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晟王(1 / 2)

加入书签

次日,十一月十六。

    早朝前,皇帝让人送了一份密信去西境给宋渊。

    他和李清云已经达成了协议,那么西凉的事,宜早不宜晚,早一天解决早一天去除后顾之忧。而且成本那么低,又有人背锅,他自然要快刀斩乱麻。

    这件事,一直都是宋渊经手,那么交给他是最合适的。

    处理了一件大事,皇帝神清气爽。想到昨日御史来报的那些,心中有预感,最多这两日,就会明明白白的闹到他面前来。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么,便由他来添这最后一把柴。

    东宫之事,确实也该有个结果了。

    斗到这里,差不多了,再斗下去,只会变成内部消耗,没有意义。

    有意义的,是从他们二人中,挑出最合适的继承者。

    至于君晟……

    五年前栽了那么大一个跟头,这一回,便再给他一个机会。

    抓不抓得住,就看他自己了。

    早朝上,大臣们商讨着朝事,看起来和往常一样,但是众人都能感觉到,气氛有些压抑,似乎有事要发生。

    朝事过后,策王的人站出来,提起如今京城中老百姓们中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

    皇帝看着底下众人,照例询问了几句,却没有表态,任由底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那些中立的大臣,都感觉到了什么,一副看热闹的态度,见有人提起这件事,其实也想看看皇帝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以免万一发生什么事,大家都能及时有个应对。

    最近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和亲,还是巫蛊之事,还是策王府的小妾事件,这些几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京城的传闻,他们这些浸淫朝廷已久的人,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底下的暗流涌动,已经愈演愈烈。

    皇帝坐在龙椅上,表情淡淡,看着底下众位官员的讨论,没有要插手的意思,但是也没有要制止。

    众大臣见状,心中都琢磨开了,猜不透皇帝是什么意思。

    快到下朝前,皇帝都没有针对这件事,发表过任何看法和评论,仿佛并不在意,听之任之。

    就在钱公公准备喊退朝的时候,一旁有内侍前来禀报:“陛下,东晋九皇子求见。”

    这一声话落,底下顿时传来窃窃私语。

    “咱们上早朝,九皇子来做什么?”

    “是啊是啊,就是,他一个别国皇子难道还想要来插手我国的朝政?”

    “不会真的是为了外头那个传言吧?”

    众人议论纷纷,大殿中的君恒却是霎时变了脸色,猛地看向君策:楚锦年和君策合作了。

    君策淡淡的撇过来一个眼神,那眼神中满是不屑和得逞的意味。

    君恒身体僵硬,两手紧握,强迫自己情绪平静下来。

    从昨日开始他就一直找不到楚锦年,也没有楚锦年的任何消息,原本还以为是他躲着君策和自己,不想插入到大周的事情当中,现在看来,他躲的人,只有一个自己。

    之前他的计划是等到今日午时,若今日午时还没见到楚锦年,他便也要做最后一步动作。

    但现在,楚锦年入宫,如果他没猜错,就是为了和亲之事而来,若楚锦年先说了和亲之事,后脚楚幽出事,他的嫌疑就太大了,那这最后一步他想做也做不得了。

    有那么一瞬间,君恒只觉得两眼发黑,一个不稳,险些就要站不住,脑中想到陈老说的话,才稍微稳住情绪。

    陈老的话给他指明了另外一条路,还没有到穷途末路。就算万一,万一君策成功,大皇子出府,君晟也不见得就会跟他不死不休,而去帮君策。

    退一万步说,若真走到了这一步,他也绝对不会让君策毫发无损坐收渔利。

    君恒抬眼看向君策,咬牙切齿。

    他倒要看看,君策究竟要怎么把大皇子捞出来。

    巫蛊之事,现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他倒要看看,君策怎么扭转乾坤。

    还有君晟,娶一个东晋不受宠的公主,以后也绝对跟皇位无缘,既然如此,真到了那一步,他和君晟合作又何妨。

    一个庶子,一个娶了东晋的公主,他们怎么也争不过自己的。

    想到这里,君恒放松下来,示意自己的人不要轻举妄动。

    君策看了一眼君恒,见他脸上表情变幻,哼了一声。

    大殿上,众人表情各异,尤其是君策和君恒一派的人,各自反应不同。

    其中,周太师面无表情,目光却顺着内侍往门口瞧了一眼,随即收回。

    收回之前,眼睛的余光看到君策向他看过来。

    周太师眼神并没有停留,充分扮演着一个一次性.交易之后其他再无瓜葛的模样。

    首位龙椅上,皇帝眉头一挑,“哦,东晋九皇子来了,请上来。”

    “是。”

    不稍片刻,众人就见楚锦年一身华贵锦衣,自大殿门口而入,进了大殿,见着皇帝行了一礼,“东晋皇子楚锦年见过周皇。”

    皇帝脸上带着意味不明的笑意,对着楚锦年一挥手,“九皇子有礼了,起来说话。”

    “多谢周皇。”

    楚锦年起身,皇帝没有说话,一副你来干什么你自己说的模样,等着楚锦年先开口。

    楚锦年见状,笑了笑,也没有拐弯抹角,当即当着大周满朝文武的面,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回禀周皇,我今日来,是想跟周皇讨一桩婚事。我那十三妹妹,前些日子遇见刺客被迫在大皇子府住下,见了两回大皇子,对大皇子一见钟情,特地求了我,想要跟周皇结一门亲,不知周皇,意下如何?”

    楚锦年没有半点藏着掖着,也没有你来我往等着人问,一开口就把自己的底交了个明明白白。

    想和亲,和亲的人选,因为什么,还说明了东晋原本没有和亲的意思,只不过是楚幽对大皇子一见钟情,所以来求了这门亲。

    事情摊开,讲得明明白白,不得不让人怀疑,也让人一时看不出他的目的。

    大殿中众位官员听着这话鸦雀无声,原来,外头的传闻都是真的。目光从楚锦年这里又落到了皇帝身上。

    两国友好邦交,和亲也是常有的事,只不过,这一回和的却是大皇子,事情就变得不寻常了。

    皇帝听完哈哈大笑,“哦,还有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