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7章 苏曳夺取九江沈葆桢悲剧(1 / 2)

加入书签

第137章  苏曳夺取九江!沈葆桢悲剧!

    “不,这个时候我要回去,我要和我的兄弟姐妹在一起。”洪人离道:“我本来就已经无比愧疚了,这种时候如果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我这辈子都过意不去的。”

    然后,她朝着九江城飞奔而去。

    苏曳拦之不住。

    然后,他不由得朝着西边方向望去。

    虽然是晚上,看不清楚,但他仿佛仍旧看到了沈葆桢大人,此时正在眺望长江。

    此人,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关键时刻,手段就是这么狠辣,果决!

    谢谢你啊,沈葆桢大人。

    …………………………………………

    九江城内。

    城墙之上,时时刻刻都有人警惕着外面的一切。

    因为下大雨,桃花汛,江水,湖水时刻都拍打着堤坝,发出一阵阵巨响。

    但刚才那一声巨响,还是显得刺耳。

    所以,城墙上的人立刻朝着那个方向望去。

    夜里,看不清楚。

    究竟发生了什么。

    “轰轰……”

    猛地一声巨响。

    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照亮了整个大地。

    然后,他们看到了惊骇的一幕,长江的堤坝上出现了一个缺口,洪水正在汹涌而入。

    天!天哪!

    顿时,城墙上的太平军立刻敲响钟声。

    而且是那种非常刺耳的钟。

    “当当当当当……”

    钟声响彻在整个九江城的上空。

    林启荣曾天养等将领冲上了城头,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很快,他们就知道怎么了。

    因为听到了水的巨响,住在长江边上这么久,对这种声音太熟悉了。

    “不好,有人掘堤!”曾天养高呼,这位老将军很长时间都是统领水师的,所以对这一切太熟悉了。

    “天杀的清妖!”

    “卑鄙无耻!”

    “断子绝孙!”

    “是苏曳吗?”立刻有人吼着问道。

    曾天养道:“忠贞侯,如果缺口不大的话,还来得及!”

    “我们城里的麦田还有一个月就成熟了啊,如果大水灌入进来,那就全毁了,我们最后的一点粮食也没有了啊,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啊!”

    林启荣大声高呼道:“弟兄们,跟着我去堵缺口。”

    随着林启荣一声高呼,顿时几千名太平军跟在他的身后冲了出去。

    曾天养道:“侯爷,我去堵缺口,你留守九江!”

    林启荣将他一把推开道:“我多少岁,你多少岁?”

    等林启荣率领着几千人来到长江堤坝决口的地方,发现这里密密麻麻都是人。

    “准备战斗,准备战斗!”

    林启荣一声高呼。

    顿时,这几千名太平军纷纷放下手中的东西,抄起家伙,准备打仗。

    但是下一秒钟!

    林启荣等人看清楚了,这群人是新军。

    他们看了太平军一眼后,哪怕对方准备好了战斗,也依旧没有理会,继续拼命干活。

    每一个人身上扛着石头,扛着沙袋,拼命地望着堤坝的缺口冲去。

    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拼命去堵缺口。

    上百只火把,把这片区域照亮。

    苏曳也发现了林启荣,依旧没有说话,继续扛着沙袋往前冲。

    副帅王世清,一个人扛着几百斤的巨石,往前冲。

    见到这一幕,林启荣瞬间明白了。

    毁坏堤坝的绝对不是苏曳,而是……天杀的沈葆桢。

    对了,一定是他。

    他的湘军在高处,所以洪水淹不着。

    但是苏曳和他的太平军都在低处,会被洪水淹没。

    呆了一会儿,林启荣大声高呼道:“呆什么?赶紧动手啊,堵住缺口!”

    接下来,几千名太平军也疯狂冲上来,拼命用各种东西去堵缺口。

    用各式各样的袋子,装上泥土去堵。

    用巨石去堵住。

    甚至用木头去堵。

    一时间,苏曳的两千名新军,林启荣的几千名太平军,前仆后继,去堵这个洪水缺口。

    完全分不清楚,谁是谁了。

    就这么争分夺秒。

    甚至,太平军摔倒了,旁边将他们扶起来的,就是新军。

    就这样,几千人拼命地干了几个小时!

    终于……

    这个缺口被堵住了。

    幸好现在长江水位还不高,水流还不是很恐怖。

    幸亏这个缺口不够大,否则真的不可能堵住的。

    但现在也只是勉强堵住了而已,因为最适合堵缺口的是沙袋,这样才能没有什么缝隙。

    巨石,木头等等东西,还是有缝隙的,所以水还是不断地渗过来。

    几千人还是不敢大意,找来了各种布,包裹上泥土,拼命去塞住各种缝隙,各种缺口。

    中途的时候,老将曾天养还是来了,又带着两千人来了。

    林启荣怒吼道:“伱来做什么?不用守城了吗?”

    曾天养道:“王娘守城。”

    几千人,继续拼命。

    甚至找来杂草,混着泥土,去堵住这个缺口的缝隙。

    “好像……好像没有多少水渗进来了。”

    “我们是不是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

    有些年轻人忍不住大声欢呼,然后去抱住了身边的人,然后发现身边的竟然不是同袍,而是苏曳的新军,又或者是相反。

    但是在这种天灾面前,人心是最容易凝聚在一起的。

    接着,新军开始开始吃东西了,拿出了自己的干粮。

    新军伙食很好,但这是在野外,所以也只有大饼吃。

    但就这香喷喷的大饼,也让林启荣的太平军垂涎三尺了。

    新军兄弟们,此时各个主动出击。

    直接将手中的大饼撕下一半,朝着边上的太平军递过去。

    “来兄弟,一起吃。”

    “一起吃。”

    但是,大部分的太平军都没有动。

    苏曳的新军士兵道:“吃了我一块饼又怎么样,难道在战场上我还会让你手下留情吗?吃了我这块大饼,在战场上你见到我,依旧直接将我砍死,行不行?”

    大部分太平军依旧没有动,而是望着高处的主将林启荣。

    苏曳撕下一半大饼递给林启荣,喝了一大口烧酒,又把酒壶递给了林启荣。

    对方微微一愕,然后接了过来。

    先吃一口大饼,然后喝下一口烧酒。

    林启荣一吃,顿时底下的兄弟们也都纷纷接过新军手中的大饼。

    两支军队,暂时忘记了敌对,忘记了仇恨。

    坐下来,喝着水,吃着大饼。

    “轰隆隆隆……”

    “啪啪啪……”

    天上,又一阵电闪雷鸣。

    苏曳和林启荣互相对视一眼,心中暗道不好。

    果然,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不要啊,不要啊,不要啊……”老将曾天养大声高呼着,手脚并用,爬上了堤坝。

    “老天爷啊,龙王爷啊,求求你别下雨了,求求你别下了啊……“

    曾天养在堤坝上,不断对着长江磕头。

    “不能下了啊,我们的粮食,还有一个月就丰收了啊,不能再下了啊……”

    “我们断粮了啊,不能下了啊……”

    曾天养不断磕头,不断大哭。

    林启荣大声道:“下来,你下来!”

    而此时,苏曳听到了一阵阵声音,仿佛要迸裂的声音。

    不好……

    这缺口虽然被临时堵住了,但是牢固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属于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

    现在暴雨倾盆而下,水位会再一次上涨。

    那这个临时堵住的缺口,可能随时会再一次被冲垮。

    而现在根本找不到东西堵了,所有的袋子用完了,所有的木箱子也几乎用完了。

    所有的石头也用完了。

    苏曳道:“林将军,该走了。”

    林启荣道:“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

    而就在这个时候!

    这个堵好的缺口缝隙,再一次往外渗水。

    渗水的地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林启荣朝着堤坝上的曾天养大声高呼道:“你快下来,你快下来。”

    老将曾天养绝望地望着这一幕。

    “砰……”

    然后,刚才被堵住的地方,直接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洪水再一次涌入。

    接着,缺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所有人绝望了。

    老将曾天养一声悲呼:“老天爷啊,你为何如此无情,我的粮食啊,我们亲手种出来的粮食啊。”

    然后,他一时想不开,整个人直接就朝着长江跳了下去。

    绝望之下,他竟然是要跳江自尽。

    “砰!”

    但是,他没有跳下去。

    被两个人,活生生按在了地上。

    一个是他的亲兵,另外一个是王世清。

    没能自杀成功,曾天养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苏曳来到林启荣边上道:“林世兄,这个缺口堵不住了,你们的人要做好一切准备,全部到高处去,站到房顶上去。”

    “你们种的那些粮食,肯定是保不住了,现在甚至都刚刚开始灌浆,不要为了收割这些粮食,白白丢了人命。”

    “接下来整个九江城周围,都会变成泽国的。”

    “我要带着新军撤走了……”

    “再见!”

    接着,苏曳大声下令道:“新军将士,全部撤离!”

    随着苏曳一声令下,两千多名新军用最快速度,朝着东边的某个地方撤离,然后在那里登船。

    时间要快,要快!

    “保重!”苏曳不管对方同不同意,紧紧握住林启荣的手。

    然后离开!

    林启荣看着管涌越来越多。

    很快又要再一次决堤了,肯定保不住了。

    于是,林启荣也大声高呼道:“走,走,走……”

    “全部撤退回城!”

    然后,林启荣和曾天养二人,也带着几千名太平军拼命撤退。

    趁着最后的时间,把城内的人组织上屋顶,把仅剩的物资,也全部搬到高处。

    这完全是和时间赛跑!

    ………………………………………………

    而此时,九江城内的太平军。

    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把所有的一切,全部往屋顶上搬。

    还有很多人,正在用镰刀收割麦子。

    林启荣带人入城之后。

    此时,洪水已经不断灌入进来了。

    “轰轰轰……”

    那个原来勉强堵住的缺口,此时再一次迸裂。

    汹涌的洪水,再一次狂奔而入。九江虽然有城墙挡住,水一下子进不来,但是城墙年久失修,不知道有多少管涌之处,大水迟早会涌进来的。

    林启荣撸下一串麦穗,放在嘴里大嚼,里面个刚刚开始灌浆而已。

    “别割了,别割了……”

    “抢救物资,上屋顶,上屋顶。”

    “全部到最高处去。”

    “所有的伤员,女人,孩子,到有屋顶的高楼去。”

    “所有男人,上城墙,上屋顶!”

    然后,林启荣就站在城头上,看着堤坝决口的地方,洪水如同巨龙一般涌入。

    满心绝望!

    而在这个时候。

    忽然东边城门外,来了一群人。

    整整一千几百人。

    每一个人身上口扛着一个大袋子。

    竟然是新军。

    林启荣一呆,这……这是做什么?

    苏曳带头,来到城墙之下。

    此时,洪水已经到了脚踝了。

    林启荣此时也不疑有他,立刻带着人出去。

    苏曳道:“林世兄,这是十五万斤的粮食,大部分是干粮,还有几百个火药包,我留给你们了。”

    “非常抱歉,我暂时也只有这么多。”

    “我要率军暂时离开了,去扬州弄粮食。”

    “你们要抗住,等着我运来粮食。”

    “别死,别自杀。让你们的兄弟们都别死,也别自杀。”

    “等我运来粮食救你们!”

    林启荣望着这一堆堆粮食,望着苏曳,他整个人都是迷茫的。

    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但是又完全不知所措。

    “苏曳,我,我是不可能投降的,我不可能背叛天国的。”林启荣道。

    苏曳道:“林启荣,我接下来但凡说半个招降,我就不配为人。”

    “你觉得我是施恩图报之人吗?”苏曳大声道:“所有人见证,我今后在林启荣面前,在九江太平军面前,绝不说出招降二字!”

    “接收粮食,接收物资!”

    随着苏曳一声令下。

    这一千多名士兵,纷纷将自己肩上的粮食,放在太平军的肩膀上。

    “撤离!”苏曳一声令下。

    一千多人新军,趟水飞奔,朝着东边的船队而去。

    水位越来越高了。

    林启荣望着苏曳新军的背影,一阵阵发呆。

    “把粮食搬到最高处,最高处……”

    几个小时后!

    苏曳的新军,乘着上百艘船,沿着长江离开,返回扬州。

    粮食和物资都不够了。

    最关键的是,要把战场再一次空出来。

    …………………………………………

    接下来几日。

    暴雨倾盆。

    每天都在下雨,长江水位越来越高,鄱阳湖水位,也越来越高。

    林启荣等人眼睁睁看着整个九江城,彻底变成泽国。

    水位不断上涨。

    三尺,五尺,十尺。

    而且还在不断上涨。

    再涨的话,就连屋顶也呆不住了啊。

    无数人,跪在屋顶上祈祷。

    老天爷啊,龙王爷啊,千万别再下了。

    再下的话,我们就要全部淹死了啊。

    此时,林启荣心中无比感念。

    幸亏最后关头,苏曳送来了十五万斤粮食。

    否则……弟兄们只怕真的要饿死了。

    十五万斤,每一个人能分八九斤左右。

    但是林启荣下令,每人每天,只能吃三两。

    这样能维持的时间还长一些。

    此时,所有太平军士兵都知道了,自己此时嘴里吃的粮食,全部是苏曳新军给的。

    顿时,心绪无比复杂。

    林启荣和曾天养望着泽国一般的九江城,缓缓道:“曾老,虽然东王死了,但我们是生是天国的人,死是天国的鬼。苏曳再好,那也是清妖头子,所以投降是绝对不可能的。”

    曾天养道:“东王虽然死了,天王荒唐,我们心中知道。但是兄弟们心中,对天王还是有忠诚的,还是有情感的,投降是不可能的。”

    林启荣道:“不可能投降,但也要报恩。”

    曾天养道:“此时能够支撑我们的,也只有这股子精气神了。”

    林启荣道:“随性而活,走到哪里就到哪里吧,走不下去了,就轰轰烈烈而亡。”

    或许是太平军的祈祷起了作用。

    次日,大雨停了。

    久违的太阳出来了,而且温度开始上升。

    众多太平军,仿佛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

    而此时!

    另外一个方向,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之弟,韦俊!

    这段时间,他一直带着一万多太平军在江西四处征战,前不久刚刚攻下吉安城。

    比起石凤魁,这韦俊就要强得多了。

    他也是湘军的老对手了,这些年和湘军交手,也算是赢多输少。

    两年前,武昌城就是他打下来了。

    湘军的教师爷,猛将罗泽南,就曾经被他击败过。

    这段时间,他在江西打得好好的,正在四处攻城掠地,没有想到天京事变爆发了。

    他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冲击。

    但是很快就缓过来了,因为他也算是胜利者。

    他的兄长韦昌辉杀掉了杨秀清。

    那个压在所有人头上的大山不见了,那个让人无比害怕的东王不见了。

    消息传到韦俊耳朵里面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回师天京,帮助兄长韦昌辉维持局面。

    但是有人告诉他,不要这样做。

    他和北王韦昌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两个人不能都在天京,反而要一内一外,这才安稳。

    如今天国大军分在两处地方,一处在天京、安徽附近,一处在江西周围。

    北王韦昌辉背靠天王在天京,那他韦俊就应该在江西抓住兵权。

    而江西的核心,就是南昌。

    所以,韦俊应该率军入驻南昌。

    韦俊觉得有理,便率领一万五千太平军北上,进驻了南昌。

    于是乎,此时的南昌太平军,超过了三万多人,石达开不在,韦俊自然就成为了南昌太平军主帅。

    只不过原本的南昌主将是石达开的部下,对于韦俊也是不大服气的。

    但是,没有撕破脸皮。

    因为翼王石达开只是去天京主持局面,阻止韦昌辉继续暴行,但局面还没有明朗。

    ………………………………………………

    天气一天天转好。

    温度越来越高,太阳暴晒大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