱元璋的威胁?

        他当即一封信回去,天气太冷,等天气暖和之后再回去,然后继续写戏本子。

        朱元璋得到回信,气得吹胡子瞪眼。

        现在才秋季,陈标居然要天气缓和再回去?他是不是要待到明年开春啊!年都不回来过吗!

        朱元璋写信催促李贞,让李贞赶紧把陈标带回来。

        李贞想了想,道:“标儿,你娘肚子里的孩子月份大了,国瑞粗手粗脚,你真的不回去照顾你娘吗?戏本子在哪都能写。你在应天排了戏,让人去扬州和其他地方演也一样。”

        陈标笔杆子一丢:“姑父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能不回去?唉。”

        李贞道:“标儿不想回去,只是不想去当小先生吧?”

        陈标点头:“我就不明白了,之前是因为朱大帅麾下没有适合的文人。现在不是有宋先生他们了吗?让我去当什么小先生,风头太甚,不是好事,但爹就是不明白。”

        李贞无奈笑。因为国瑞就是想让你风头更甚啊。

        他想了想,道:“我再劝劝国瑞。”

        于是李贞立刻写信,让朱元璋想一个办法打消陈标的顾虑,否则陈标可能会想方设法推脱。

        朱元璋冥思苦想,想了个馊主意。

        他找到人代笔,以朱元璋的名义给陈标写信。

        陈标打开信,差点被吓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