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2 / 2)

加入书签

霍善信誓旦旦:“肯定好吃的。”

这个月份的蟹个头还不够大,得再长一个月才更加肥美,不过对小孩子来说瞧着也足够大了。

这种能从水里捞出来的活物,秦汉人士也是吃的,只不过大多都是腌制过后再吃,毕竟它这七横八竖的,瞧着没多少肉,吃起来得费老大的劲。

腌制过后就不一样了,管你是腿还是螯,

统统都能变得非常适口。

要是做成蟹酱,那就更是入口即化的下饭佳品!

霍善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大螃蟹,兴致勃勃地看它们吐了半天泡泡,又力邀夙小星跟自己一起去做橙子酱,做橙子酱沾蟹肉吃,可以去腥!

这是苏轼教的,苏轼这么会吃,肯定不会说错!

霍善跑去跟李长生讨橙子。

还问李长生听没听过蟹酿橙。

听说那是苏轼那边很流行的吃法,就是蒸熟的螃蟹拆出蟹肉蟹黄炒得香香的,再把它们放进掏空的橙子里头放小甑里蒸个一刻钟!

这时候掀开小甑,就可以获得一个螃蟹馅的橙子!

表面上看起来和普通橙子一模一样,实际上里面是特别好吃的蟹肉!

对上霍善那“师父你一定听说过这东西的对吧”

的眼神,李长生只能说道:“我试着给你做做看。”

宋朝人每天都在吃些什么奇怪的东西!

过来找李长生探讨问题、不小心旁听了师徒俩对话的何必:“……”

李长生是怎么做到听小孩子讲讲就把东西做出来的。

还是这种做蟹肉味橙子的离谱要求!

霍善才不管那么多,要到几个橙子就开始研究怎么掏橙肉。

两小孩兴致勃勃地对着橙子捣鼓起来。

小孩子的乐趣就是这么简单,完全忘了自己早上还要给大伙表演【剔骨高手】。

等吃饭时看到鱼上桌,霍善才想起这件事来着,马上跑到表示大家放着鱼让他来,今天这顿鱼骨头他承包了!

众人也不拒绝,大方地把鱼推到食案前方,由着霍善一展身手。

对于自己新掌握的技能,霍善那是一点都不会厌烦的,孜孜不倦地给他师父挑完鱼刺,又跑去给他爹挑,就这么从东跑到西又从西跑到东,愣是把那难搞的鱼刺全给解决了!

霍善骄傲地问他师弟:“我厉不厉害?”

易知道:“厉害。”

霍善又转头去问夙小星:“我厉不厉害?”

夙小星明显比易知会夸人,开开心心地夸道:“我去年被鱼骨头卡过喉咙,好长时间都不太敢吃鱼,没想到你三两下就把刺全挑光啦!”

霍善获得了小伙伴们的一致夸奖,心满意足地吃起了自己面前的鱼。

直至快要吃饱了,他才想起他爹给带来的螃蟹,纳闷地问李长生怎么没蟹吃。

李长生这才让人给霍善上了一只蒸熟的秋蟹。

至于蟹酿橙的话这次的蟹不够肥,得下次再做给他吃。

霍善已经吃到七八分饱,见只有一只蟹也不失望,又积极地给所有人提供拆蟹服务,好全方位展现他一块蟹肉都不浪费的剔骨神技。

等霍善忙活完回到自己位置上,发现自己面前的蟹也被拆好了,他有点疑惑地想了想,很确定自己没拆自己的蟹,不由转头问他师弟是谁帮忙拆的。

易知说是霍去病给拆的。

霍善

马上转头看向他爹。

霍去病道:“我也想练练手。”

霍善恍然点头(),不再纠结这点小事(),高高兴兴地拿蟹肉蘸了酱往嘴里送。

这东西肉虽然不多,肉质却着实鲜嫩。

若不是前面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霍善一定还吵着要吃更多,这会儿他却是吃得心满意足,再也不惦记这东西。

接下来一个多月基本都是秋收的日子,霍光他们没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派人出去考察适宜开设作坊的地方,以便趁着秋收后的空档把作坊的事落实下去。

霍善趁着秋高气爽如愿渡了次江,亲自到江对面的沙羡和鄂县一带考察当地的瓷土资源。

造纸和制糖这两样技术已经献给朝廷,基本处于半公开状态,可以通过竞标方式安排给有能力承办这些作坊的人来负责。

可像瓷窑这种大型作坊,朝廷肯定不可能放任底下的人自己建,还是得建成官窑。

霍善不懂这些考虑。

他在边上左听右听,只听出一件事:这次可以渡江玩耍去了!

于是过了中秋,霍善就呼朋唤友前往南渡过江。

由于有楚墨众人的加入,连他师父李长生都能把手头的事务托付给何必,陪着霍善一起出门。

霍善别提多高兴了。

唯有何必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怎么感觉他们好像自动送上门当牛做马来了。

不过见自家徒弟和师弟师妹兴致勃勃地等着出发,何必也没多说什么。

不就是他负责留守吗?以前师父还在的时候,他没少扮演这个角色(扮演着扮演着就全归他负责了)。

唉,这种事他早就习惯了。

所以,等官窑建起来后是不是就可以研究李长生所说的釉料问题了?

自从拿到李长生从新丰县那边带过来的瓷器样品,何必就对这个研究项目格外心动。

()春溪笛晓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