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她的生辰(1 / 2)

加入书签

明明没有茶叶,水却是黄色的。

    黄里带着一点灰,虽然烧开了,却仍掩不住草木腐朽的刺鼻味道。

    姜禾来到修渠大营后,虽然跟郑新关他们吃喝都在一处,但想必她还是得到了特殊的照顾。

    “郑水师,”姜禾转头问,“平日咱们喝的水,是这里的吗?”

    “这里可没有水,”郑新关回答道,“您喝的是陛下特意吩咐,从九嵕山拉来的水。”

    她喝着那样甘甜的水,才会险些答应了渠水改道的方案。

    见姜禾没有喝,且郑新关言语间提及陛下,里长有些尴尬又胆怯道:“咱们这里都是下雨天存在窖子里的水,让这位姑娘嫌弃了。”

    姜禾含笑摇头,端起水碗,轻轻抿了一口。

    入喉苦涩,唇舌间又像被沙石磋磨过一遍,说不出的难受。混着酸腐气息入胃,喉咙里一阵痉挛。

    姜禾索性一饮而下,把陶碗搁在几案上。

    “水窖在哪里,我去看看吧。”她起身道。

    两臂来宽的圆形水窖开挖在这家后院最低处,周围的砖台和地面一样高,上面铺着一层破草席。

    草席掀开,是被铁锁锁住的井盖。

    里长用锁打开井盖,解释说,院子里的雨水雪水都会流进这口水窖里,沉淀过滤,用来烧水做饭。

    姜禾向里面看了一眼。

    浑浊的井水中飘着一片树叶,并不很深。

    里长连忙把树叶捞出来,把叶片上的水抖落,叶片则扔到一边去。

    因为这搅动带来的波纹,水窖里透入更多的光线。姜禾低下头,看见有细长的虫子在水中游动,密密麻麻。

    树叶可以捞出来,寄生在阴湿之处的虫子,却是毫无办法的。

    她别过头去,有些恶心,更多的却是难过。

    还未说话,忽然又听到低矮的院墙外有热闹的声音传来。

    是有人嫁女儿了。

    视线越过矮墙,看到一顶轿子被人抬着,媒婆引路,从外面路过。

    轿子里的新娘一直在哭,伴随着喜庆的乐声,有些刺耳。

    郑新关看着墙外的景象,若有所思道:“今日竟然是黄道吉日,不知道这里娶妻的聘礼多不多。我那两个儿子,险些榨干了我的血。”

    “不多不多,”里长抬手跟外面路过的行人打着招呼,回答道,“一窖子水就够了。”

    一窖子水的聘礼,就可以把女儿嫁出去了。

    可见寻常人家,连里长家这样简陋的水窖,也是没有的。

    水是草木的命、庄稼的命,更是人的命。

    绕道修渠,因为距离遥远,这边的百姓就吃不上水了。

    不绕呢?

    跟赵政豪赌的工期,便不可能实现;渠水多修上几年,指不定六国又要出什么乱子。若再有一次天下之士合纵相聚而攻雍,雍国危矣。

    父亲说过,要狠下心,别难过。

    但父亲也教过她孟轲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姜禾迟疑不决走出村落,和郑新关一起看向远处。

    尘土四起的道路尽头,那个新嫁娘的哭声慢慢消失,却又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不远处光秃秃的山脉绵延起伏,把这里和外面隔开成两个世界。

    若渠水奔流而来,若渠水奔流而来……

    姜禾的手忽然在衣襟处攥紧。

    “郑水师……”她决然道。

    “公主殿下。”郑新关双眼湿润转过头看向她,目光中涌动着期待。

    “挖山!”姜禾道,“宁肯工期长,把山挖通!”

    “是!”郑新关搓着手,因为太过兴奋,脸颊红润,“微臣这就去确认渠图。”

    杨狸的师父苍琰,自进入天牢住下,并不像杨狸那般敲敲打打试图逃脱。

    他听从狱卒的号令,让吃就吃,让睡就睡。

    闲暇时候手持一根细木棍,在牢房的地面上写写画画,沉默寡言。

    狱卒每天把他画的东西临摹下来,呈交给苏渝过目。

    苏渝看不懂,找李通古看。

    李通古当年曾跟随主管军械制造的韦彰德很多年,看了后说,苍琰画的是一架弩弓的内部结构。

    他改变了一处机栝,让弩弓射得更远。

    苏渝摸不着头脑,问:“这人厉害吗?”

    “厉害,”李通古道,“若他日大将军查出这人底子干净,烦请送来我这里。”

    苏渝没吱声,沉默地等待从蜀郡传来的消息。

    不足一个月,消息终于传来。

    杨狸的部族已经尽数被诛,但从蜀郡几个知情人那里打听到,他的师父的确名叫苍琰,三十来岁。

    听说是墨家地位挺高的人,不苟言笑。

    这便确认了身份。

    苏渝把此事呈报赵政,赵政却仍然不为所动。

    苏渝知道,自从安国公主姜禾一个月前愤而离开,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京都。陛下和她似乎在彼此怄气,她不来信,陛下也不问。

    前些天郑新关上奏,说安国公主拒绝了改道的建议,正在开挖天岩山。

    “去韩渠。”

    初夏天气闷热的早晨,赵政却忽然下此命令。

    于是郎中令军护着赵政,御驾向北开道。他们骑着快马,不足一日便到达韩渠。

    营帐里空空荡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