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现在我想做个好人(2 / 2)

加入书签

        应天小学是陈标的一言堂,即使其他教职员工不理解,陈标说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无人阻止他。

        陈标在黑板上挂着陈家花匠精心绘制地充满童趣的彩色大图片,向小学生们讲解。

        常遇春在衢州打土豪,分田地,让百姓们都有田种。

        他又模仿扬州建立战俘劳动改造营,战俘如果改造成功,也有田分,能转兵为民。

        如果这是这两点,那和扬州差不多。但常遇春又做了一件事,他走访战俘中,询问这些战俘是否被将领虐待过。如果将领犯过事,就把降将也提到台上宣判。

        遇到罪大恶极的降将,常遇春会在公布其罪行后,将其斩首示众;遇到没有多少罪责的降将,常遇春会让他们和普通战俘一起劳动改造,并不给予对方特别待遇。他所做的这一项举措,瓦解了将领对士兵的威严,将降将的地位降低到和普通士兵同样的待遇。

        他甚至让表现良好的普通战俘去管理那些表现不好的降将,甚至让普通战俘惩罚那些表现不好的降将。

        陈标道:“对于普通兵卒而言,他们无所谓投靠谁。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他们就跟着谁,想要背叛的都是降将。而普通兵卒只是习惯性地跟着自己的将领走。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将领背叛了,他们留下来也可能被杀。”

        “常将军这一举措,就将普通俘虏和降将的利益关系斩断。降将从此之后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他手下的兵卒。”

        “常将军先瓦解降将在兵卒那里的威严,然后给兵卒树立起他们在朱家军这里地位都一样,都是俘虏,谁表现好就能先出人头地的印象。那么对于普通兵卒而言,降将甚至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陈标让人换了一张彩色图片。

        “普通兵卒几乎没有能力做太多恶,所以其实赎身所需要工分很少。所以对他们而言,最差也就是干一两年活,就分得田地,获得户籍,从此可以安安稳稳的种地生活。”

        图片上是一群人在开开心心耕地,对着丰收的粮食堆欢呼。

        “常将军还给他们设置了许多考试。种田种得好、会打造和修补工具、能读书识字……这些人得到足够工分后,还会得到更多的奖励,让他们的生活更好。如果他们有意参军,也能在用工分赎身后,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加入朱家军。”

        陈标又放了一张图片上去。

        有的兵卒在指导别人种田;有的兵卒在帮人打造农具;有的兵卒换上了文人的长衫,手捧书本,下方坐着一群抓耳挠腮的学生;还有的兵卒换上了红色的战袍,满脸笑容地跑向朱家军。

        “咱们朱家军的基本盘是什么?是井田制,是老百姓。那么要怎么把老百姓转化成我们的硬实力,常将军的做法很有启发。”

        陈标心中十分感慨。

        常遇春现在做的事,他自己能想到更好的。但陈标是运用历史中已经有的实例,常遇春却是自己想出来的。

        陈标有时候十分惊讶,他明明没做什么,但这个世界总会发生他意想不到的改变。

        总不能他的出生,本身就掀起了钢铁巨翅,让这一段历史悄悄改变吧?

        没这么邪门的事。

        他只能想,这大概只是一个平行世界。平行世界发生的事和他从书本上看到的历史不同,或许理所当然?

        反正肯定和他没关系。

        陈标上课,用的教材是色彩艳丽的连环画,说的话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的大白话,小学生们瞪大眼睛看着连环画,一个个聚精会神,仿佛陈标不是上课,而是在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

        事实上常遇春做的这些事,如果一一说出来,也算是有趣的故事了。

        常遇春在衢州初步实践了自己的预想后,在池州进行了进一步扩充。

        他这次把在扬州发光发热的戏曲团队找了过来,给陈友谅的兵卒们演了好几处徐寿辉对陈友谅掏心掏肺,陈友谅却背叛旧主的戏曲。

        在戏曲中,陈友谅自己睡的是黄金床,兵卒们却连吃饱肚子都难,处处体现陈友谅的残暴不仁。跟着这样的主公,你们有什么未来可言?

        陈友谅会分给你们田地吗?陈友谅会下令将领们不准侮辱你们的家眷吗?陈友谅的夫人会像咱们的秀英夫人一样关心你们,亲自带着女眷们为你们缝制战袍吗?

        我们朱家军的人走到路上一报名号,就有老百姓哭着喊着箪食壶浆迎王师。

        你们呢?走到哪都是人人喊打吧?

        以前咱们没得选,没吃没穿快要饿死冻死,只能给人卖命。

        现在有得选,你们不想当个被人夸赞的好人吗?

        常遇春还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激励将士们。

        我以前是个打家劫舍的土匪,现在是衢州人的“青天常老爷”,是“惩恶扬善常元帅”,已经被衢州人绘制成门神贴到了门上保平安。

        你们好歹还只是给陈友谅当兵,不像我当了土匪,起点比我高。

        其实常遇春没说过这句话,但是陈标为他编了一句经典台词:“常将军说,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当一个好人,你们呢?”

        小学生们:“呜呜呜!常将军!常茂,你爹真好!”

        才五岁的常茂傻乎乎歪头。虽然不太懂,但是他们都在夸我爹呢!

        我爹真好!太给你儿子赚面子了!

        别说小学生们被“现在想要当一个好人”的常将军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围观旁听,想看看陈小先生是不是真能教懂这群小孩子国策的教职员工们也一个个抹眼泪。

        他们明白陈小先生的用意了。

        常将军这些举措,和《三字经》《千字文》中那些小故事有区别吗?没区别。这关键不是让孩子们听懂常将军做的这些举措有什么深刻含义,而是让孩子们懂得常将军的一片仁义向善之心呢!

        陈标这一堂课非常有用。

        小学生们纷纷嚎着要向常将军学习,不但自己要当个好人,也要帮助更多人当好人。他们当调解员当得更卖力,并人手一本常将军连环画,用常将军教育战俘的事例来教育双方向善。

        普通的小学生只是被常将军没说过的那一句“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当一个好人”感动到了,不普通的小学生已经开始研究常将军这些政策所能达成的效果,和可以借鉴的意义。

        陈标把这些脑子活泛的小学生们的名字记下来,给他们特别补课。

        这些人未来都是将相之才啊!

        当常将军的事例从应天小学流传到整个应天府后,花云也拉着勉强能走路的花文逊一起来听课,抓耳挠腮研究常遇春教育战俘的事。

        花云还邀请陈标给军中的将领将士讲课,把常遇春“想好当个好人”的精神传播给驻扎在应天的朱家军。

        陈标讲得口干舌燥,心里烦了。

        他当即让人编写了“常将军教育战俘系列戏剧话剧评书”,让陈家文艺团筹备演出。

        不到半月,“常将军”相关文艺作品和演出就风靡应天。

        李贞写信向朱元璋报备后,陈家文艺团从应天出发,将“常将军”相关文艺作品和演出带到了朱元璋麾下所有城池。

        当朱元璋接受常遇春的献策,在陈友谅麾下徐寿辉的旧将献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推行井田制,搞劳动改造营,并让陈家文艺团来演“常将军”。

        之后,朱元璋干脆解除了常遇春的军职,给常遇春一个“屯田官”的文官职位,让常遇春别打仗了,好好搞屯田和战俘劳动改造营。

        朱元璋拍着常遇春的肩膀道:“我万万没想到,你的才能居然不在打仗上,而在治理上!伯仁,你居然是济世救民的王佐之才啊!”

        常遇春:“???”

        常遇春表示拒绝:“不不不,大帅,我还是给你当先锋吧。”

        元帅不当了,将军不当了,我给你当先锋信不信?怎么我就从前线被调到后方了?!

        朱元璋语重心长道:“伯仁啊,咱们现在最紧要的是,就是把打下的地盘怎么真正变成咱们自己的地盘。现在咱们刚占领的各个城池里的老百姓,都请命要让常将军来帮他们,这是民意,你不得不去啊。”

        常遇春头都大了:“大帅!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我脾气那么暴躁,怎么能当得好安抚战俘和百姓的人!”

        朱元璋神秘地笑道:“你跟我来看一场戏,跟着戏里学。戏里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常遇春一头雾水地被朱元璋拉去看戏曲。

        陈家文艺团居然都跑前线来了。

        看完《常将军屯田记》后,常遇春在周围同僚忍着笑的恭维下满脸菜色:“大帅……这出戏谁拍的?”

        什么“以前没得选现在我要当个好人”?!我他妈没说过!!

        朱元璋摸着脸上的胡茬,得意洋洋道:“陈家标儿。厉害吧?哈哈哈哈!这一出戏,胜过千军万马!我已经让陈家赶紧教戏,让各地戏班子都来应天免费学戏。咱们要把这出戏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元鞑子也学你当个好人!”

        我家标儿简直太厉害了!戏里那些演出来的抚民政策,完全可以直接操作!这哪是戏,这是直接一本《如何安抚并改造战俘指南书》啊!

        宋濂等人纷纷拍案叫绝,根据戏曲中演出来的政策,一条一条归纳总结,正在写新的抚民律令,很快就会完成。

        如果不是情况不允许,朱元璋真想冲回应天,抱着自家儿子狠狠亲几口。

        我儿子,牛逼!

        “陈家……标儿……”常遇春呆傻重复。

        那位五岁……不,已经六岁的陈家标儿?!陈小先生,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