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王气已成苏曳大救星(1 / 2)

加入书签

第254章  王气已成!苏曳大救星!

    而且这个不世之功是让人有些惶恐的。

    苏曳不是彻底歼灭发逆,而是投降,完全成建制地投降。

    这对于清廷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臣,哪怕是到了僧格林沁这个级别,你有什么资格接受发逆的投降?

    尤其是那个洪天贵福,那可是称了天王的。

    虽然清廷不承认,但那也是自称天子的。

    而且发逆为祸十几年,给整个大清带来何等巨大的伤害,就应该彻底歼灭。

    但是现在,无人敢出声。

    全场陷入了静寂。

    因为苏曳从几年前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先帝在位的时候,他就开始拉拢发逆高层了。

    他从来就不是服从性高的臣子。

    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臣,这个时候早就被疯狂攻讦乱臣贼子。

    而且苏曳的奏章上,有一个细节,也让人心惊肉跳。

    改江宁府为南京。

    哪怕慈禧太后看了,都觉得发怵。

    甚至很多人看到这个奏章,竟然有一种感觉,王气已成。

    没错,就是这个荒谬的感觉。

    苏曳之前哪怕表现得再强势,甚至一而再地对抗先帝,甚至强势进入中枢,都没有王气。

    之前虽然口口声声最坏的打算,就是他回到九江,正式开始南北对立。

    但归根结底,苏曳也就只掌握了一个九江而已。

    剩下浙江、福建虽然算是他的地盘,但归根结底是朝廷的地盘。

    真的彻底撕破脸,王有龄和徐有壬这两省的封疆大吏也就直接撤换了。更别说湘军掌握几省地盘,所以苏曳的九江完全是在夹缝之中生存。

    况且,苏曳手中无人。

    而现在,整个发逆成建制地投降,大量的高层精锐,十几二十万发逆大军。

    如果,真的走到南北对立的局面。

    这群发逆完全是铁了心跟随苏曳到底。

    最坏最坏的打算。

    苏曳和朝廷彻底对立,南北分裂。

    苏曳在南方建立政权,定都南京。

    大英帝国只怕第一时间就出面承认,并且给予全力的支持。

    整个东南谁能阻挡?

    曾国藩吗?

    之前的湘军不管是地盘还是军队,都远远超过苏曳。

    而现在此消彼长之下,湘军已经不是苏曳对手了。

    苏曳这个南朝,建也就建了。

    面对这个不世之功,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军机大臣田雨公出列,道:“臣恭喜太后,贺喜太后。”

    左宗棠出列,崇恩出列。

    恭喜太后,贺喜太后。

    而后,文武百官稀稀拉拉出列,躬身道:“臣恭喜太后,贺喜太后。”

    ………………………………

    散朝之后,慈安太后的钟粹宫。

    端华怒声道:“他想要做什么?他还是不是祖宗的子孙了?”

    “那是发逆啊,不认祖宗,不认孔孟的发逆啊,他都敢受降?”

    “而且受降之前,他为何不奏报朝廷,不奏报两宫太后。”

    “整个发逆几十万人,全部效忠他一人,他想要做什么?”

    肃顺,载垣也目光通红。

    你苏曳究竟想要做什么啊?

    我们兄弟之间斗归斗,为何屡屡做出突破底线之事啊?

    你要进中枢,我们没有拦着。伱要做事,我们也没拦着。

    一直到你裁撤八旗,屠杀八旗,我们看不下去了,这才出面重新和你斗。

    我们这些宗亲还不够你用的吗?

    我们这些兄弟,还不够你用的吗?

    还有八旗这些家奴,不够你用的吗?

    之前你摆出一副要大用汉人的架势,也就罢了。

    现在,竟然还要大用发逆。

    你是嫌弃祖宗江山颠覆得还不够吗?

    我们归根结底,是把你当兄弟的啊,这次就算赢了,也就是让你下野。

    结果,你宁愿用发逆,也不愿意用我们这些兄弟?

    “太后娘娘,他把江宁改为南京,究竟是想要做什么啊?”端华道:“这是要另立南朝吗?”

    “他把大批的发逆招降进来,这……这未来是想要让我们和这些发逆同朝为臣,还是要另立江山啊?”

    “奴才就想不通了,他为何这样折腾祖宗的江山啊。”端华忍不住大哭道:“这祖宗的江山,他没份吗?”

    说话间,载龄等人也不由得双眼通红。

    ……………………

    长春宫。

    叶赫那拉氏也陷入了安静。

    面对这等大胜,这等奇功,她应该狂喜的。

    但是,她内心也惶恐了。

    苏曳没有奏报朝廷,直接招降了几十万发逆,而且收了伪天王为学生。

    等于接手了整个发逆的朝廷班子。

    说一句诛心之言,哪怕现在直接建立南朝,定都南京,苏曳都直接拥有一套完整的班子了。

    “这样的大事,他为何不请奏?”叶赫那拉氏忍不住问道。

    两个人蜜里调油的时候,叶赫那拉氏真的算是把之前亏欠的恋爱感,一次性弥补回来了。

    那个时候的她,真的把很多东西都看淡了。

    包括自己的亲儿子小皇帝,甚至她自己的权势。

    短暂的恋爱脑,短暂的上头。

    这一次苏曳离开四五个月,先是抗旨不遵,接着完全不打招呼,直接招降了整个发逆几十万人。

    改江宁为南京。

    这一件件大事,让叶赫那拉氏渐渐清醒了。

    也渐渐惶恐了。

    使得他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按照苏曳这样做下去,那这个江山社稷还是大清的吗?那未来她还是大清的太后吗?

    而边上的荣禄,也深深的叹息。

    苏曳大人这样的做派,真的历史从未有过。

    王莽没有篡位的时候,完全是谦谦君子,一派忠臣,能臣。

    曹操一早就暴露出野心,但是从头到尾都露出一股谋逆之感。

    名不正,言不顺。

    而苏曳呢?

    做出来的事情,一件比一件大逆不道。

    而且毫不掩饰,但是却莫名其妙有一股强大的大义感。

    这股正气磅礴的感觉,甚至不知道从何而来。

    叶赫那拉氏道:“荣禄,哀家怎么办?”

    这是叶赫那拉氏第一次考虑这个立场问题。

    之前她都觉得自己天然站在苏曳这边,因为她觉得不管怎么折腾,她还是太后。

    但是现在这一切,还确定吗?

    荣禄缓缓道:“苏曳大人,一直按照自己的步骤做事,不受任何人影响。”

    这话说得很隐晦,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楚。

    在苏曳心中,其实是有一个答案,有一个结果的。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结果。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叶赫那拉氏道:“也就是说,他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荣禄道:“是的。”

    招降整个太平天国的班子,不提前进行任何奏报。

    先做,再奏报。

    就是告诉朝廷,事情已成定局。

    要接受,就继续玩下去。

    不接受,那就换一种玩法。

    片刻之后,外面传来了安德海的声音。

    “启禀太后娘娘,肃中堂,郑亲王求见。”

    叶赫那拉氏脸色微微一变,本能就要望向外面的朱三娘等人。之前敌对的肃顺和端华等人,到这个时候,竟然来主动见她了?

    此时皇宫里面,很多都是苏曳的人。

    肃顺、端华等人来求见叶赫那拉氏,她如果接见的话,就会直接传到苏曳耳中的。

    于是,她本能地望向了荣禄。

    荣禄道:“这点倒是放心,苏曳大人在这方面光明正大。论迹不论心,他不会太在意的。”

    于是,叶赫那拉氏道:“让他们进来。”

    肃顺、端华、载垣、载龄等四人走了进来,齐刷刷跪下道:“奴才叩见太后娘娘。”

    整整快一年了,这几个人都没有来单独拜见过叶赫那拉氏了。

    政治如水,随波而动。

    此时面临这等最后时刻,他们终究忍不住来见慈禧太后,试探她的态度。

    叶赫那拉氏道:“起来吧。”

    端华道:“太后娘娘,苏曳招降整个发逆班子,收伪天王为学生,并且改江宁为南京,可和您请奏过?”

    叶赫那拉氏摇了摇头。

    端华道:“他,他太强横了。”

    “每一次都是这样,先把大事做了,然后逼我们所有人做出选择。”

    “要么接受,要么彻底对立。”

    “之前从承德行宫掳走母后皇太后和皇上,就是这样,让我们选择要么内战,要么妥协,让他进入中枢。”

    “后来要裁撤八旗兵,也是这样,直接开启屠杀。又逼我们做选择,要么接受,要么对立。”

    “现在还是这样,把整个发逆班子招降进来,又逼我们做出选择。”

    “要那么急吗?”端华道:“有必要那么急吗?”

    “以他的才华,他的能力,十年之后谁能和他比啊,已经是奉恩镇国公了,上升通道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

    “十年之后,他就是议政王了,甚至说得更诛心一些,他和太后的关系,做摄政王也不无可能。”

    “为何那么急迫啊?把我们大家都逼得无路可走。”

    叶赫那拉氏脸一红,摄政王不就是隐射多尔衮么?

    叶赫那拉氏不由得想起荣禄的话,苏曳是有一个既定目标的,他一直都按照他自己的步骤在走,不受任何人影响。

    “奴才是可以下台的,肃顺也可以下台。”端华道:“但是以后怎么办?发逆的那上百人都要进入朝堂吗?未来朝廷中枢,一小半人都是发逆吗?”

    “他要做大事,不是不可以,但为何要这么急,这么赶呢?”

    “慢一点,不好吗?不可以吗?”

    “平心而论,他进入中枢之事,我们几人难道还不够高风亮节吗?”

    苏曳进入中枢之后的前几个月,大家相处得确实愉快,大家都期待着苏曳能够改变大清,新朝新气象。

    觉得兄弟之间你本事最大,那就让你来,我们在边上旁观,甚至愿意相助。

    结果苏曳动作太大,他们无法接受。

    苏曳也很无奈,他当然想要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如何可能。

    现在,苏曳就留给两宫太后,留给朝廷一个天大的难题。

    要么全盘接受。

    有一点否定,那就是全盘否定。

    ……………………

    南京!

    “现在就看朝廷的反应了。”林绍章道:“是全盘接受,还是全盘否定。”

    李秀成道:“但是清廷的大部分官员,应该都非常难受吧,有朝一日,可能需要和我们这些发逆同朝为官。”

    陈玉成道:“我倒是巴不得清妖狗朝廷直接否定,然后我们拥立大帅为天国新天王。”

    “大不了,让天贵禅让就是了。”

    这话,也就是你敢说出口。

    洪人离道:“大帅是不会做天王的,他要的是团结整个国家,所有民族的力量。”

    接着,洪人离暗讽道:“陈玉成,现在看出来大帅的魄力了吧。”

    陈玉成撇了撇嘴,但心中却是服气的。

    一开始还不觉得,但是现在越来越清晰了。

    苏曳招降整个天国的高层,是何等惊世骇俗之事。

    招降一个韦俊,给一个参将,清廷是有这样的器量的。

    但是招降整个天国,这就太颠覆了。

    这证明了,苏曳宁可冒着失去朝廷中枢认可的危险,也要彻底招降整个天国班子。

    这是何等气魄?

    林启荣道:“大帅一直放着天京不打,我之前还想着,他是不是需要在最关键的时刻剿灭我们,在清廷那边立大功。结果……竟然是招降整个天国。”

    所有人都这样想,甚至苏曳也这么想。

    用武力直接攻破天京,彻底消灭太平天国政权。

    但是,招降几个核心精英。

    但是演变到现在,竟然是整个天国的投降。

    但……这也是因果。

    从几年前苏曳不断渗透天国高层,不断赠书,在理论和精神上招降天国高层,也就注定了这一天的到来。

    一旦天国的精神支柱崩塌,整个天国都会瞬间倒向苏曳这边。

    这个时候的苏曳,只能有两种选择,接受和拒绝。

    他有这个魄力,接受!

    因为从内心深处,他同情、甚至认可这些人。

    站在人民这边,真的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

    “肃顺、端华等人如果要攻击大帅,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了。”

    “大帅改名江宁为南京,招降整个发逆班子,反叛之心,昭然若揭。”陈玉成道:“这也能在朝廷一呼百应,清妖朝廷里面大多数人,大概都不想和我们同朝为臣吧。”

    林绍章道:“他们大概是不敢的,因为大帅打的是明牌。一旦用这个理由攻击大帅,那就是逼迫大帅另立南朝,现在真的是气候已成了。”

    “有些时候,有昭然若揭的野心是好事,未来真的发生什么,大家也更好接受。”

    …………………………

    朝廷中枢,依旧无法给出清晰的反馈。

    进度就卡在那里了。

    否定苏曳的不世之功?不能。

    肯定他的功劳,那就要接受整个发逆班子,而且就要开始论功行赏了。

    所以,这几天朝会上,不谈。

    不敢谈。

    文武百官稍稍庆贺这一场胜利后,就开始搁置。

    但是,很快又一个巨大的噩耗打破了寂静。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苗沛霖诈降,马融和诈降,僧王军队被十几万叛军包围于陈留,岌岌可危。”

    这个噩耗,再一次炸响在整个朝堂。

    但不知道为何,听到这个消息,肃顺、端华等人比较平静。

    或许是因为,已经有思想准备了。

    陈玉成既然可以诈降,那苗沛霖和马融和为何不可以。

    虽然表现得很平静,但这件事情却无比致命。

    慈安太后听了之后,整个小脸瞬间就白了。

    这……这如何是好?

    满朝文武,尤其是八旗王公,脸色也彻底变了。

    僧王麾下那一万多精锐,不仅仅是旗人最强武力,他们还是种子啊。

    一旦这些精锐全部折损,那……八旗手中就没有力量了。

    但是接下来怎么办?

    必须要救!

    怎么救?

    派谁去救?

    ………………………………

    俄国公使,美国公使面对清国的这个局面,陷入了狂喜。

    俄国公使主动找到了郑亲王端华。

    “我们愿意提供最大的帮助。”俄国公使道:“我们愿意退兵瑷珲城,我们愿意彻底退出黑龙江。”

    “我们愿意提供武器,甚至提供军队,帮你们救出僧格林沁,帮助你们消灭叛军。”

    “我们愿意帮助你们练兵。”

    端华道:“条件呢?”

    俄国公使道:“拒绝苏曳。”

    端华陷入沉默。

    俄国公使道:“我们愿意提供一万人的军队,而且指挥权交给你们,帮助你们救出僧格林沁。”

    “李鸿章麾下都有一支洋枪队,那么你们清廷手中有洋枪队也很正常不是吗?”

    “我们是无条件提供一万大军。”

    “而且你们也不要怕,苏曳在南京自立,也不要怕南北内战,我们和美国人完全站在你们这边,为了帮助你们消灭叛逆,我们可以派遣更多的军队。”

    俄国公使甚至都来不及上奏俄皇,直接就自作主张了。

    一个合格的外交官是绝对不可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之机会。

    只要促进清国南北分裂,那就是十倍,百倍的利益。

    未来整个黑龙江,大半个蒙古,大半个西北,都会成为伟大俄皇的土地。

    区区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算什么?

    届时能够拿到的就是几百万平方公里。

    ……………………………………

    肃顺府内。

    “怎么办?”端华道:“接下来怎么办?”

    “僧格林沁的一万多人,是我们旗人最精锐的武装,一定要救。”

    “让谁救?”

    肃顺道:“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去向西太后请罪,请求她派出荣禄的第三师,还有景寿的守备师去救。”

    “第二个方案,去求曾国藩,让他率军去救。”

    “第三个方案,和苏曳谈。”

    端华冷笑道:“俄国人说,愿意无条件派出一万人作为雇佣军,完全交给我们指挥,让我们去救僧格林沁。而且愿意无条件退出瑷珲城,彻底退出黑龙江境内。”

    肃顺道:“唯一的条件,就是让我们彻底否定苏曳,逼迫他在南方自立是吗?”

    端华道:“是。”

    “呵呵呵……”肃顺发出一阵阵凄厉的惨笑。

    “这俄国人,真的把我们当成废物了吗?真把我们当成了祖宗不肖子弟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