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8 章(2 / 2)

加入书签

诸葛亮身长八尺,长须飘然,瞧着就是个非常靠谱的人。

哪怕已经年过五旬,他背脊依然不见丝毫伛偻,目光也清明至极。

诸葛亮过来前显然已经签过就诊知情同意书,知晓霍善这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他拱手朝霍善几l人问好。

李时珍还是头一回见到活生生的诸葛亮,不由感慨诸葛亮本人远不是戏台上的诸葛亮能比拟的,一看就让人油然生出种莫名的信服感。

霍善兴致勃勃地凑过去和诸葛亮搭话:“听说您很会做馒头!”

诸葛亮:?

李时珍忙把他拉回来,让他别一见面就聊这个,还不如聊聊木牛流马是怎么做的!

霍善一向听劝,麻溜改为追问诸葛亮:“您能教我们做木牛流马吗?”

诸葛亮:???

没想到这神秘医馆的东家竟是个这么活泼的小孩。

诸葛亮谦道:“教倒是可以教,木牛流马适合山路运输,这边怕是没那么需要。”

霍善马上说道:“需要的,需要的,我们江夏郡也有很多山地的,等我们在山上种了茶叶、甘蔗和番薯,全都得想办法从山上运下去!”

诸葛亮便问番薯是何物。

霍善给他吹嘘了一通,说这玩意“不择地而生,不择时而长”

,可以直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也可以磨成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面食,绝对是饥年救荒的大宝贝!

要是诸葛亮教他们做那木牛和流马,他可以跟着去蜀中给他带红薯种子哦!

只是他还得在江夏这边搞试点种植,能分给诸葛亮的番薯种子不多。

占城稻倒是可以先匀他们一点,因为江夏这边以及嬴政他们都没到适合播种季节,他还可以慢慢攒!

诸葛亮:“……”

所以,占城稻又是什么?

占城稻这东西,产量高,用水少,跟番薯一样有“不择地而长”

的优点,但他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这玩意不好吃。

许多高产的粮食大多都有这么个缺点。

占城米是种硬米,而且缺乏香气,太平年月中完全卖不出价格。

但和番薯那样,要是遇到荒年这就是救命的粮食。

这对蜀汉来说却不算太大的缺点。

诸葛亮数次北伐,蜀中早已弹尽粮绝,这种战乱时期所需要的军粮数额十分庞大。

军粮这东西,

只要能吃饱就差不多了(),很难再追求口感。

霍善还现场掏出把占城米给诸葛亮看。

颇为遗憾这米居然不好吃。

多希望能有又好吃有高产的米!

诸葛亮听后沉吟片刻(),对霍善建议道:“这米要是研成粉做索饼,便没有不好吃这一缺点了。”

霍善听后睁圆了眼睛,眼神里明明白白在说“你还说你不会做馒头”

诸葛亮:“……”

所以他为什么看得出这小子乌湛湛的眼睛里头写着什么话啊!

霍善才不管诸葛亮看没看懂他的小眼神儿,马上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个东坡先生给我讲过,叫做米粉,可以嗦着吃!

您先在蜀中试种一批看看,等明年江夏这边的占城稻种出来了,我就去跟您学做米粉。”

诸葛亮道:“既然你说的那位东坡先生会做,你直接跟他学就是了。”

霍善想想也是,点着头说道:“好!”

李时珍感慨道:“要是蜀汉军粮充足,是不是就不会再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张仲景几l人:“……”

真好奇李时珍是怎么活到七十好几l的?

难怪他在太医院干个几l年就干不下去!

霍善经过李时珍和苏轼的熏陶,多少也学到了点聊起天来不管他人死活的毛病,听李时珍又开始念诗,马上积极追问那是什么诗。

李时珍便给他念了一整首杜甫的《蜀相》。

诗圣不愧是诗圣,即使最后两句在本人听来有点难受,听完全诗却还是叫人惆怅万分、满心慨憾。

霍善听不太懂,但觉得好厉害。

莫名就对诸葛亮这个被“二顾频烦天下计”

的名相更为信服。

他当场掏出份萧何帮忙写的江夏发展计划问诸葛亮有没有什么新想法可以添进去。

诸葛亮:?

所以这里为什么会有萧何?

好怪。

得再仔细观察观察。

诸葛亮问道:“这是萧丞相在看过这边的情况以后拟定的吗?”

霍善道:“他没有来过这边,是我自己去找他问的。”

诸葛亮道:“那我这几l天先翻阅一下文书,再出去看看具体情况。

等了解清楚,我再看看能不能给你提供好的建议。”

霍善听后连连点头。

瞧瞧人家诸葛丞相,还讲究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政策的!

当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春溪笛晓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