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2 / 2)

加入书签

行吧,他对他们这位陛下的离谱作风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迟早有一天

()要把这些事统统写进书里jpg

他倒要看看他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霍善最终挑的江夏郡,因为苏武说江夏郡横跨江南江北,地形地貌更为丰富,要是霍善想种东西的话江夏郡比较适合。

没事还能渡江玩耍。

在秦汉时期,黄河一般叫“河水”

,长江一般叫“江水”

,所以苏武说的渡江当然是指长江。

渡江!

这可太对霍善胃口了,恨不得马上飞到江夏郡去。

苏武是什么人呐,苏武那可是专业牧羊十几年的,怎么看都是个农牧专家,听他的准没错。

事情还没正式敲定下来,霍善便暂且住回冠军侯府。

有了他叔在,写奏疏这事就不用霍善自己操心了,一股脑儿交给霍光写就完事。

怎么说服朝臣接受这项人事调动也不再霍善的烦恼范围,那是刘彻需要考虑的。

简而言之,他只需要等消息就好!

霍善每天开开心心去医馆找夏老头和张仲景玩耍。

得知霍善要去江夏郡,张仲景颇为意动。

他在长安待了这么久,都快把长安这边的常见病摸清了,温应他们也已经把伤寒学得差不多,所以他也想出去走走。

去江夏郡的话,可是要途经南阳郡,张仲景想去看看两三百年前的南阳。

既然做好了决定,张仲景便提前和夏老头他们商量着交接事宜。

人张仲景是要归乡去的,夏老头等人纵使再不舍也没有强行挽留,只是抓紧时间与张仲景探讨一些自己还没彻底摸清楚的疑难医案。

霍善已经不太需要参与这类讨论了,他正兴致勃勃地在医馆的庭院中挑瓜。

这可是李时珍凭借着【种瓜包甜】技能种出来的东陵瓜,虽然霍善每旬都能买到特供的新鲜瓜果,可这种在瓜田里敲敲这个、敲敲那个,认真比对大小、形状、颜色,最后把最喜欢的瓜从藤上亲手扭下来的快乐,哪里是买现成甜瓜能比的!

霍去病过来接娃的时候,还看到霍善从瓜田这边蹿到瓜田那边,笃笃笃、笃笃笃地敲得很欢。

霍去病:?

见到霍去病来了,霍善兴冲冲地把自己新相中的瓜徒手拧下,抱起来跑到霍去病面前献宝:“这个肯定甜!”

自从多了霍善这么个娃,霍去病就没吃过不甜的瓜。

不过这可是霍善亲自挑的,霍去病自然是一手接过瓜一手抱起娃,耐心地等霍善与张仲景他们话别过后才领着霍善一起回家。

霍善把张仲景想回老家看看的事讲给霍去病听。

霍去病本来就希望几个小老头儿能随行,虽然霍善说随时能把人请出来,但在船上大变活人还是有点太考验众人的接受能力了。

他点头应道:“当然没问题。”

父子俩商量了一路,都颇为期待这次的远行。

可这个安排一传出去,朝中却炸了锅。

一开始朝臣们都有些恍惚,感觉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们陛下说什么来着?

太守?四岁的太守?还是江夏这种交通要塞?

要不是摄于刘彻的强权,恐怕不少人要当场问上一句:你脑子没事吧?!

刘彻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都能对年老体衰的汲黯说“你就躺在床上给我震慑淮阳郡吧”

了,让霍善这个主意多多的娃去江夏有什么问题。

不说别的,就说端午那场竞渡有几个人能组织出来?

比昆明池那群训练了小半年的水师有模有样多了。

人家用的还是乡民和庄户来着。

而且这就像是朝廷委派国相和臣属去“协助”

藩王治理藩国那样,哪里真需要藩王来做决定,只需要委派些得力助手过去把活干了就成。

霍善到了那边就算想纯玩都没问题。

刘彻把霍善的奏疏扔给众人,让他们自己看去。

就算这奏疏是别人代笔的,那也证明霍善身边有这种既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又充满实干精神与实干想法的人才,这难道不值得给他们一个发挥机会吗?

众人看完后都沉默了。

这奏疏确实写得条理分明,对于如何建设基层也提供了相当多极具可行性的建议。

难道陛下真的不是在胡搞瞎搞,而是想借这郡守之位钓出朝阳侯背后的大鱼?

……反正也没多少人喜欢离开长安去当外官,既然冠军侯父子俩想去就让他去吧。

至于冠军侯去云梦泽练兵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刘彻决定派他去打西南夷?

朝廷这几年太缺马了,匈奴又缩回了北海那边,一时半会估计不会再和匈奴发生大的战役了。

刘彻是个闲不下来的,想必准备磨刀霍霍向南看了。

要知道刘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挖出个昆明池,就是为了练兵打西南夷!

那么大的池子都挖了,足见刘彻收拾南方的决心。

只不过冠军侯水战能成吗?

一时间众人各有思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