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何以休战(1 / 2)

加入书签

按理说雍国以贵客之礼相待,各国使团应该地位平等。

    但是从这些人迎候雍国国君时站立的位置看,便差不多能知道他们的国力如何。

    站在最前面的是楚国使团。

    楚国以凤凰为图腾,善耕善战,虽千里迢迢而来,却个个神采奕奕、昂首阔步、不容小觑。

    楚国使团之后,便是魏国使团。

    七国之中,魏国最早变法图强,更曾与韩赵两国三家分晋。魏国使团喜穿白茜两色相间的交领,玄青深衣,看起来气宇轩昂、龙马精神,各个都是济世之才。

    姜禾跟随赵政的脚步向殿内走去,她的目光却一直在魏国使团内搜寻。

    魏忌呢?

    魏忌呢?

    赵政不是说他没有死吗?

    既然没有死,为何不在觐见雍国国君的使团里呢?

    带领魏国使团的是一位身穿茜色深衣的娇俏女子,年约十四五岁。若姜禾猜得不错,这位便是魏忌的妹妹,魏子佩。

    魏子佩出身显贵,是眼下魏国唯一适婚待嫁的王族公主。

    或许这一次她随兄长出使雍国,便有择婿之意。

    赵政的脚步停在魏国使团前,神情含了几分关切,温声道:“听闻魏公子已然脱险,今日竟不得见。”

    据卫尉军统帅苏渝报,魏忌已独自回到使馆。

    听说他闭门不出谢绝见客,不知在故弄什么玄虚。

    苏渝说要查,赵政认为问一句便知分晓,也可借此表达对魏国使团的关切。

    赵政问的,也是姜禾想知道的。

    魏子佩举止得体对赵政施礼,不亢不卑回答道:“兄长前几日惊闻友人亡故,悲伤之下患上眼疾,缺席了国君您的宴请,还望见谅。”

    原来是这样。

    魏忌公子交友广泛,死一个友人应该是很寻常的事。

    只是因此便患上什么眼疾,未免太不堪一击了。

    赵政缓缓点头,便步入大殿落座。

    万众瞩目之下,他没有注意到姜禾的动作有些僵硬。

    她跪坐下来,反复想着魏子佩的话。

    惊闻友人亡故……患上眼疾……

    那位“友人”,是她吗?

    是因为来到京都,见了齐国使团,听说她死了吗?

    大惊之下患上的眼疾,莫非是目盲吗?

    魏忌怎么样了?有人照顾他吗?

    宴请五国使团的大殿内灯火通明,礼官高声唱出各国赠礼和献词。赵政含笑答谢,主客共同举杯,歌舞起,乐声响,笙歌鼎沸,宾主尽欢。

    可姜禾只想离开这里。

    离开这里,到安置魏国的使馆里去。

    她垂目坐着,仪态端庄却心乱如麻。

    席间的各种膳食是由带来行宫的御厨亲手烹饪,可即便如此,赵政依旧不动碗筷。

    只是酒却不能不饮。

    今日的酒是太后亲酿,用来表达谢意和欢迎。

    太后母家擅长用黍酿酒,曾远近闻名。

    六国使团纷纷举杯称谢。

    姜禾见坐在赵政对面的韩国国君韩安已经忍不住一饮而尽。

    侍女跪坐为他们斟酒,姜禾下意识拿起酒杯,赵政却按住她的手,又看向姜禾身边。

    内侍宗郡站在那里,已率先端起酒盏饮下。

    他是宫中尚食局奉御,是伺候国君和王后用膳的人,也是为赵政试毒的人。

    听说宗郡尝百草知百毒,即便毒物稀释万倍,他也能够尝出来。

    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在外面,宗郡用过无事,赵政才会用。

    宗郡饮完后点头,又上前一步跪坐,为赵政和姜禾倒上同一个酒壶里的酒。

    这样才算万无一失。

    酒过三巡,席间开始有人谈论国事。

    首先开口的不是强大的楚国,而是曾被雍国挫败,坑杀四十五万军的赵国。

    赵国使团正使先是长长叹了一口气,继而道:“雍国美酒果然名不虚传,若我七国之间没有战事,百姓安居乐业,日日可饮酒作乐,岂不更好?”

    这是借美酒指责雍国好战。

    赵政神情不变,他轻握酒杯慢慢饮酒,刀刻雪裁般的脸透出些许冷漠,恍若未闻。

    强者从不屑于同弱者讲道理,不管你如何申诉辩解,说打你就打你。

    “原来赵国不喜欢打仗吗?”

    居于东北边陲的燕国使团正使道:“当时你们三家分晋,倒是没有想过休战安乐吧。”

    燕国和赵国相邻,少不了有些摩擦。此时出言讥讽,直指赵国曾参与灭掉晋国的事。

    这一下席间气氛剑拔弩张,焦灼之时,楚国使团并未做和事佬,而是趁机笑话燕国道:“一个个穿得如狗熊一般,东北蛮夷,也好意思揭短骂战吗?”

    燕国居于最北边,的确穿得有些厚。

    没想到楚人说话牙尖嘴利,殿内立刻乱糟糟似乎要吵起来。

    姜禾扶额看着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