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1 / 2)

加入书签

第219章  末日景象!苏曳进京!万众敬仰

    六月中旬的时候,九江!

    苏曳见到了久违的两个女人。

    寿安公主,寿禧公主。

    历史上的寿安公主早已经死了,但是在这个世界她依旧活着。

    但最近几个月,她还是病倒了。

    一半是身体之病,另外一半是心病。

    原本的她,还可以心安理得地站在苏曳这边,帮助苏曳。因为皇帝是强者,苏曳是弱者。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切,让她陷入了极度的愧疚和不安。

    尤其是天津沦陷,通州沦陷之后,甚至还没有等到皇帝北逃的消息传来,她就已经扛不住病倒了。

    情报处的人,立刻把两个姐妹转移到九江来。

    苏曳这里有最专业的医生,此时的水准已经比京城的太医高得多。

    再一次见到苏曳,寿安公主竟然一时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清,这是要完了吗?”寿安问道。

    苏曳道:“这一次,大概还是亡不了的。”

    接下来,苏曳亲自喂她汤药,亲自为她擦拭身体。

    “别乱想好吗?很多事情你承担不了,也不该由你承担。”苏曳道。

    接下来,苏曳陪着寿禧公主参观九江的几个工厂。

    尤其是纺织厂,里面有不计其数的女子。

    看完这些工厂之后,寿禧公主道:“苏曳,你说我大清有今天是罪有应得吗?”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是吧。”

    寿禧公主道:“你知道现在北方,还有京城那边都在传你什么吗?”

    苏曳道:“大概是说我勾结洋人,分裂大清。甚至洋夷大军,都是我引来的。”

    寿禧公主道:“我其实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但是很多事情都想不通,想不透,所以索性就不去想,就跟着瞎玩,仿佛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但是,圣祖、高宗等列祖列宗,打下了那么多的疆域,镇压了那么多的叛贼,本朝疆域比前明大出了这么多,人口多了好几倍,总还是有功的吧?”

    苏曳想了一会儿道:“某种意义上是的。”

    寿禧公主又道:“前明一直解决不了边疆问题,更加管不好蒙古等族,而大清却管好了,而且还灭掉了准噶尔,所以这也是有功的吧?”

    苏曳道:“这非常复杂,也不全是本朝之功,有一些还真是前明打下来的基础。但如果以结果而言的话,确实如此。”

    寿禧公主道:“那……那为何会有今日之祸?”

    苏曳道:“康熙皇帝,乾隆皇帝,自己都睁眼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后世趋势都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是他依旧选择捂住天下之眼,任由天下这样蒙蔽愚昧下去。到这道光和咸丰二帝,他们连自己都看不清楚了,所以今日之祸,清廷皇帝罪过不可推卸。”

    “今日之果,百年之前,就已经种下了。”

    寿禧公主道:“所以你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想到和皇兄决裂了吗?”

    苏曳道:“我做的事情,他是坚决不允许的,所以……是的。”

    寿禧公主道:“所以,你在很早之前,就想到有今天,甚至等待今天吗?”

    苏曳缓缓道:“公主是在责怪我吗?”

    寿禧公主想了一会儿,道:“我没有。”

    接着,她问道:“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苏曳没有回答。

    但是他的军队,早已经出发了。

    …………………………

    皇帝逃跑之后,整个京城彻底大乱。

    许多人也跟着逃跑了,但绝大多数人哪里也去不了。

    洋人马上就要打进来了,整个京城陷入了乱象。

    有部分人幸灾乐祸的,想法英法联军进京城,把这些高官大户全部给杀了,给抢了。

    早就看伱们不顺眼了。

    洋人大军来的时候,我不但不阻挠,反而要帮他们搬梯子。

    甚至洋人大军到处劫掠的时候,我也要趁机发财。

    但是大部分人,尤其中户以上水准,都陷入了极度的惶恐和不安。

    而读书人,更是几乎绝望。

    传闻之中,英法洋夷的军队如同妖怪鬼魔一样,无恶不作。

    只要洋夷大军所到之处,全部都变成森罗地狱。

    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中,苏曳的名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甚至是打击。

    过去两三年一系列斗争中,苏曳始终掌握大义,始终在道德高处。

    而这一次,不由得有人问出。

    洋夷马上打进京城了,大清看着都要亡国的架势了。

    苏曳的军队不是最能打吗?

    苏曳的军队在哪里?

    当然有很多人为苏曳辩解,苏曳被朝廷迫害。

    上一次洋夷攻打大沽口,苏曳尽管和朝廷闹翻了,但还是率军北上支援,立下了大功,击败了洋夷。

    结果刚刚打了胜仗,苏曳就遭到了刺杀,凶手非但没有被处罚,反而升官了。

    而且皇帝亲口说苏曳是逆臣,死有余辜。

    所以,苏曳不来情有可原,他现在已经辞去任何职务了,连团练官都不是了。

    到这个时候,苏曳一直是受害者的角色。

    但是随着皇帝北逃之后,舆论风向还是变了。

    皇帝逃跑,当然臭名昭著。

    但是,京城不也是你苏曳的家吗?

    京城十几万人,当时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掏尽了棺材本支持你苏曳办工厂啊。

    现在洋人马上就要打进京城了,你苏曳还不出现吗?

    你连自己家都不管了吗?你连十几万恩人,也不救了吗?

    真正说出这些话的很很少。

    但是很难挡住别人不这么想。

    皇帝昭告天下,说苏曳是乱臣贼子,早和洋夷有勾结。

    甚至这一次洋人大军打进来,就是苏曳和洋夷里应外合。

    就是他搞的什么南方七省联盟,分裂了朝廷,分裂了大清,所以大清才不能全力以赴对付洋夷,才会有此大败。

    这次洋人打进京城,起码苏曳有四成罪过。

    这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无数人破口大骂:“放你娘的狗屁,皇帝老儿自己没本事,打不过洋人,却把罪责推到苏曳大人身上。”

    “上一战,谁不知道苏曳大人直接炮轰了洋人主帅的战船?”

    “苏曳大人成立南方七省联盟,就是因为反对《天津条约》,反对洋人在大清的土地上作威作福。”

    京城中有十几万苏曳的利益共同体。

    当时,他们慷慨解囊把钱借给苏曳办工厂,儿子也在九江有了好前程。这两三年来,分红也完全到位。

    所以,时时刻刻都为苏曳说话,骂战的时候,甚至恨不得撸起袖子为苏曳干仗。

    “那现在呢?洋人马上就要打进京城了,苏曳在哪里?”

    “苏曳和皇上有仇有怨,但你们曾经借钱给苏曳,总是对他有恩的吧,他可有要来救你们吗?”

    “苏曳在九江的工厂,就是有很多洋人入股。”

    “皇上说得没错,苏曳就是和洋人勾结了。”

    整个京城的舆论,完全乱成了一锅粥。

    苏曳的名声,也第一次真正被动摇。

    …………………………

    而英法联军经过休整之后,再一次朝着京城而来。

    十几日后!

    六千多英法联军兵临城下。

    作为这个国家的首都,二百年来几乎第一次,面临灭顶之灾。

    僧格林沁、荣禄、伯彦讷谟祜集结军队,要进行最后的抵抗。

    伯彦讷谟祜大声高呼道:“京城的老少爷们,你们睁开眼睛看看清楚,到了最关键时刻,是谁挺身而出,为大清而战?为老少爷们而战?”

    “是我伯彦,是荣禄大人……”

    “你们口中的苏曳在哪里?他在哪里啊?”

    “洋人就在外面,一旦杀入京城,就会烧杀抢夺,就会糟蹋大姑娘,糟蹋小媳妇。”

    “你们口口声声苏曳是英雄,把他当成了大救星。”

    “现在马上就有滔天大祸了,苏曳在哪里?之前朝廷给苏曳宅邸钉上乱臣贼子的牌匾,结果你们偷偷去给拆了。朝廷在苏曳宅子面前,树立乱臣贼子的石碑,你们偷偷去给凿了。”

    “朝廷的诏书,朝廷对苏曳的通缉,你们也偷偷给揭下来撕碎了。”

    “你们这般拥护苏曳,他在哪里?”

    “我告诉你们,他在哪里?他在九江,幸灾乐祸地望着这一切。”

    “我告诉你们,苏曳和洋人早就有勾结了,洋人在九江投资办厂,洋人一门心思要扶持苏曳上位。洋人攻破京城,洋人就是要亡了我大清,好让苏曳上位。”

    “上一次大沽口之战,明明是我们打赢的,苏曳投机取巧来开了这么一炮,然后演了一场被刺杀的苦肉计,就是为了有足够的理由不出现。”

    “他就是要故意假扮成受害者,坐视洋人亡我大清,毁我京城。你们在这里拥护他,他在九江狞笑,为洋人拍手鼓掌。”

    “皇上说得没错,苏曳就是乱臣贼子!”

    “你们这些借钱给苏曳办厂的人,都是瞎了眼睛!”

    “现在洋人要杀进来了,要抢你们的家财,要糟蹋你们的媳妇,你们的闺女。苏曳在哪里?拼命为你们去挡住洋人的是谁?还是我们!”

    “我们这些八旗蒙古,八旗满洲的爷们,为你们去厮杀了。”

    “你们有点良心吧。”

    接着,伯彦一声大吼。

    “上牌匾,立石碑!”

    “我看谁还有脸去毁掉牌匾和石碑?”

    随着他一声令下。

    牌匾再一次挂在苏曳的宅邸上。

    石碑,再一次矗立在苏曳的家门口。

    很多人看着这一幕,想要反驳,却又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乱臣贼子这四个大字,铭刻在苏曳家门口。

    做完这一切后,伯彦率领军队,前去防守德胜门。

    僧格林沁,荣禄、伯彦讷谟祜率军一万多,重点防守安定门和德胜门。

    ………………………………

    “见鬼,见鬼,见鬼……”包令怒骂。

    他看着联军密密麻麻在京城之下,头皮一阵阵发麻。

    因为,时间卡不住了。

    今天是六月二十五日。

    六月九日是伦敦博览会的开幕式,而整个博览会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整个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当然引人注目。但是真正的成功,确实成交额。

    尤其是九江经济实验区的成交额。

    只有成交额超过一定数量,在欧洲引起巨大的轰动,让大英帝国很多高层看到巨大的利益,女王和国会那边许多人才会真正改变路线和立场。

    如此才能传令让额尔金伯爵停战退兵。

    才能挽救清国的京城,挽救清国的皇宫等等。

    才能让苏曳力挽狂澜。

    但是,这边英法联军都已经要攻破京城了,那边世界博览会还没有结束。

    这边的战争进度太快了。

    包令硬着头皮,带着苏曳特使沈葆桢前往联军的帅帐。

    “额尔金伯爵,请问你们要将战争发展到什么地步?”沈葆桢问道。

    额尔金伯爵道:“当然是占领整个京城,冲入皇宫,然后将你们所有的园林,所有的皇宫,付之一炬。”

    沈葆桢颤声道:“你们疯了?”

    额尔金伯爵道:“清廷的人才是真正疯了,抓捕了我们的谈判代表,抓捕了我们的记者和军官,整整五十九人,这是对我们大英帝国的羞辱。”

    沈葆桢道:“我代表苏曳大人,代表南方七省联盟要求,你们不可以伤害平民,不可以劫掠皇家园林,不可以劫掠皇宫,更不可损毁皇宫。”

    额尔金伯爵冷笑道:“否则呢?难道苏曳要向我开战吗?”

    忽然之间,沈葆桢明白了。

    按照额尔金伯爵原本的计划,还没有如此极端。

    或许根本没有上升到焚毁皇宫的地步,但是他也推断出苏曳力挽狂澜,要进入中枢的计划。

    所以要做的更加彻底,要彻底把京城的一切摧毁。

    阻挡苏曳成为英雄,阻挡苏曳进入中枢。

    包令在边上道:“伯爵大人,不要忘记了你在伦敦时候的诺言。”

    额尔金伯爵冷道:“伦敦世界博览会,应该还在进行中吧。从伦敦回中国,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了。所以我大概没有机会看到阿尔伯特亲王所谓的诏书了。”

    “既然没有所谓的诏书,我也就没有理由停止战争。”

    双方的谈判,完全不欢而散。

    次日,英法联军发动攻击!

    这一次,僧格林沁和荣禄等人坚持得久一些。

    但是也好不了多少,就算有如此坚固高大的城墙,两日之后,清军战败。

    英法联军攻破德胜门,正式杀入京城。

    至此,京城沦陷。

    如此巨城,一国首都,竟然只坚守了不到两天。

    这是何等奇耻大辱?

    在清军,在整个京城民众眼中,洋人军队已经成为了无敌的代名词。

    ………………………………

    伦敦!

    世界博览会开幕式结束后的几天内。

    先是伦敦沸腾,然后是英国沸腾,最后是欧洲沸腾。

    这个开幕式彻底惊艳了整个欧洲。

    无数报纸,都当成了头版头条。

    极尽一切赞赏之词,尤其是灯泡和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黑暗,正式成为过去。

    明日,已经到来。

    大英帝国,依旧代表科技和工业的最前沿。

    美国,依旧落后大英帝国三十年。

    科技和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等等等等,都成为了各大报刊的标题。

    当然,这是舆论。

    决定这次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以否,还是要看成交额,要看具体成果。

    最关键是九江经济实验区,会有多少成交额。

    因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以这次博览会也吸引了前所未有的人流。

    九江经济实验区,得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展区。

    这里有闪烁的灯火,这里有不断重复播放的电影,所以吸引了海量的人流。

    这一次九江经济试验区,只要推出几种拳头产品。

    香烟,丝绸,黄包车,自行车,放声机,青霉素。

    而且投放了几十辆黄包车在整个博览会,游客能够付钱乘坐。

    整个展区,到处都是巨大的彩色照片。

    各式各样的广告,有的是性感女郎穿着旗袍的广告。

    有的是骑着自行车的照片。

    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男士抽烟的照片。

    这些照片中,香烟完全增加了男人的魅力,让他们变得忧郁,性感。

    也有女士抽烟的照片,让人是极尽风情。

    至于青霉素的照片则是很简单,治疗梅毒,它不再是绝症。

    这些巨幅广告,还有拍摄的电影广告播放,都引起了巨大轰动。

    不过,效果不一。

    比如在中国大获成功的香烟,在这次博览会效果也就是一般,因为这是新生事物,没有经过市场培养,没有高官贵族做宣传,所以订单远远不如预期。

    丝绸的订单还可以,因为质量足够好,价格足够低。

    但这是传统产品,带不来多少惊喜。而且九江经济实验区的丝绸,也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好到哪里去,甚至肉眼看也没有比江南财团的好。

    当然,苏曳这边丝绸的成本会低不少,但他暂时不会打价格战,不能对民族资本进行毁灭性打击,而是要引导他们渐渐转型升级。

    苏曳不是商人,他是政治家,要全盘考虑。

    而在国内带来巨大惊喜,甚至是九江支柱产业的黄包车订单,也只是还不错。远谈不上火爆。因为这里也没有经过市场培育,这边的商人还没有充分看出商机。

    青霉素,完全爆了!

    因为根本不需要宣传,凭借能够治疗梅毒一项,就足够轰动世界。而且很多人早就暗中流传了。

    只不过,它的产量太低太低,依旧是噱头。

    能够预售的订单,就只有那么一点,抢购一空,也没有多少钱。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自行车的火爆。

    阿尔伯特亲王早就收到了样品,也学会怎么骑。他带着女王和爱丽丝公主,来到九江经济试验区的展区,当着很多人的面,亲自骑了一圈。

    然后,代表王室购买了一百辆。

    接下来,爱丽丝公主在街头上骑自行车的画面,竟然出现在伦敦人的眼中。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自行车的市场,欧洲已经培养起来一部分了。

    大约在二十几年前,自行车就已经诞生了,甚至还被大量采购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

    所以欧洲民众对自行车是有概念的,也是有刚需的。

    只不过那个时代的自行车,非常蠢笨,甚至是可笑,看看那些照片,好多设计甚至反人类。

    真正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的自行车,需要几十年后。

    而此时九江经济实验区生产的自行车,拥有最完美的设计。

    超过这个世界的自行车,何止一个时代。

    不管是从美学,还是力学设计,都远远超过了。

    骑起来,舒适得多,快得多,也漂亮得多。

    最怕是没有对比,而一旦有对比,就知道九江经济实验区的自行车先进了多少。

    苏曳知道这款产品会爆,但是他肯定猜不到会爆到这个地步。

    在清朝,自行车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但是在欧洲,自行车会成为时髦,甚至是刚需。

    不知道多少经销商,前来下订单。

    尤其是美国的经销商,下达的订单更加惊人。

    伯克爵士签下这些合同的时候,手都是发抖的。

    这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很贵的,整整三十八英镑,差不多是一个工人大半年的薪水。

    但是经销商,还是趋之若鹜。

    两万,五万,十万,二十万……

    看着订单不断暴涨,他脑子都懵了。

    他们给予厚望的香烟,压根没有想象中的火爆,总订单甚至不到三万英镑。

    然而自行车的订单,已经几十万英镑了,还在往上涨。

    另外一个火爆的订单,就是放声机。

    同样,阿尔伯特亲王成为了这个产品的代言人,他非常无奈看到自己的画报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但是这个东西,本来就会轰动世界。所有的豪商贵族,本能地想要拥有。

    哪怕四百英镑的价格,也没有挡住经销商的热情。

    同样是海量的订单!

    但是,伯克爵士代表九江经济实验区,已经不敢签了。

    产能完全跟不上,两年,甚至三年内的产能,都已经满了。

    另外一个彻底火爆的产品,就是彩色照相机。

    但,这完全是实验室产品,根本不再售卖范围。

    但是,依旧有很多人要来购买。

    不是经销商,单纯就是豪商贵族自己购买。

    最终,九江经济实验区喊出一千英镑的天价。

    但,也只能签一百台订单。

    再多的话,两三年内根本交不了货。

    这些东西,每一台都要实验室的工程师,亲手一部一部打磨出来。

    就算卖这个天价,利润也未必有多高。

    但是,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放声机,加起来的订单,都远不如另外一个产业。

    一个在清朝那边,几乎也暂时没有市场的产业。

    最大的订单,就是照明系统。

    不能单卖灯泡,而是连同蒸汽发电机,电线,灯泡等一系列,整个照明系统一起售卖。

    价格非常非常昂贵。

    而且也不是经销商订单,全部都是各国政府部门,豪门贵族的订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