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 / 2)

加入书签

刘彻的嗓音在未央宫中的宣政殿当中传彻震荡。

    而下方当中。

    百官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派是以李广为代表的大汉武将,另一派则是大汉文臣。

    “怎么一个个都不说话!”

    刘彻这个时候没有像一个皇帝一样正襟危坐,而是将手放在大腿上,身躯前倾,眸光一一扫过这些大汉文臣,道:

    “难道我大汉养你们这群臣子,都是一群没卵的?不敢应声?!”

    “陛下之意,既是末将的意思。”

    李广走出班位,拱手道:

    说这话的时候。

    然后指着李广对一众文臣说道:

    “看到没有,这样的才是大汉的男人,才是有种的男人。”

    于是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听从姜太一的话,来到长安,看看是不是来到长安太学宫,真的有以后上马封侯,直击漠北的机会。

    李广觉得自己的兵法境界,相比于原来,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刘彻眸光审视着一众文臣,道:

    “什么叫做匈奴人的战法,意思是我汉人生下来就只能被匈奴人欺负践踏,不能过去欺负践踏他们,这是什么道理?”

    这时,另一个早年就跟在刘彻身边的近臣严安,也犹豫的说道:“陛下要对匈奴开战,听起来似乎是要兵出于国门之外,这……我朝自立国以来,甚至包括秦朝,都只有固守边关的记载,从来没有打出国门,出兵远征他国的例子,我大汉也不擅长这样的远征之战。”

    以往他都只是单纯以兵家技巧的兵法领兵练兵打仗,打起仗来,一马当先,凭着的是个人的武勇。

    刘彻看到李广和一众武将出来应和,这并没有出乎他意料,是早有准备的事情,嘴角一勾笑道:

    “很好,这次不愧是我大汉的飞将军。”

    “是啊,出兵远征,袭击他国,这是匈奴人的战法……”有文官附和道。

    而这六年时间内,他也的确在太学宫当中学到了很多。

    几个文官不敢言语。

    “末将早就想要对匈奴发起反攻了。”

    原本,他是根本不想来长安什么太学宫的,在他看来,六年前的匈奴南侵的时候,大汉就应该反攻了。

    “毫无准备,那是你们这群人!为了今天,朕已经足足准备了六年了!”刘彻寒声说道:“冒险,朕就是要冒险,不冒险,哪里来的胜利!”

    可没想到,六年前的匈奴问题,居然最后是为王玄甫成为陆地神仙而得到了解决。

    “好!”

    李广整個人的面容比平时更红,气血都上脸了,嗓音之中蕴含着激动。

    而在这太学宫的六年之中,耳濡目染,得到了那些尽管不情愿,但却不得不尽心吐露自家学说思想的诸子百家高手们的精髓。

    他没想到姜真人说的话,居然是半点不假。

    这个时候,御史大夫韩安国硬着头皮走了出来,道:“陛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毫无准备的对匈奴开战,是否太过冒险了!”

    “怎么不擅长?没打过你就知道不擅长?”

    如果是六年以前的时候,那个时候刘彻刚登大位不久,多的是人劝这位少年皇帝。

    可如今,六年的时间,刘彻只用了六年,就将整个大汉朝近乎九成九的权力,集中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真的是生杀予夺,六年时间内,他连丞相田蚡,也就是自己的亲舅舅,都能罢免处死,遑论他人?

    六年内,经过刘彻的罢免,整个朝堂上几乎罕见还有能够手握重权,能够敢于直面违抗他意志的人了。

    现在开口的这几个御史大夫,之所以敢于出口阻止出兵,却在这六年内,却一直还没被刘彻换下去,完全是因为他们身上并没有多少实权。

    他们的存在,也并没有侵犯到朝廷和刘彻的权力。

    再加上刘彻自己也清楚这几个朝臣,只有在这个时候,会保留着主和的思想,其他时候,都不敢多说话,这是他们几十年以来的思想被禁锢了,不是他们的错,只是人老了而已。

    所以刘彻对他们的态度,严厉之中,带着一些缓和。

    但并不妨碍他对于出战匈奴的激情。

    “朕今天不妨实话告诉你们,这场仗,朕打定了,而且不是打一时半会儿,要打就要打十年,二十年,只要朕还活着,就一定要和匈奴死战到底!”

    刘彻用已经成熟起来的眼神,虎视龙瞰般的一一扫过所有人:

    “朕就是要用这一战来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从今以后,大汉和匈奴,二者之间,攻守易形了,汉人才是进攻的一方……寇可往,我亦可往!”

    所有大臣们被刘彻的威严压迫的抬不起头。

    他们都已经感觉到,大汉已经迎来了一位跟以往几代宗祖皇帝,甚至于跟开国皇帝都截然不同的一位皇帝。

    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喜欢战争,这样的睚眦必报,这样的霸气,这样的尚武。

    完全就是秦皇楚霸复生!

    看到这几个唯一敢反对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全都安静了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