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谢幺爷(1 / 2)

加入书签

第115章谢幺爷

        杜太师下葬当天,送葬路两边,摆满了各家族的路祭。

        一些受过杜家恩惠的文人,自发换上粗布麻衣,跟在送葬队伍后面送灵。杜家后人们哭得形容憔悴,几乎靠着下人的搀扶,才勉强能挪动步子。

        有人写了祭文,有人在路边作揖送行,就连一些还没有离开京城的他国使臣,也在路边摆上了祭品。

        花琉璃穿着白衣,身上没有半点珠翠,青丝用几支素银簪束着。花家摆的路祭,与顺安长公主府摆的路祭相隔很近,花琉璃见嘉敏神情憔悴,猜到她在杜府陪了杜琇莹一夜,走到她身边问:“一夜没睡,扛得住吗?”

        “我还好。”嘉敏叹气:“杜表姐这半个月来,瘦了整整一大圈。”

        花琉璃抿了抿嘴,没有说话。生离死别,纵是出身富贵,也逃脱不了。

        没过多久,远远有哀乐声传来,花琉璃知道这是送葬队伍过来了。

        纸钱漫天飞舞着,八大金刚抬着棺木,时走时停。棺木停下时,孝子贤孙们便要跪下,行三拜大礼。

        杜琇莹的父亲哭得后背躬着,抱着牌位踉跄往前走,连经过各家路祭台时,都顾不上道谢。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去追究杜大人的失礼,他们朝杜太师棺木行了一礼,再抓出一串金元宝,在祭盆里点燃:“恭送杜太师,愿您来世福寿双全,吉星高照。”

        花家点燃金元宝的,是花琉璃的三哥花长空,因为他是花家最有文化的人,花应庭觉得,让考上状元的儿子来烧金元宝,杜太师会走得开心一点。

        “杜姐姐。”花琉璃在杜家送葬队伍中,看到形销骨立的杜琇莹,她担忧道:“请多保重。”

        杜琇莹沉默地给花琉璃福了福身,沉默地跟在队伍里,慢慢远去。

        跟在后面的文人们在默默哭泣,让这场葬礼显得轰轰烈烈起来。

        死后能有这么多人真心哭泣,也算得上是问心无愧了吧。

        即使见惯了生死,花琉璃心情也有些低落,她看着地上飘落的纸钱,耷拉着肩,没精打采地回府换了一身衣服,对花长空道:“三哥,我跟嘉敏出去走走。”

        “小小年纪,不要有气无力的。”花长空拍了一下花琉璃的发顶,“打起精神来。”

        “哦。”花琉璃外出找到已经换好衣服的嘉敏,“走吧,我陪你到茶坊坐坐。”

        谢幺爷刚进城,马车就正面迎上送葬队伍。民间有规矩,绝对不能冲撞送葬队伍,这叫冲煞,会给人带来厄运。

        他没想到刚到京城,就遇到这种事,连忙让谢家马车队避让到一边。

        掀起马车窗帘子,谢幺爷发现送葬队伍里,有很多文人,心里有些疑惑,难道死的是德高望重之人?

        看着漫天飞舞的纸钱,还有送葬队伍里举着的送魂幡,谢幺爷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然怎么会不早不晚,刚好在他进京时,遇到这样的下葬队伍?

        等送葬队伍走远,谢幺爷拿下捂着口鼻的手帕,哑着声音道:“去打听打听,这是谁的葬礼。”

        很快打听消息的小厮回来了:“老太爷,刚才过去的,是杜太师的灵棺。”

        “杜颂闻?”谢幺爷愣了愣,好半天才叹气道,“没想到竟然是他。”

        当年他与杜颂闻同朝为官,可是由于他们两人政见不合,所以交情不太好。当时大晋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南谢北杜,他们谢家在南方文人中,有很高的名望,而杜家则是在京城及周边州郡很有影响力。

        先帝病逝,当今陛下登基后,他向陛下提出重修晋国礼则,陛下拒绝了。他一怒之下,辞官回了南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踏足过京城。

        没想到时隔近三十年,再回到此地,得到的第一个消息竟是老对头死了。

        可惜杜颂闻的几个儿子都是平庸之辈,他一死,杜家想要继续维持在北方读书人的地位,恐怕就难了。

        想到这,谢幺爷心情又畅快了起来,杜家倒下,那就是他们谢家的好机会。只可惜谢瑶无用,没能嫁给太子,不然谢家也能趁着这个机会,把势力发展到京城这边。

        马车直接赶到乐阳公主府,谢幺爷年事已高,为了赶路几乎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他扶着小厮的手臂,浑身僵硬地走下马车,还没靠近公主府大门,就被禁卫军拦了下来。

        “老先生,此乃公主府,不可擅闯。”

        “老朽乃南方谢家的人,听闻家主病重,特来探望。”

        “你是谢家人?”看守的护卫看了眼谢幺爷,态度冷漠,“抱歉,陛下有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公主府。老先生若真是谢家人,可以奏请陛下,拿陛下手令进去。”

        “多谢小兄弟告知。”谢幺爷客气地拱手,转身回到马车里,面色瞬间沉了下来。

        昌隆帝竟然把家主跟乐阳公主软禁在了府中,看来陛下对谢家的厌恶之情,已经超越了他跟乐阳公主的兄妹之情。

        谢幺爷又去了一趟大理寺,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大理寺不让他探望谢瑶。

        他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下人们在客栈里住下,然后拜托以前的同僚,希望他们能想办法,让自己面见陛下。

        只可惜他三十年没来京城,以前交好的朋友,老的老,病的病,死的死,能够帮他说话的,竟是寥寥无几。

        人走茶凉,他早就不在朝里做官,这些人分明是怕跟他们谢家扯上关系,受到刺杀太子案的牵连。

        谢幺爷只好四处送礼求人,舍下了老脸,才与户部尚书曹进伯搭上了关系。

        曹进伯当年参加科举的时候,谢幺爷是那届科举的副考官,勉强算得上有“师生之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