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第107章 天下第一剑!(1 / 2)

加入书签

第107章  天下第一剑!

    这个冬天,韩国被灭,无疑是让所有秦人都无比振奋,情绪激昂的大事件。

    这预示着从孝公时代就千呼万唤的“大秦东出,一统天下”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并且,终于开始灭掉了历史长达几百年的七大国家之中的其中一国。

    这种开天辟地般的序幕,让整个秦国的秦人都为之狂热。

    不仅仅是为秦人这个身份而感到骄傲。

    同样,战争意味着战功,战功意味着就算是普通的秦人,也能迎来晋升的渠道,有了出头的机会。

    这是自商鞅时代让秦国为之强大的秦法之根本。

    而,

    就在整个秦国上下,都为灭韩之功大喜狂喜的时候。

    咸阳宫中。

    殿内空旷,从王座旁边站立的那个男人身上的寒气,却是比整个天地之间的冰雪还要瘆人。

    赵高、李斯、尉缭、蒙恬等人,全都屏息,不敢声语。

    整个大殿内,只有嬴政那冰冷到了极点的震怒之声回荡在所有人的耳畔,让人心中发寒,感受到了他的杀气。

    “三位!”

    “足足三位!”

    嬴政甩袖,身躯俯瞰着大殿上的所有人,压抑着声音,肃杀无比:

    “昌平君芈启!燕太子丹!还有!”

    “随寡人九岁入秦,一直辅佐大秦到了今天的太保项少龙,在前后不到几天的时间内,全都逃离了秦国,谁能告诉寡人这是为什么!!”

    殿内,群臣鸦雀无声。

    沉默,十足的沉默。

    终于,还是有人扛不住了压力,开口回应,是李斯,他整理衣袖,走出班列,躬身到底:

    “昌平君、燕太子丹,皆是他国公子,如今见韩被灭,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思念故国,逃离咸阳,是能想象到的,即便是黑冰台早就在两人的府上安排了细作,仍旧没有阻止两个人逃离,原因是因为两人在逃走的时候,有农家的高手护送,盖聂先生已经亲自去调查了,相信会有一个结果。”

    “农家!”

    嬴政转眸,眸光似刀,闪烁寒芒:

    “又是农家!!”

    “那项少龙呢?”

    他问。

    “谁知道?寡人待他不薄!他又是为何不告而别!”

    群臣静默。

    就连李斯也不张口了,昌平君和燕丹的逃离是能解释的,太保项少龙的不告而别,却是谁都不能理解,也想象不到的。

    就在这个时候。

    殿外又传来了消息。

    “报,赵国急报!”

    “桓率兵日前攻破赵国平阳郡后,本欲直攻宜安,结果赵王迁急调李牧为帅,不仅击破了我大军攻势,甚至,还在阵前杀了桓,并扬言……”

    羽士颤声道:

    “只要有李牧的镇岳剑出鞘,秦国的军队就永远无法跨过赵国的边境一寸。”

    “嗯?”

    嬴政冷目望去。

    “李牧?”

    这个人,当年曾是阻止过吕不韦和上任秦王归秦的赵国大将,为赵国如今最强大的兵家大宗师,甚至在于天下来说,也是可排在前三的名将!

    嬴政冷声道:“谁可破李牧?”

    李斯走出道:“李牧之勇,兵法更是如神,即便是用秦军的攻势强行推进过去,胜了,也会损失极大,以臣之见,与其正面与之为敌,不若从赵国内部攻破,须知,赵王迁乃荒淫纵情,混乱无能之君,身边又有郭开这样的臣子,只需略施手段,便可令他和李牧的君臣之间,生出嫌隙,届时,赵军便能不攻自乱。”

    嬴政微微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谏言还算满意,道:“准。”

    此时。

    殿外又传来了通报。

    “大王!”

    嬴政听到这语气,脸色便沉如水:“报吧,寡人也想听听,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更坏的消息。”

    群臣也看去。

    那内侍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完全察觉到了秦王的情绪,只是埋头颤声道:

    “数月前刺杀公子韩非的黄石公,已经到了处刑之日,然,却是刀砍斧劈,剑刺,火烤,都杀之不死。”

    群臣神色变了:“怎会如此?”

    嬴政也面色一变:“你再说一遍?”

    这时,殿内的一人走出,是尉缭,他躬身施礼道:“大王,人无不可杀之者,无非兵刃不利,臣曾听闻,世上有一把名为‘天问’的剑,在楚国,号称可以斩杀鬼神,隔绝仙凡,在风胡子剑谱“十大名剑”当中排名第一,若是能得此剑,或许能杀之,警惕天下高手。”

    嬴政眸光微动:“天问?”

    …………

    姜太一也没有想到自己是故意将黄石公的残躯留给了政儿,想让他杀之以对天下立威,却没想到,黄石公身上还有那样一手。

    此时的他,已经来到了赵国的边境上,看着赵国的官道上,风雪中,窸窸窣窣的都是一些朝着其他地方逃去的赵人。

    虽然李牧抵挡住了秦军的第一次攻势。

    但身在攻势下的老百姓,是最为清楚的,打起仗来,不管胜负,对于百姓而言,都是灭顶之灾,兵过之后,许多村子都已经完全不住人了,百姓们拖家带口的逃荒,逃亡他乡。

    姜太一看着这路上的许多准备逃出赵国的人。

    忽然。

    心中一动,他居然在这一群人之中的一对母子身上,感受到了大槐树乡的气息。

    视线看去。

    便见到那是一对已经饿的快要昏死在了树下的母子,母亲饿的皮肤苍白,没有血色,怀里还抱着一个一两岁大小的孩子,也快要饿死了。

    女人躺在风雪中的老树下,心中绝望,下意识的喃喃道:

    “太一神人,太一神人,求求你显显灵,救救我这可怜的孩子吧,我死不要紧,求神人让路边有个好心人,带走我这孩子吧,给他一口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