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生死关头(1 / 2)

加入书签

在韩国都城风声鹤唳、魏国都城阴云密布、雍国都城枕戈待旦的时候,齐国都城临淄,姜禾乘坐的马车不疾不徐,向城外田兜的宅邸驶去。

    因为姜贲的斡旋说项,齐国国王同意宰相田兜带几位主管赋税和农事的官员,听一听姜禾的见解。

    姜贲亲自带人去迎姜禾,姜禾身穿素衣头簪白花,带着宗郡和赵政送给她的护卫,向城外去。

    这处宅邸坐落在淄河旁,因为是国君亲赐,宰相田兜没有敢扩建翻修,保留着一厅、四室、前后双院的格局。

    这样的空间,自然盛不下太多人,姜禾的护卫便只能留在宅邸外。

    “姐姐放心,”姜贲从马上跳下来,站在马车前迎候姜禾,笑道,“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人,不会出事的。”

    虽然如此,但从齐国前往雍国的送嫁途中,姜禾也遇到过自己人给齐国公主下毒的情形。

    她扶着姜贲的胳膊走下马车,神情略一迟疑,便见宗郡走了过来。

    “其他人挤不进去,奴婢可瘦得很,能进去。”

    宗郡对姜贲施礼,跟在姜禾身后。

    姜贲便憨厚地笑笑,伸手作请:“那是自然。”

    绕过照壁,看到院子宽阔,紧挨围墙密植着南地的冬青和石楠树。

    这些树修剪得半人多高,看起来郁郁葱葱。

    姜禾和姜贲一起步入大厅,众人对姜贲面色恭敬,对姜禾却略显傲慢。

    在他们眼里,姜禾不过是前任齐国正使的女儿,粗通兵法,能够默写兵家密卷罢了。如今她运气好被晋封为公主,那也没什么了不起。

    治国理政不靠用兵,阴险谋略也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他们做了半辈子的官,如今要听一个小姑娘出谋划策,心中难免憋着一股气。

    齐国宰相田兜年过半百,曾是姜禾父亲的旧交。

    见姜禾来,他先是面色悲伤地唤她到身前,安抚问候,又赞许地点头道:“安国公主才华横溢,巾帼不让须眉,静平弟后继有人,伯父宽慰许多。”

    静平是她父亲姜安卿的字。因为这一番客套,在座的其他朝臣才不由得收敛起傲慢的姿态,跪坐在地,对姜禾施礼。

    姜禾并无废话,回礼后跪坐,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三点。

    一是鼓励开垦荒地,对开荒达到一定规模的,免去一年赋税;二是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举荐读书的平民做官;三是限制豪商,官商勾结则施以重刑。

    三点说完,举座皆惊。

    他们惊讶的是姜禾的想法太过大胆,更是若这三项措施施行,他们这些人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奖励垦荒免赋税这一点也便罢了,国库里的钱又不是他们的钱。但如今朝中官员都是子承父业,举荐平民为官,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再者,说官商勾结,他们哪个没有罩着几个敛财的豪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姜禾不应该来跟他们谈,该跟国君谈。若国君脑子抽风答应了,他们也会让这事儿无法实施。

    古来变法者没几个能得善终,就是这个道理。

    姜禾也明白这个。

    “本宫说完了。”她并未动用几案上的点心蜜饯,见诸位大臣露出震惊的神情,郑重道,“这些都是为了一振齐国经济,使市井繁荣人口增长。其余的细节,本宫已写好奏折送进宫,待陛下看过,自有论断。”

    官员们打着哈哈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姜禾便起身告别。

    姜贲也跟着站起身道:“姐姐,我送你。”

    从大厅到前门不过十来丈远。

    姜禾和姜贲一起走出来,厅内的大臣跟着起身相送。可他们两个刚刚跨出大厅的门,一声巨响,像是触发了某种机关,红漆木门轰然关闭。

    姜禾姜贲在大厅外,大臣以及还没来得及出来的宗郡在厅内。

    姜禾猛然抬头看向宅院的大门。

    影壁墙挡住了她的视线,但关闭大门的声音同样也瞬间响起。

    “快走!”

    身边的姜贲还在发懵,姜禾已经牵起他的手。

    “来人!有刺客!”

    她一面喊一面大步向前走,脚步快得跑起来。

    而除了他们,也有别的人在跑。

    围墙下,冬青和石楠遮挡的地方,钻出来十多个黑衣蒙面的男人。他们手握长刀利斧,朝姜贲姜禾追来。

    姜贲抽出腰刀抵挡,把姜禾推向照壁。

    “姐姐,你走!”

    生死关头,他的保护毫不迟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