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 潋滟之光(1 / 2)

加入书签

许栀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张良其实还挺会做事情,竹竿握手处还缠上了布条,防止冬日过冷冻伤手。

    “其实也有一点儿不一样。”她笑道。

    他给她这一个青白色的竹条,她借花献佛送给李左车的那个是被她加工了不少的,裹上了一层红纱,还系上了好多条穗子,甚至还栓上了一个银铃铛。

    张良不言,只柔和地看着她抱着这个圆形的竹器,里头橘红色的灯火从竹条的缝隙中漏出来,把她的面颊映得火红,她像是拥抱着月亮,捧着太阳。

    她扭过头,脸颊处浮现了两处很浅的梨涡,夜色遮去她往日莫测的黑瞳中的寒。

    “先生怎么不问我哪里不一样?”

    “公主平日喜欢的,通常不会这般素净。你赠与左车之物想来并不寡淡。”

    张良见芷兰宫中没有几个宫人,就连阿枝也不在。

    张良正要问,嬴荷华走近了两步,斗篷间的白色绒毛托着她黑长的头发,她看出他的疑问,回答了他,“先生果然很了解我。”

    许栀想到了那日所见的陪葬品,也不知道是在回答着谁。

    “我的确很喜欢红色。看着就让我感觉很有希望,也很有力量。”

    “之前公主受伤,终究是有人意图不轨。燕楚伫立八百年,用药使巫,其中繁复,我几日来已在追查此事。”他看着她,从袖中拿出一卷帛书,“公主当要退避的时候,当避开锋芒。此为李监察为公主择选的护卫,可以减少刺客之忧。”

    许栀默了默,她已经知道李贤在芷兰宫放了眼线,李贤现在通过张良把这名单拿给她,这是在拉拢张良,还是在警告她一举一动皆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但许栀很清楚平衡的重要性,所以她并未面露任何不快。

    许栀笑着接过了帛书,“好,明日我便去看看。”

    她抬首,“他与你还有没有说别的?”

    张良当然感受到了李贤直白的敌意,政事上他们职务并不交叉,李贤不避讳所行,提到的自然只有关于嬴荷华的事情。

    张良不欲谈。

    “燕月之事,公主不必担忧。”

    许栀点了头,“纵然楚系之害颇深,与我有牵连。”

    她停顿一刻,抬眸,视线与他交叠,然后缓言。

    “可我手中执拿之剑也未尝不锋利。”

    她眼神如旧,虽被火色添上温度,但还是渗有寒气。

    张良不禁捏住了袖口,心中五味杂陈。

    许栀见张良不接话,她转移开话题:“刚才我见你有疑。因为王祖母与父王商议过,今夜除夕不用去正殿参加宴饮的宫人都可回家两个时辰。我特意在宴饮开始提前了一个时辰喊你过来,并非任性,而是有一件东西要给你。”

    张良还没搭话,许栀一边说一边走在了前面。

    雪地映红,是她衣裳的颜色,也是点点朵朵的梅花。

    疏月梅影落在洁白的地面,一树阑珊,她于侧转身展露笑颜。

    但张良停住了脚步。

    “梅园乃深苑,良不好入内。”

    张良对上次他在梅园做的事情,还是有些过不去。

    “这儿人都没有,你担心这个干什么?”许栀冲他一笑,“先生莫不是担心我又使什么坏?你放心,大过年的,我才不会折腾你。”

    “……我从前在此有害于公主。”他说得很轻,不愿涉足一步。

    她这个受害者没说什么,加害她的人倒是不想重提旧事。

    本是不欲强求,但她回头一看,张良站在雪中,身影寂寥。

    在这寒冬之中,她蓦地又想起了手机上检索的文字。

    而她看着手上从他那里拿过来的灯笼,如同夺走了他璀璨夺目的光彩。

    青山之中何处埋骨?这是她无处次要问的问题。

    史册不改,结局不变,唯伤他一人。

    她似乎一刻也不想将他置于这种荒芜,不想他被秦国的冬风吹散。

    许栀折返,“这样吧。”

    张良不知她要做什么,但还是配合地被她招呼着低下身。

    她将裹在灯笼手柄处的一条绸布拆下来,她踮起了脚,轻轻用绸带覆上他的眼睛。

    然后两手绕在他的发后轻巧地打了一个结。

    张良下意识抬手。

    “别摘。”她喊住他,在他身前道:“之前回咸阳的时候我就意外,你怎么不喜欢来梅园。原来是这么回事。”

    “虽然天已黑,但只要你自己看不到,你就不用管触景伤人了。”

    “触景伤人?”张良默念一遍这个词语。

    “不过先生别担心,之前郑国来秦时,宫人为了避免他看到不该看的东西,也蒙上了眼睛,也算是保住他的命。”

    张良听她提起郑国,郑国早年在他父亲门下为门客,早闻郑国渠成,宴饮上定然会再见。

    国破之后,故人再逢。他生出一种天然的悲哀。

    他觉得在秦国的日子又格外地空寂起来,周身空荡荡的,只有他一个人。

    “先生。”

    她的声音再次在他身侧及时响起,他腕上忽地一重,她好像又觉得拉住他手腕不妥,转而扯住了他的袖子。

    “你跟着我走吧。放心,我会走得很慢,不会太远。”

    张良微怔,想起了若干年前,好像也是这样。

    嬴荷华出现在新郑,闯入韩王宫。

    亡国之后,他欲离开远走,以求一个报仇的机会。

    然而他的世界再次被她闯进来,在这个分界的路口,他被拦下。

    她也对他说了刚才那句话:你跟我走好不好?和我回咸阳。

    她果然放慢了步子,脚底传来咔嚓咔嚓的雪声。

    嬴荷华一刻也没闲着。在这个空隙中,她努力地解释着他前几日来责问她的事情。

    之前在邯郸的代笔,他全然都知晓了,没有一句话是嬴荷华自己抄的,全是李贤的代笔。

    她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这是在为先生之学,尽力宣传。我虽崇尚法家,但也从未说过儒学的不好。”

    “先生是韩非的学生,又得了黄石公之学,你不算个纯粹的儒者。”

    张良道,“治世之道,焉能一学贯之。公主竟然知道我教你的东西并不是让你学习,而是为了让你静心。你又何必假手他人?”

    许栀笑了笑,“正是因为我与先生心意相通。但有的人却不认可。便想让他循序渐进地听着。”

    “有的事情不可操之过急。”

    “其实还是有些效果。比如这次,他没有去动你,让我感到欣喜。”

    “公主以为李监察会杀了我吗?”

    “不是以为。”许栀回过头,“我始终担心他会这样做。”

    张良顿了顿,“良在来到秦国的时候,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住口。”许栀停住脚步,回过头,“我不许你将生死置之度外。”

    许栀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复又直视张良的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