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陛下有后(1 / 2)

加入书签

虽未进入秋季,雍国王宫却一片肃杀之相。

    国君重病的消息只有太后和安国公主知道,太后原本要紧闭宫门暂停朝事,却被安国公主拒绝。

    屏风内御医为赵政施针,一点点拔除残毒,以期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屏风外跪坐着几位肱股大臣。他们不是在等御医的诊治结果,而是在同太后争吵。

    朝廷如今宰相之位空悬,职位最高的是御史大夫冯劫。

    他身材高大,方脸高颧骨,粗眉短须,身着黑色交领深衣,面向太后,神情担忧道:“如今朝廷发兵赵国,战事胶着,军中邸报一张又一张。虽然主帅王翦有便宜行事之权,但也需要陛下在关键之时决断。若都城一日没有陛下的旨意传达,恐怕将帅生疑;若让他们知道国君病重,更会军心不稳。”

    “哀家也是这么想,”太后环顾左右道,“所以哀家才说,哀家可暂摄朝政,所有文书奏折,要你们都送去达政宫。”

    “殿下您熟悉政事不假,”冯劫大着胆子道,“可殿下怎知如何指挥战事?王翦聪明,不能糊弄啊。”

    “胡言乱语!”一柄折扇摔向冯劫,擦着他的额头飞过,落在地上。

    冯劫缩着脑袋,不吭声了。

    过一会儿,廷尉李通古也忍不住道:“除了西部战事,如今国内为车轨统一,正修筑驰道。陛下命微臣负责此事,然关于驰道东西南北通行所经郡县、道路宽窄等要事,还需陛下定夺。微臣以为,这些都等陛下醒了再论吧。”

    意思是,军事你不明白,国内政事也不交给你。

    太后怒不可遏,然而手上已没有了折扇,她瞧一眼屏风上绘制的江山图,想起自己起于微末,这一路行来最终高居太后之位,什么风雨没有见过。

    万不能在今日儿子病重时,让王权旁落。

    想到此处,太后扭头看向门口。

    那里蛰伏着她精挑细选出的内侍,只等一声令下,那些人就会冲进来,把这几个不听话的大臣脑袋砍掉。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然而还未等太后有所动作,屏风内忽然响起清亮的声音:“还是本宫来吧。”

    殿内顿时一片静谧。

    众人向屏风看去,只看到透着墨染的千里江山图,其后站着一位女子。

    她身量微瘦,阔袖低垂,望仙九鬟髻上平插一根横簪,下坠七巧流云翠玉。只见她缓步轻移,从屏风后走出来,殿内顿时更静了一分。

    这里的大多数人都见过姜禾。

    知道她是齐国公主,知道她曾经代替姜玉衡嫁过陛下一次,知道她是孙武后人,知道宫里宫外正在准备的大婚典礼,还是为了她。

    但真要如此近,如此不用避讳地看她的面容,除了太后,其余人都是第一次。

    美。

    她的美不是花枝招展的讨巧,更没有千娇百媚的奉承。她的美清雅大气又隐含杀伐,美得惊心动魄,又美得令人臣服。

    大臣忍不住低下头,只有一个人觉得这样的美有些刺目。

    雍国太后看向姜禾,声音清冷道:“你来做什么?”

    姜禾环视殿内,悠然道:“本宫在内室服侍陛下,听到诸位说西部战事不知如何决断,修筑驰道只能等待,本宫就想,本宫来吧。”

    她居高临下道:“你们不能断的军机要事,本宫来断;你们不懂的修筑工事,本宫能懂;除此之外事关钱粮、铸币、度量、文字、历法等,你们也可都来询问本宫。本宫在一日,朝堂不停,邸报不空、政令不落。大雍诸事如常,直到陛下醒来。”

    姜禾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把朝臣的魂魄惊散又缓缓聚拢回来,让太后的五官扭曲得像在临水照花水波乱颤。

    “安国公主!”她抬手指向姜禾道,“你与陛下尚未大婚,你一个异国公主,如何主持雍国国事?你凭什么?”

    殿内刚刚被姜禾言辞镇住的大臣此时似乎也终于回过神来。

    对了,姜禾是齐国人啊。

    这会不会是齐国的阴谋?

    她一个尚未同陛下大婚的女人,凭什么?

    “就凭这个。”姜禾从衣袖中取出一物。

    那是一块蓝田玉。

    方圆四寸,上面纽交五条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那是雍国的,传国玉玺。

    见玺印如同陛下亲临。

    殿内朝臣纷纷离席跪坐,以头触地施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