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2 / 2)

加入书签

        那肯定是能看不能吃最残忍!

        张仲景两人:?

        你个李时珍怎么回事?一开始你不是还挺爱苏轼这位大文豪的吗?怎么感觉你挺喜欢看大文豪乐子的呢?

        李时珍捋须微笑。

        人越厉害,乐子才越

        ()        大。

        换成个普通人(),就算他拥有三十年老痔疮[((),跟大伙又有什么关系?还是得大人物的陈年老痔才容易引人关注!

        霍善听了李时珍的建议很是心动,他醒来后哒哒哒地跑去找李长生,跟他说起医馆那边入驻了华佗的事。

        还有苏轼的到来。

        苏轼,听说是个大文学家、大美食家,可惜他坏,骂舅公,一会就让他给大家做芝麻茯苓饼吃!

        李长生一开始听得很认真,等听到“芝麻茯苓饼”的时候就有些哭笑不得了。

        所以最后还是绕到了吃上面。

        李长生温言笑道:“好,让你师弟先准备好胡麻和茯苓。”

        霍善这才高兴了。

        李长生把霍善交给易知投喂,自己过去医馆那边看看是怎么个情况。

        医馆中,华佗已经给苏轼做完指检了。

        哪怕已经和自己的陈年老痔做了那么多年斗争,苏轼还是头一回让旁人给自己检查这位“老朋友”的大小与具体方位。

        豁达如他也觉得这个体验挺怪的。

        华佗正在给他做思想工作,大意是你这位“老朋友”已经很大了,经常一复发就疼得你满床打滚,建议还是切了。

        华佗还表示,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能帮你把包/皮也顺手割了,一次手术,两种体验,你要不要试试看?

        面对自己在现实里接待的第一个手术患者,华佗认为自己提供的都是最良心的建议。

        就是术后可能要难受几天,毕竟只切后面只是排便痛,把前面也切了那就是大小便都痛了。

        苏轼:?????

        这个医馆的人都太可怕了。

        华佗正给苏轼讲“长痛不如短痛”“割包/皮的好处与必要性”以及“没事的保证术后休息个三四天就能活蹦乱跳”等等术前思想动员工作,李长生就找了过来。

        华佗知道李长生是知情人,直接让李长生进来帮把手。

        双方相互见礼。

        李长生观华佗言行举止,心中对他来自汉末的说法已信了大半。他主动询问华佗:“前辈可有什么是要晚辈帮忙的?”

        华佗看了眼苏轼。

        苏轼的痔痛已经让华佗先用栓剂止住了,所以他现在陷入了巨大的挣扎之中:割,还是不割,这是个问题;割一边,还是割两边,这也是个问题。

        不管古往今来,做手术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件大事,像这种摘除“外客”的手术还好,理论上愈合后便对患者身体影响不大。

        换成那些切肝切肺切脑子的,造成的影响可就难以预料了。

        按照中医的思想,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令整个机体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整体保持这种平衡,人才会维持在正常状态。

        要是其中一环被你切掉了一部分,整体的平衡就很容易崩溃,各种问题会接踵而来。

        对医家而言这算是坏病中的坏病,治坏病时得想方设法调整治疗方案,这种能力并非所有医家都有的。

        要不怎么古时有六不治之说,如果患者采用了别的治疗办法(比如“信巫不信医”)把病给治坏了,医家往往也无计可施。

        所以在是否进行手术这件事上,医生会很慎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也会很慎重。

        华佗见苏轼还拿不定主意,宽慰道:“你别担心,在给你动手之前我会先进行至少十次的模拟试验,保证会给你选个最好的手术方案,过程无痛,愈后极佳,保证能让你一身轻松地长命百岁。你也不想再和它相依相伴四十年的吧?”

        苏轼一想想自己真的有可能与这老朋友相伴四十年,背脊不由自主地冒出冷汗来。

        割!

        必须割!

        华佗让苏轼签下手术同意书。

        苏轼龙飞凤舞地签下自己大名。

        华佗转头看向李长生:“劳烦你搭把手帮这位苏居士备皮,我去给他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他还仔细给李长生讲了讲怎么备皮。

        很简单的,就是先用这个专业备皮器帮患者把相关区域的体毛去掉。

        放心吧,手术室提供的备皮器伤害很小,去掉的体毛能完整地保留毛根,要不了多久就能再长出来。比起脱毛膏之类的优势要大得多!

        苏轼:?????

        现在要回手术同意书还来得及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