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抢亲(1 / 2)

加入书签

很大、很奢华、很贵的宅子……

    赵政微微蹙眉,把姜禾轻轻扶坐在为她特地准备的厚实蒲团上,用枕靠围住她的后腰,再起身打开门。

    他看向外面,扬眉道:“此处,不够大、奢华、贵吗?”

    姜禾响亮地笑了。

    她喜欢他偶尔的逗趣。

    “可这里是王宫啊。”姜禾道,“臣妾想在外面买。”

    “你买,能用得上吗?”赵政笑着展开手臂,一语双关道。

    姜禾扶着枕靠换了个舒服些的姿势,笃定地点头。

    “陛下且等着吧。”

    宗郡到时,姜禾正在吃鱼。

    “坐下一起吃吧。”

    她让宗郡看自己在殿内架起的烤炉,几分得意。

    “奴婢吃过了。”

    宗郡只要在宫里,就下意识地同其他内侍一样,自称奴婢。

    他笑着垂下头。

    王后还是这个样子,虽然已经如此尊贵,却还保留着风趣的性情。这在止阳宫正殿架炉烤鱼的行为,若是在以前,非要被太后掀翻摊不可。

    看来如今王后在宫中,真正无人敢惹。

    “咱们现在有多少钱?”姜禾道。

    宗郡立刻奉上账册,姜禾却摆了摆手表示不必看。

    “你就说,够不够买下京都最大最好的宅子?”

    何止最大最好的,够买下京都一半的房产了。

    “钱不是问题,”宗郡道,“只是最好的那些是有主子的,对方不见得愿意售卖。”

    姜禾颔首,眉心微锁后又展开:“你去劝,就说咱们急等着娶亲,愿意高价购买。”

    娶亲?娶谁?谁娶?

    宗郡之前昏迷了太久,醒来后很多事都觉得一头雾水。这一回,简直懵住了。

    姜禾卖着关子道:“护卫、仆役、侍女,都去挑最好的准备,厨娘要请洛阳的。哦对了,”她眯眼笑着,“再请一位临淄的。”

    洛阳和临淄,听起来像是魏国和齐国要办婚事。

    想到在洛阳时公子魏忌对姜禾的百般呵护,宗郡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不会吧?

    王后都已经嫁了,且同陛下伉俪情深呢。

    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他抹一把汗水,等待姜禾接下来的安排。

    是谁呢?

    “不要大惊小怪。”

    姜禾抬手,截断了姜贲的大呼小叫。

    “本宫趁着宗郡出宫,偷溜出来的。若是被陛下知道,少不了还得挨骂。”她说着径自坐下,又示意发愣的姜贲给她拿枕靠垫腰。

    弟弟果然不如夫君擅长伺候人。

    若不是喜欢出门透气,她应该召姜贲觐见的。

    姜贲拿回来大小不同的三个枕靠,供姜禾挑选。

    他往殿门口看看,见宗郡果然立在那里,一脸有苦说不出的样子。

    看来姐姐才不怕挨骂,怕挨骂的人是宗郡吧。

    姜贲自打接手卫尉军代统领一职,感觉赵政就把他当奴隶般差遣,日日有事,事事难做,做完还有更难做的。

    姜贲想了想,赵政摆明了是在报复,让他忙得没时间再带姜禾出宫溜达。

    眼下轮到宗郡倒霉了,姜贲有些幸灾乐祸。

    “姐姐有什么要事吗?”他支好枕靠,问道。

    “没什么,”姜禾道,“我听说魏国公主要出嫁了,姐姐准备了一些贺礼,你给参详参详,她是不是喜欢。”

    姜贲呆呆地怔住。

    这是担心他不知道,特地出宫相告吗?

    木然接过姜禾递过来的礼单,姜贲的脸色比宗郡还要苦上几分。

    粗粗看了一行,姜贲的视线从那些珍珠、琉璃、白玉之物上掠过,便把礼单合上。

    “不拘姐姐送什么,”他勉强挤出一分笑,“都是心意。心意贵重,她会喜欢的。”

    “那就好。”姜禾点头,“陛下派使团快马加鞭赶往魏国送上贺礼,两日后的婚礼,可不能迟了。”

    她说着抬手,扶住姜贲的手臂起身。

    “本宫也不多留,”姜禾对他眨了眨眼睛道,“免得陛下回去见不到我。”

    姜贲在心里哼了一声。

    堂堂雍国国君,怎么能这么黏人呢。

    他把姜禾扶上马车,却并未退开,而是踌躇片刻,在车帘外问:“姐姐,人心变得快吗?”

    变得快吗?

    怎么她数月前还星夜兼程跑来探望他,数月后便又嫁给别人。

    她喜欢上别人了吗?那个什么郡守,能让她开心吗?

    姜禾掀起车帘。

    她清亮的眼眸中几分郑重,又有几分笑意,缓缓道:“有没有变,不去问问,怎么知道?”

    魏国老太后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

    自从儿子被逼得退位,她就总觉得日子过得不自在。

    今日小女儿大婚,总算可以趁热闹驱散晦气。年节将至,说不定明年此时,她就能抱上外孙了。

    老太后特地吩咐,今日的内侍要勤勉些,多多跑腿,多给她报讯。

    “禀告殿下,苏郡守家已经在迎亲路上了。”

    “禀告殿下,长公主殿下已经梳妆完毕。”

    “禀告殿下,公子亲自送嫁,已经到了长公主府上。”

    “禀告殿下,苏郡守已到长公主门前。”

    这一个个的,都是好消息。

    老太后喜不自胜,吃了好几盏茶。

    直到——

    “禀告殿下,长公主府门口似乎有些不对。”

    “怎么不对?”太后抬起头,刚吃了一口的枣糕卡在喉咙里,险些噎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