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这般女子(1 / 2)

加入书签

分明已经动心,她所言若是真,这就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分明也已经激动,内心澎湃之时,老皇帝却一反常态,面上无比镇定。

        闻枯荣身为帝师,自然对于老皇帝的了解,不说十分,也有八分。

        自然也能够猜得出几分,他这个帝王学生此刻内心,并不如面上那样镇定无常。

        久久,老皇帝才话。

        “若你所言为真,此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只字不提连凤丫要的那块温泉地,话锋一转,却说:

        “可就算是朕准你为朕种粮,于大庆皇朝,此刻面前的危机,依然,于事无补。”

        是,种粮可解决危机,却不能及时解决危机。

        老皇帝现在眼下,就已经到了需要粮草,捉襟见肘的时刻。

        就算是立即开始种植这马铃薯,到收成时候,少说也要三四五个月时间之久,而此刻正是隆冬时节,且不论植物能否成活,就说现下边关将士所需的粮草,以及南水北调修建工程中,民丁所需要的粮草,此两项,就是眼下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哪里还等得到她把这马铃薯种出来。

        老皇帝心中清明的很,越想越觉得此事实在头疼。

        “陛下,太傅大人,民女愚昧,实在不知,我朝此刻,当真如此缺粮?按说,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一些。

        就是民女淮安城城郊那个小小庄园里,秋收时节,也小有收获。

        江南之地,更是鱼米之乡,朝堂的事情,诸位大人们的事情,民女一介乡野村妇,弄不明白。

        但民女知道,每年时人丁税往官府上缴,

        难道陛下此刻不能调用各地府县的粮仓储粮?

        调用各地粮仓储备粮,暂缓局势。

        陛下再准民女为陛下种粮,三五月时,马铃薯收成,可以将这一批的马铃薯作粮种,放给各地百姓,用以种植。

        再过三五月,各地百姓收上成熟的马铃薯果实,一部分用以下一次种子,另一部分可以上缴各地粮库,剩下的也能够果腹。

        民女实在不明白,陛下为何说,此时种粮,无用。”

        老皇帝没想到,这女子敢当着他的面,竟也分析起个钟情况,

        老太傅这时笑着解围:“连家的丫头,你给陛下分析局势,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真人面前献丑?”

        说着,转身对老皇帝道:“陛下,这丫头也是关心则乱。”

        老皇帝怎么不知道,他这老师是处处替这连凤丫在解围。

        抬手,轻轻摆了摆,叹息一声:“朕没有生这连凤丫的气。

        老师所言,朕怎会不知道。”边说,边望向连凤丫:

        “罢了罢了,你也是一心为朕着想。”说着,就要挥退连凤丫:“你退下吧。”

        他有心看在老太傅的面上,和这连凤丫一心为国,并没有私心的面上,把她打走就算了。

        老太傅正要松一口气

        “陛下,民女还没有明白,为何陛下觉得民女种粮无用!”

        老太傅听到这清脆的女音,刚松了半口的气,顿时又紧张地提到喉咙口,一眼望去,“你”怎么这样不知进退!

        话到嘴边,却看到那女子立在那里,眼中认真求解询惑的模样,顿时,老太傅心里那刚起的无名火,就散去了不少。

        老皇帝险些被气笑敢情他这皇帝还要跟一个女子,解释如今朝堂动态?

        却见他面前那女子,豁然一礼:“民女也是陛下的子民,如今陛下有困惑的事情,民女作为陛下的子民,也想要为陛下尽一份力。”

        “你!”老皇帝此刻不知自己该气还是该笑了,又气又笑地伸出手指,几番点着连凤丫:“好好,连凤

        丫,你倒是个忠心耿耿的。

        朕今天就破一次例!”

        “按你之前所说,朕可调动各地府县粮库储备粮,用以度过眼前难关。

        若是真这样做,眼前的难关是过来,那之后呢?

        春播秋收,亘古不变。

        朕一旦动用明年的储备粮种,明年春三月,官府拿什么给各地百姓放粮种?

        如今北地鞑子几个部落联合,今年隆冬天气异常寒冷,鞑子们的牛马羊冻死,这些野蛮人没了过冬的食物,一向的做法就是,来我大庆朝抢夺物资。

        镇北军镇守一方,但自古以来,打仗是需要粮草的。

        若只是只需要供给镇北军粮草,朝廷尚且不惧,朕无需烦恼。

        可此刻,却是南水北调大工程开工时,修建河道的民丁也需要粮草过冬。

        两方之下,朕已经为了这粮草之事,想过无数办法。”

        换做平时,老皇帝的性子,是绝不会和一个妇道人家言说这么多话的,但今日,也许是因为连凤丫一开始递送过来的马铃薯,给了他莫大惊喜,

        也许是因为这连凤丫曾经淮安城中太傅府的书房里,给了他惊讶的创举,

        更可能的是,老皇帝很可能是被连凤丫这个毅力无比坚定的“妇道人家”缠得脑仁儿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